离开南都之前,韩烈与范景文,倪元璐,高弘图,史可法,姜曰广,吕大器等人,进行了一番商议。
进一步商讨了迎驾之事。
倪元璐,姜曰广二人,以及礼部尚书王铎三人,北上济州迎驾。
范景文以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的身份,主持朝堂大局。
而关于韩烈提议的,设立应天和安庆巡抚,加强南直隶的管理提议,得到大家的认可。
虽然大家没有任命权,但拟定黄端伯暂代应天巡抚,黄道直暂代安庆巡抚,负责筹备工作,还是可以的。
其次,最重要的操江水师提督人选,陈子龙权知提督一职,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
夏允彝出任操江水师御史,同样以权知御史一职。
在古代权知是代掌某官职的意思。
因为韩烈,包括范景文等人,都没有权利和资格,直接任命七品以上的官吏。
必须由吏部考核通过,上报内阁商议,呈报皇帝阅览审批,再传达吏部,下达正式公文,亦或者皇帝直接下诏敕封。
这样的任命才符合程序,也才是名正言顺。
权知是一种折中办法,比如前线打仗,来不及汇报,亦或者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让某人临时代掌,这样也就不会耽误事情。
虽然是临时代掌,但在任期时间,权利是一样的。
在南都待了几天,韩烈的收获,显然不小,因为他拉拢了一批实干有才之人。
比如陈子龙,路振飞等人。
其次是吕大器,吴孟明,贺大成投靠他的人。
执掌南都防卫兵马大权的张国维,刘肇基二人,韩烈也特意召见拉拢过。
张国维是文臣,他是崇祯任命的江淮督师,领兵部侍郎,若是韩烈不在,他是有统率南直隶各府州兵马大权。
刘肇基是武将,虽然他是提督南京大校场军务总兵。
但论起权利来,他比张国维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韩烈现在掌控了操江水师营,所以并没有想过染指大校场的营兵。
张国维又是一个正派之人,对于大明也是颇为忠心。
如今太子在,这样的人拉拢一下,肯定百利无一害。
但是,想要让他跟路振飞,陈子龙一般,与他同船共度,显然是不大可能。
而且韩烈现在也没有其它想法,现在已经掌控山东,再控制凤阳府,以及应天府,这对于他的朝中布局,继续掌控大权,基本已经足够。
所以他也没有必要,再去费力讨好张国维。
要知道韩烈对高弘图和史可法,也没有去拉拢,因为道理一样,费力不讨好。
四月十九日,韩烈率领中军骑兵营,从燕子矶乘坐操江水师的船只,与路振飞,黄毓祺等人。
包括北上迎驾的倪元璐,姜曰广,王铎等人,渡过长江,一路马不停蹄的回到凤阳城外。
滁州知州黄延才,虽然这次立了大功,但韩烈并没有奖赏他,而是让他继续留守滁州,做好迎候太子车驾事宜。
对此,黄延才也是心领神会。
办好了迎驾事宜,加上这次南京之行的功绩,等太子登基,他升职加官,也就水到渠成。
抵达凤阳城外营地,韩烈在杨衍,王希贤二人率队的迎接下,进入大帐。
而倪元璐的迎驾队伍,韩烈派陈德,率领一千骑兵,护卫他们从宿州,进入归德府,从成武过金乡,返回济州。
路振飞,归庄二人也进了迎驾队伍。
韩烈要启用路振飞,自然需要他在太子面前混个脸熟,这样下一步路振飞出任漕运总督一事,就会更加顺利。
朝堂上的风云变幻,马士英,阮大铖之流下狱,刘孔昭被抄家问斩。
福王朱由崧关押进宗人府,这些事情,目前扬州府的刘良佐,倒是听到了一些风声。
最近刘良佐颇有些惶恐不安,高杰率军攻打鱼台,连日未能有任何进展。
凤阳卜从善被朝廷兵马围困,危如累卵。
黄得功反水,马士英当初承诺,拥立福王登基,江北四镇封候拜将的许诺,不但成空,还成为他阴谋参与谋逆的罪证。
这如何不让刘良佐心中慌乱。
此时原徐州守备金声桓,也在扬州驻扎。
金声桓字虎臣,本是辽阳卫世袭军户。
早年曾投奔毛文龙,并拜毛文龙为义父,一度改名毛士桓。
毛文龙被杀之后,金声桓先后投奔东江总兵黄龙,皮岛总兵沈志祥。
也不知道这小子是不是克主,他投奔黄龙之后,黄龙战死,投奔沈志祥后,沈志祥战败,投降了建奴。
之后金声桓回到关内,跟随左良玉镇压农民起义。
于崇祯十六年升任徐州守备,授副总兵衔。
高杰率军杀入徐州后,金声桓被高杰打败,率领残兵退到扬州城驻扎。
