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定罪高俅
滕府尹为了帮高俅减罪,也是费劲了不少心机,毕竟高俅是真的敢贪啊!
武松就在旁边帮忙,这也让滕府尹十分感动,毕竟马上要宣判了到时候一旦出了问题,自然不是皇帝的错,那么错就只能是自己了。
要知道到时候自己被推出来承担责任了,自己到哪里哭去,有了武松的帮助速度快了不止一倍。
滕府尹也是感慨颇深,没想到武松竟然对着大宋的律法如此熟悉,简直让他刮目相看。简直武松都可以来当开封府尹了,自己对于大宋律法的了解程度竟然还不及武松这个一个太尉了,
却是惭愧,于是笑着对着武松说道:“武太尉果然不一般,不愧是连中六元的古来第一人,我这个开封府尹实在是有些不够格。”
武松连忙摆手说道:“真正遇到突发状况还是要看您的,我这个半吊子的水平怎么敢随便的拿到台上,毕竟我这只是纸上谈兵,到是滕大人经历了那么多案例与武松交谈起来实在让我受益匪浅啊!”
二人相互谦虚了几句,关系也拉近了不少,滕府尹一看时间差不多了,对着武松说道:“武太尉请,时间也快到了要处理高俅的时候了,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贪得无厌的家伙是个什么模样!”
武松听完看了看时间也觉得差不多了,连忙点头对着滕府尹说道:“那就我二人同去,去瞧瞧这个曾经的高太尉现在已经落得了什么下次!”
说完二人就走到了庭前,看到开封府衙那几个清正廉洁的大字,武松也为之汗颜,毕竟这个北宋能称得上清正廉洁的人可是太少了。
也就包拯和陈希亮了,包拯自然大家都知道,毕竟包青天之名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同时期还有一个名人那就是陈希亮。
他从进士及第开始,为官30余年,先后任过知县、知州、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也曾到首都开封府及朝廷任职,不论是在地方还是京城为官,陈希亮嫉恶如仇,不考虑个人的祸福进退,为平民百姓称颂,使王公贵人害怕。后因辛劳过度而逝世,享年64岁。著名文学家苏轼,自称平生不为人作行状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陈希亮的为人,担心陈希亮的事迹失传于后世,而破例写下了《陈公弼传》。
在他从政的三十多年中,忠于职守,肯为百姓办实事,如严惩贪官污吏,打击地痞无赖,搜捕盗贼,开仓赈民,架设汴河飞桥,强令巫师、巫婆回乡务农等。由于正直挚诚,路有颂声,因而在每次任满离境时,父老们都洒泪相送。
这俩人同一个时期,这就可以看出来,宋徽宗的祖宗们还是蛮靠谱的,到了宋徽宗这里呢,奸臣一抓一大堆,矮个子里面都快挑不出将军了,只要当官就没有不贪的,按理来说清官文化源自宋朝,但是到了宋徽宗这里就变成高薪养奸臣,简直刷新了所有人的眼球。
二人坐了一会,高俅终于被带了上来,看到高俅的惨烈样子和高俅的走路姿势,武松都不忍直视了,虽然这几日得到了消息,但是武松也没想到高俅竟然那么惨,对莫问和他请来的医师都是武松的人,武松早就将各种势力分布在这个开封四处了,当然武松也见到了周玲,这是当年从黑风寨救下来的人,他们的杀手组织也为武松所用,他们也或多或少知道一些事情,知道自己等人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至少要给大多数人公平,这样才能让这个时代变好,所用武松就用着宋徽宗给的钱养着这些人,时迁更是开始培训各种知识,毕竟这样的潜入形人才不好找。
刚开始读书时迁还是很抗拒的,但是随着武松给他画的大饼,他发现这个侠盗很香啊,他也想当,所以现在就乐此不疲了。
毕竟武松把以前那一套搬运了过来,不同于一般的盗贼,被称为“侠盗”的人通常是英雄式的人物,是富有反叛精神的年轻人、冒险家们。利用制度的腐朽挑战腐朽的制度,身份亦正亦邪,智慧超群,又身手敏捷,喜欢劫富济贫,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曾经广受欢迎。他们的生活神秘而又浪漫。
时迁听到这里,向往极了,也不说什么就认为了武松说的学习有道理,等自己越来越高了,肯定喜欢自己的人也就越来越高了。
所以现在武松的势力遍布了开封,武松还准备继续推进下去,至少要有改变这个世界的能力。
转回高俅这边,高俅被拉上来,看到高俅的走路姿势如此奇怪,滕府尹都感到疑惑,这个高俅不就早就好了吗。怎么现在走路成这样了,他可不知道还有人对着他用私刑。
武松自然知道高俅是太监了,不过也没说什么。高俅看到武松眼神终于有了光芒,对着武松恨意十足,要不是武松自己也不会落到这种下场,自然对武松没有什么好话,开口就骂,滕府尹看不下去了,让人打了他几巴掌,他才安静下来。
滕府尹看到高俅安静下来了,连忙念出高俅的罪责,高俅听到流放也是有点慌张,连忙对着滕府尹说道:“腾大人我要见圣上!”
滕府尹自然没好气的说道:“你触犯了大宋律法,圣上不会帮你的,高俅你就接罪把”
高俅自然听出来这是圣上的意思,眼中最后的光都消失了,看到武松更是牙痒痒对着武松说道:“武松你不要以为我就这样结束了,总有一天我会让你好看的。”、
武松自然对他的威胁不当一回事,毕竟他高俅马上都要进大牢了,武松自然也就不考虑他能怎么样了。
毕竟宋徽宗都下旨了,要知道蔡京之所以能大起大落完全就是因为皇帝是宋徽宗,但凡换个皇帝他都不能这样,况且你高俅比起蔡京来说还是差点火候,武松自然不会将高俅的威胁当一回事,一个易牙杀子已经足够让宋徽宗厌恶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