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佐的求生欲望,无疑是很强的。
历史上的刘良佐,在高杰被许定国一场鸿门宴杀死后,眼看大势已去。
刘良佐与刘泽清几乎没有片刻犹豫,便率军投降了当时的建奴大将军,豫亲王多铎。
此时,因为韩烈的到来,历史的改变。
刘良佐走上另一条道路,放弃扬州的他,快速从瓜州,浦口,过和州,从庐州府境内,突入安庆府。
这个时候,韩烈率领的山东镇人马,重心在凤阳。
加上他离开南都前,安排了陈子龙,夏允彝,负责操江水师营。
兵部的史可法,也派了兵部职方司郎中万元吉,前往扬州见刘良佐,目的就是稳准他。
但万元吉还是晚了一步,当他赶到丹阳渡口,准备渡江前往扬州时,便接到刘良佐拔营而去的消息。
得知消息的万元吉,立即返回码头大营。
这个时候,陈子龙率领的一营水师人马,正在丹阳渡口驻扎。
陈子龙这次来丹阳渡口,一是来收编长江南岸各卫所人马。
加上又恰逢援剿水师总兵黄蜚,率领一万多人马,数千艘船只从辽东海域,退到镇江。
黄蜚字文麓,江西南昌人,本姓涂,是原东江镇总兵黄龙的外甥,黄龙战死无后,黄蜚遂承继了舅舅的家业和姓氏。
黄蜚作为援剿水师总兵,驻地在天津卫港口。
他的职责主要是防御辽东海域,防止建奴跨海攻击。
其次是负责从江浙水路,为辽东各镇运输粮食。
京师陷落前,黄蜚当时正在山海关外送粮。
当接到消息,回到天津卫的时候,京师已经陷落,皇帝和太子驾崩的各种消息,也传到天津卫。
黄蜚顾不得悲伤,当即率领帐下人马,一路沿海而下,从松江入海口进入长江,准备赶往南都继续为朝廷效力。
丹阳码头上,黄蜚见到陈子龙,手持兵部公文,并他口中获悉太子朱慈烺,即将南下登基的消息。
惊喜交加的黄蜚,随即主动交出兵权,把手中一万五千水师人马,尽数交到了陈子龙手中。
“黄总兵忠义无双,让人佩服啊。”
陈子龙没有想到,黄蜚竟然坚定不移的选择相信自己,站到朝廷这边,也是感动不已。
“黄总兵,本官立即上报兵部,为你嘉奖,并请你继续出任水师营总兵一职。”
对于陈子龙的信任,黄蜚也没有推辞。
“末将愿为朝廷效劳,为太子殿下尽忠。”
陈子龙与黄蜚刚着手整编兵马,万元吉的到来,以及刘良佐率军拔营离去的消息传来。
让初次执掌大权的陈子龙,多少有些措手不及。
经过一番思考下,冷静下来的陈子龙,立即沉声说道。
“黄总兵,你立即率领一营人马,进驻扬州,守卫城池,安抚百姓。”
“万大人,你即刻返回南都,向范阁老,史尚书汇报情况,让他们向大将军汇报情况。”
“下官遵命。”黄蜚和万元吉拱手应道。
扬州兵变的情况,次日一早便送达了韩烈手中。
此时的韩烈,也刚从南都回到凤阳城外一天。
接到南都送来的军报,正在着手安排对凤阳城,展开最后攻势的韩烈。
立即安排人把崔定国叫到大帐。
“老崔,现在有个紧急情况,刘良佐所部跑了,根据他们的行军路线来看,他们应该是要去湖广。”
“你立即率领骑兵营,赶往安庆府,绝对不能刘良佐在安庆落脚。”
韩烈之所以如此重视安庆,原因很简单。
安庆对于南都的战略位置来说,不亚于长江中游的九江城。
一旦让刘良佐占据安庆府,南都沿途将会无险可守。
其次,如今的安庆府,即将设立巡抚衙门,作为拱卫南都的屏障。
自然是不容有失。
“末将这就立即出发。”崔定国拱手答应一声,率领帐下七千人马,日夜兼程,奔赴安庆府而去。
此刻,偌大的凤阳城,已经团团被韩烈帐下人马围困。
王希贤率领的忠武军,主攻东门城墙。
杨衍率领的忠义军,主攻南门和西门。
黄得功率领的原凤阳人马,主攻北门。
三军人马高达九万余人马,兵力上已经全面压过凤阳城内的守军。
黄得功所部三万五千人马,虽然比韩烈提前三天出发,但实际也是昨日刚刚抵达凤阳。
王希贤和杨衍率领的两军,原本只有不到四万人马。
因为两军后营人马,留在泗州负责筹备军需物资。
但随着王遵坦把宿州,亳州,以及寿州收编的两万人马,拿下寿州,来到凤阳城下会师。
这两万人马正式编入了忠武军和忠义军,从而使得两军兵力,扩充到五万多人的规模。
尤其是黄得功率军的到来,对于凤阳城内的守军,以及百姓来说,显然是极大的震慑。
“城头上的将士,军民听着,吾乃镇国大将军,奉监国太子教令,再次正告尔等。”
“这是最后的通牒,从现在开始计算,明天正午前开门投降者,免除一切罪责,保留原职留用。”
“到时未投降者,城破之后,夷灭三族。”
完成围城的部署后,头戴银盔,身穿银甲白袍的韩烈,骑着白龙驹战马,在王希贤,柏永馥,虞绍勋,杨重镇,以及亲卫营的李牟,陈长林等人簇拥下。
高举着手中虎头湛金枪的韩烈,扬声朝城头再次进行了喊话。
这些天来,王希贤,杨衍率领的人马,一直在打造云梯,飞梯等攻城武器。
所以一直并没有强攻城池。
但今时不同往日,稳定了南都局面,阻止了朱由崧登基的韩烈,不但卷土重来。
还带回来了大批援军,那显然是要动真格。
随着韩烈的喊话,各城门外的攻城主将,也对城头进行了喊话。
尤其是北门外,头戴红缨六瓣铁盔,身穿鱼鳞甲,肩披一袭靑袍的黄得功,在手下总兵杜弘域,副将王复元。
参将马得功,田雄等将领簇拥下,出现在城门外喊话时。
城头上一众军民,认出来人是黄得功,无不是面露激动之色。
“是黄总兵,是黄总兵回来了。”
黄得功在凤阳镇守一年多,为人豪爽仁义的他,深受凤阳军民爱戴。
以至于城头那些军民,见到他的身影,无不是高举手中的兵器,欢呼雀跃不已。
城北守将黄飞,本是黄得功手下游击。
黄得功率军护卫福王朱由崧,马士英前往南都时,他因为老母亲年迈,不忍离别而留在了凤阳。
此刻听到黄得功的劝降喊话,他毫不犹豫的抽刀在手,扬声大喊道。
“弟兄们,黄总兵回来,打开城门,迎接黄总兵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