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杨弃2023-06-28 10:503,103

  退休后,能为养育我的家乡做点什么报恩?2014年,朋友冯金陵邀我去参加内冲村瑶学研讨会。会上,瑶学专家宫哲兵、李庆福、袁泉等教授侃侃而谈的平静话语,一下打开了我心中那扇神秘且紧闭的窗户。

  七岁时,我在家乡屋后的药姑山(龙窖山)启蒙人生,砍柴薪、挖药材、打猪食、割牛草、采黄花……深入林中我一惊,到处是整整齐齐的石田石地,大片大片依山傍势,沿着陡坡直往山顶爬。从小饿怕了,随父母一道上山开荒的我一阵惋叹,谁把这些好田地丢在林木茅草里荒芜了?

  专家的话,让我早已不爱激动的血一沸:“啊,是古瑶人!他们怎么了?”

  少时记忆突然在脑海一闪,我家生产队里,不是也有五六个老头,一年四季头缠灰不溜秋的白头巾,腰系手巾,和瑶人打扮一样吗?

  好奇心催促我请教本县档案局的曾步贤、吕杏庐兄,二人说,通城县志和本县吴姓家谱曾数次记载,通城古时为汉瑶杂居地。我好奇地四处走访了。果然,胡珊鹏老、胡仁其、李斌等文化人和一些山里老人谈起“古瑶人”时,无不混眼一亮,说得眉飞色舞,唾沫四溅。

  回想多年来,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鄢维新数次来通城考察古瑶文化,从此,我日食夜寐和古瑶人在一起了。我十来次去广西、广东,与吴政文拜访奉恒高老、吴永章老,广西瑶学会会长莫金山和俸代瑜、赵春金、许立坤、蓝芝同、李大庆、罗树杰等领导和专家教授,朱雄全教授也来咸宁通城考察了。瑶史专家学者指认,龙窖山是古瑶人居住的“早期千家峒”。特别是莫纪德老、莫谟林,更是数次来通城考察,还给了我大量瑶史专籍和资料、瑶学研究成果,码起近三尺高。专家学者和不少瑶族研究书籍,对我开阔眼界帮助甚大。莫纪德告诉了我很多关于瑶族的知识,我们成了莫逆之交。

  从书籍资料里钻出来,我感觉龙窖山不同了,山山岭岭如梦如幻。在弥漫的历史烟尘里,有瑶服的憧憧身影,有瑶歌的袅袅余音,有长鼓舞的咚咚神韵,有牛角号的嘟嘟之声,龙窖山铺存着一个民族在这里生活生存与奋斗的壮丽画卷

  我与冯金陵、吴岳风一道进山了,徘徊在历史的缥缈中,感觉四周都是笑脸与歌声,而更多的实物留存,如石屋、石桥、石坟墓、石庙、石香炉,还有发掘的银饰和雕塑……又把我拉回现实来。它们似也睁着一双双神秘的眼睛在打量我,像有什么要告诉我,我的血霎时年轻了!

  在近三十次的山中徜徉里,我耐心寻找心上人的身影,然而一切默然无语。我千百次在心底呼唤:“满山的垒石啊,你能把紧紧揣在怀里的秘密,吐露一丝半缕,给一心寻根究底的找寻人吗?”山风转笑,林涛回应,鸣泉诉说开了……听说我在寻找古瑶人,大坪乡先后两任党委书记侯红辉、吴红艳,还有乡领导刘海军、李玉书、陈婉,内冲村领导大力支持我了。在我欲罢不能,欲进更难时,咸宁市文联、作协两届主席柯于明、李专,通城县文联主席刘亚敏、作协主席何成林也来凑热闹,鼓励话儿直往外掏:“你写呀!把古瑶人的故事告知今人。”他们说不定是在拿我逗乐子、开涮。

  我一生很少被人说好话,听了几句怂恿语,也当好话使,就飘起来了,鸭子上了架。更好玩的是,他们过一段就会问我:“进展如何?”我甚至开始怀疑他们的诚意。调戏就调戏吧,离开了一同工作的伙伴,搞笑也是弥足珍贵的。通城县领导喻玉平、徐钦、蔡琦、罗小甫,朋友胡银州、胡斌、陈远明、杨伟平、汪国胜等,通城县古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吴政文、会长何华平也来帮忙,把从未涉足过长篇小说的我哄上台。难忘的是,黎珊玉董事长时常鼓励我和通城人报效家乡。他是通城奋争拼搏的成功楷模。我不敢放弃了,何况是在为家乡尽点绵薄之力呢?退休后的日子就仅仅是为死而活吗?生命离去了,拿什么向先人和后人交差?