刘良佐本就是护漕总兵,属于金声桓的上司。
为此,金声桓顺理成章,成为刘良佐的从属。
对于眼前扬州的局面,金声桓自然看在眼里。
在得知马士英,阮大铖被捕,刘孔昭被杀,福王朱由崧登基失败,金声桓心中同样慌得一比。
这时他想起,当初在太平镇一战前,曾在川中遇到一个游方相士,曾跟他相过面。
当时那名相士曾对他说:“他贵不可言,有封侯拜将之命格。”
“但是他五行多水,若是靠海,靠江必然影响命格。”
当时他就问过对方如何破解。
那相士遂说道:“公应该远离海滨,大江大河之地,选择丘陵山地多的地方为官,必有腾飞之日。”
当时他还将信将疑,可随后在太平镇一战中,他率领的兵马果然大获全胜。
被朝廷升任副总兵,徐州守备。
然而,徐州虽然不靠海,但却属于江北地区,既有运河穿城而过,又是水网密集区域,这不自从来到徐州之后,他就一直不太顺利。
故而颇为迷信的金声桓,来到扬州之后,又找了一个相士算了一卦。
那相士虽然没啥水平,纯靠坑蒙拐骗,经过一番试探后,得知金声桓心病。
这名相士当即拍着胸膛告诉他。
“贵人的福地,首在云贵川,其次在江西和湖南内陆。”
云贵川多山林,这是常识问题,江西湖南虽有大湖,但内陆之地,同样都是山林密布,属于丘陵山脉地形。
原本就信风水命运的金声桓,之前跟随左良玉战斗过。
对于此人的雄韬大略,他是颇为敬服的,加上左良玉又手握大军,因此他认为此人,值得自己投奔。
加上相士之言,他遂起了前往湖广,投奔左良玉的念头。
尤其是眼下,他和刘良佐都陷入困顿,若是继续待在扬州,一旦卜从善败亡,下一个必然是他们。
谁让他金声桓第一时间,跟着刘良佐,坐上了马士英的贼船,选择了支持福王继位呢。
但金声桓手中只有三千余人,想要从扬州去湖广,这一路庐州,安庆是避不开的。
而他手中又没有船只。
反之,刘良佐就不同了,手握三万人马,还有漕运的船只,要是他同意,一起去湖广,那这一路就会顺利的多。
想到这里的金声桓,便来到扬州府衙,面见了刘良佐。
这个时候,刘良佐也在发愁,不知该怎么办。
当见到金声桓,听到他的提议,刘良佐心中一动。
“某与左公不熟,此去投奔,万一他不接纳,岂不是自寻死路?”
有些担心的刘良佐,迟疑的问道。
“刘总兵此言差矣,据我所知,如今左公驻军九江,广招天下豪杰,意欲收复武昌和襄阳。”
“这是我上个月,收到的左公密信。”
“眼下闯贼兵马占领了襄阳,武昌,德安,黄州,汉阳五府尽陷,左公正在积极收复沦陷之地。”
“刘总兵若是这个时候率军前往投奔,左公必然扫榻相迎。”
金声桓说罢,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递到了刘良佐手中。
这封信还真是左良玉,派手下送来的密信。
崇祯十七年正月,崇祯为了拉拢左良玉,让他出兵武昌,襄阳,牵制李自成。
下旨册封左良玉为宁南伯,世镇武昌。
而在此之前,左良玉的头衔,已经是左都督,提督湖广军务总兵官,可以说是做到了武官的极致。
可实际上在崇祯十五年,开封之战后,左良玉率军回到武昌后,他就对朝廷基本是听调不听宣的状态。
湖广总督吴甡,湖广巡抚吕大器,以及接替吕大器的袁继咸,都先后遭到左良玉的驱赶威胁。
如今吴甡为了避其锋芒,早就搬迁去了长沙府办公。
袁继咸的巡抚衙门,也搬迁到了南昌府。
武昌失陷后,左良玉率领大军,退守九江,基本掌控了江西,以及湖南的各府州县。
湖北长江北岸大部分区域,则沦为李自成,张献忠实际掌控地盘。
只有长江南岸少量州县,在左良玉手中。
在金声桓的游说下,刘良佐想到如今的处境,遂决定移驻湖广。
就在二人商议决定后,瓜州总兵张天禄来报。
“刘总兵,操江水师营新任提督陈子龙,派人传来命令,让我沿江各卫所兵马,前往镇江丹阳码头,接受整编。”
张天禄字桂吾,陕西布政司榆林府人。
早年他与弟弟张天福,曾在陕西巡抚帐下担任旗牌官,后来跟随曹变蛟讨贼有功,升任瓜州守备,领副总兵衔。
至今在瓜州已经有数年之久。
瓜州守备隶属南京兵部衙门节制,但张天禄手中只有三千人。
刘良佐以护漕总兵,转任扬州镇总兵之后,张天禄兄弟,便隶属到了他的帐下。
“不必理会,收拾行装,我们沿江而上,水陆并进,沿长江而上一路向和州,滁州,安庆府进发。”
下定决心前往湖广的刘良佐,当即下达了拔营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