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对于高俅的处置
高俅在狱中的日子可过的不太快活,自从那个莫问请来的医师露了一手,所有人也就知道了这个医师有多厉害,自然也就可着劲的折磨高俅,现在的高俅哪里还有刚进来的衣冠楚楚,现在的高俅浑身破烂,比那住了很多日的囚犯都要邋遢和惨烈,要知道其他人可是没有高俅这个待遇,高俅目前经历的可是不一般。
毕竟来当太监的可大部分都是走不下去的了,才去当的太监,只要有个出路对于将传宗接代看的如此重要的古代来说,没有人愿意主动当太监。
毕竟当太监意味着如果家中只有一个的话,就绝后了,那样大多数人都接受不了,所以都是社会底层的人民,已经走到走投无路了才会考虑当太监,当然当太监也没那么简单还要走不少的流程,毕竟伺候皇上,不可能太大意了,至少要把你祖上几代查清楚,看看你是不是干干净净的。
武松知道高俅当了太监以后,一定会感慨道:可惜高俅这厮不是生活在明朝,毕竟明朝的太监才是真正的有地位了,现在的太监很多人要打点只是因为他离皇上最近而已,明朝的太监即离皇上近还有权势可以掌控不少东西。
太监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隋、唐有大监,“大”也写作“太”,与阉宦无关。宋、元官署以“大监”为主官者不少,明内廷有十二监,主官均称太监,由阉人担任,主官以下宦官,无太监之名。清始以太监加诸所有宦官,宦官与太监遂为同义词。古代宫廷里受过宫刑的寺人便是宦官。
“太监”一词的出现,是隋唐以后的事。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到了明代,宦官权势日增,只有地位较高的内监才被称为“太监。清代人们把所有宦官都尊称“太监”,太监也就称为宦官代名词了。
在明朝,宫廷有外三监,分别是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国子监是国家最高学府,钦天监是管理气象天气的部门,上林苑监是管理畜牧种植的部门。
除外三监外,有内十二监,司礼监,内官监,司设监,御马监,尚膳监,御用监,直殿监,印绶监,尚衣监,都知监,神宫监,尚宝监,这内十二监都是有宦官管理。所谓监就相当于宦官的部门和职责,十二监总领事叫做提督太监,十二监里掌管事物的宦官才叫太监,太监位居四品。十二监中权力最大的是司礼监,像冯保、刘瑾、魏忠贤都是司礼监。
这些有名的人可都是太监,魏忠贤更是很多电视剧里面的反派人物,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这就可以看到太监在明朝究竟有多厉害了,可是此时的高俅可是没办法进宫了,毕竟皇上看到他也慎的慌,毕竟谁不知道易牙杀子的事情,现在的高俅可是个阉人了,谁知道他冲动下会干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宋徽宗也是害怕的很,所以也不敢将其放在自己身边。
转眼间,这个日子过的飞快,也到了该问罪高俅的时候,宋徽宗因为担心自己看到高俅还是会心软,于是没有过去,就让武松去看着,防止有人徇私舞弊,不过武松也没想那么多,毕竟现在高俅可以说是没用了,怎么可能有人徇私舞弊为了一个没有用处的高俅,如果要真的徇私舞弊,自然要找一些对他们来说有人的人才对。
不过宋徽宗安排了,武松只能乖乖的照做了,于是就来到了开封府衙,滕府尹看到武松来了,连忙出去迎接,开封府衙自然也就是开封府了,按照武松现在干的事情,怎么也能当一个小青天了,毕竟比不过包拯,武松自己也不是干这个的,况且包拯可是厉害的很,可以说北宋名臣了,不畏权贵,清正廉洁简直就是当官的楷模,如果宋徽宗时期多一点这样的人,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虽然说一个朝廷要有贪官,但是清官怎么说也要比贪官多把,才能权衡一下。
毕竟贪官贪起来什么都做的出来。
滕府尹自从加入了武松一派,自然也就很尊敬武松了,还准备了吃食,武松也没客气与他一起吃了起来,这样也是让滕府尹放宽心,毕竟你要是什么都不吃,滕府尹还以为怎么了呢,可能就要胡思乱想,想自己是不是得罪了武松,万一投靠了蔡京,武松这不就是给蔡京白送盟友嘛。
所以有些的礼有些的饭局,武松也是不敢大意,毕竟这个官场如战场,你的一点点小举动都会被所有人注视着,那些身居高位的人更是,就像现在高俅失势了,越来越多的朝廷之人都在参高俅,人走茶凉,他们自然也不希望高俅回来了,出局就是出局了,大家都害怕再来一个蔡京,蔡京本人也有点害怕,毕竟如果这都能让高俅回来,对于自己一派虽然是好事情,但是自己就要重新考虑高俅这个人了,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出来的人,都是不容小觑啊!
武松和滕府尹吃完饭自然也就开始商议了高俅的处理方式,按照宋徽宗的意思就是将高俅的家眷和高俅都发配了,这样做宋徽宗心里也安一些,这就是宋徽宗不适合当皇帝的方面,毕竟高俅那么得罪他,他还是不想杀高俅。
武松自然不能篡改宋徽宗的意思,将宋徽宗的意思完完整整的传达给了滕府尹,毕竟到时候宣读罪责的时候,还是需要滕府尹的一些帮助才能让高俅罪名刚刚好,附和宋徽宗的心意,要不然以高俅的罪,早就是被千刀万剐了。
北宋的一个人性化的决定也是这样的,就是官员一定程度上可以免去一些罪责,这也是为什么北宋很少有抄家的原因。
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挤破了头也想成为一个读书人,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