  朋友吴清明、李洪虎、胡从龙等人曾数次陪我爬古瑶山。我们又到山北的临湘县龙窖山村走访。湖南省人大代表、岳阳市委委员、临湘市委委员、龙窖山村党支书潘梅芳,龙源洞少时同学贺大保、书法家刘国文、村民刘美文,热情接待了我,为我提供了当地关于古瑶人的传说,本地教师刘检保专著《龙窖山的故事》对我亦有帮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龙源洞人、经济学家、湖南大学博导张亚斌,怀着对家乡的深深情感,对我指导颇多,让我受益匪浅。

  我沿着瑶史、瑶歌和本地传说里仅存的些许线索,走进了文字里。每天早晨我五点起床,月光趴在窗上,陪我一道飘回龙窖山千家峒。我把沉睡的垒石翻过来覆过去,把它们捂热。石头冷却多年的血流淌了,古瑶人的体温连接着我,一个个古瑶人的形象鲜活了。我与他们一同历经笑与歌、血与火。整整四年,我满头青丝也古老了,似乎这样更接近古瑶人!

  在我写作过程中,朋友陈敬黎、黄龙光、左心泉、苏醒,还有丁建平、丁海帆、杨亚辉帮我看稿子,出主意,涂脂抹粉。朋友王汉民对我帮助甚多。我不会用电脑,谢瑜、金新民帮我打稿子,有时为一两字改动,金新民夜半也要来帮我安装上去。

  二◦一七年以来,通城这届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发生巨大变化的民众赞扬声中,书记熊亚平一八年到内冲村建美丽瑶乡来了。一年多来,古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该村的“中国古瑶文化传承展示基地”的牌匾擦得更亮了,充实了湖北省文联授予的“湖北省瑶文化之乡”的品牌元素,兄弟的瑶人先祖精神熠熠生辉。对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满怀信心地加快了写作进度。书记熊亚平、县长刘明灯知道我从事的写作后,给了我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近四年,我曾七次到广西恭城拜访莫纪德和众多瑶胞学者、兄弟,深入瑶家村寨,他们安乐吉祥幸福,不再有迁徙之苦;又曾数次迈步于广西民族大学校园,与瑶家大学生、研究生相会,他们在蓬蓬勃勃描绘祖国的明天。每每这时,我总是想起龙窖山上的千家峒,古瑶人憧憬的不正是眼前的梦境吗?我默默感动得不能自已!历史渐行渐远,然而,古瑶人前进的趸音却一直延续到今人路上。

  瑶族是祖国五十六个家庭成员中的一员。他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里光辉灿烂的结晶之一。千家峒是海内外瑶胞的精神家园。古瑶人在龙窖山千家峒生活中,不少遗址成为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拙作中,我竭力追求把握古瑶人的精气神,但由于“隔族如隔山”,加之自己综合素质所限,美梦难以成真。我盼望瑶族兄弟及各方人士指教,以便更好地为瑶胞兄弟系族谱。

  通城是一个文化底蕴厚重的地方。著名的历史遗存甚多,有的上了历史教科书。熊亚平、刘明灯远见卓识,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同时,大力支持文化事业。李节、黎时忠老、葛国治、徐龙保、李红伟等文化人奋发有为,各领域考究如火如荼,创作收获颇丰。寻找古瑶人,发掘古瑶文化,探索古瑶人精神,更是成为不少人的社会自觉。在县古瑶文化研究会的指导下,黎权龙、胡艳彬、杨伟民等百多人的古瑶文化研究工作者,利用业余时间努力探寻,成果丰硕。冯金陵、李玉书、张九紫等人出版了多本古瑶研究专著。吴政文主持,舒中甫、汪明望等人用了近三年时间,拍摄了《瑶韵千年》的古瑶遗存大型记录片,震撼人心。冯俊等人收藏了大量古瑶人实物遗存,助内冲村开办了古瑶文化展览馆。企业家杨浩投资五千万元,在胡东海等人的具体操作下,建起了全国首个“瑶祖故里大观园”……

  习总书记教导我们:“展现伟大事业、塑造伟大精神,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文艺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担负起崇高的历史使命,用更多大气磅礴、激荡人心的文艺作品,描绘时代的波澜壮阔、记录历史的狂飙突进,热忱讴歌祖国发展、社会进步、人民伟业,让奋进中的人民从文艺中看到自己的身影、听到自己的心声,更加朝气蓬勃地面向未来。”

  未来在今人手中。今人有责任以总书记的教导为指针,解码历史和现实,把人民顶天立地的精神和形象,展示在作品里,激励来者。今人更有责任,在空前盛世里,把世世代代先人追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铺展在我们美丽辽阔的国土上!

  作者

  2019年2月18日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千家峒祭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