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武松—天下第一情诗
大臣们都用看怪物的眼神看着武松,毕竟想用女性视角将诗句写的如此只要确实难度不小。
宋徽宗也来了兴趣,对武松说道“不错,写的真不错,要不是朕在这里看着你朕都以为你是女子了”。
虽然是感叹但是随后话锋一转对着武松说道“朕有点好奇,以男性视角写诗,武爱卿又能写出什么样的佳作呢”。
不等武松拒绝,宋徽宗对着卢公公说道“去,给武爱卿在准备些纸张,今日我们就来看看武爱卿的作诗水平有多好”。
武松看到之后,想来也是宋徽宗来了兴趣,想看看自己以男子视角写情诗有多好,于是对着宋徽宗一拜说道“那学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请皇上一阅”。
说完提笔就写。
那阅卷官也上前一步,不由的将武松写的诗句念出了声音。
“伫倚危楼风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刚听这一句,宋徽宗还觉得有些平淡。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其他人也都觉得这个状元郎确实有才华,但是自己与他的才情差别也不算太大嘛。
只见那阅卷官深深吸了一口气,看了武松一眼,将接下里的诗句全部念了出来。
“拟把疏狂图一,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当宋徽宗听到最后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整个人都站了起来,然后看怪物一样看着武松。
这首诗句的大概意思是说: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光看意思,这首诗确实很简单,但是那些明白的文人都知道这首诗句秒在哪里。
曾布暗叹一口气,想到怪不得武松不怕写诗,对于他来说可能写诗才是最容易获得状元的方式把。
这首词妙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以为这是武松的极限,但是宋徽宗和那些大臣们又发现武松有提笔继续写诗了,并且边写边念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这一句话刚出现,就震慑住了准备立马钦点武松为状元的宋徽宗,他连忙落下抬起来的手,细细的听着这句诗。
这句话的杀伤力有多强,二十一世纪蓝星最有发言权,这句话可是经久不衰的名言,尝尝被现代的男子用来撩妹,也是古代情诗句的巅峰。
武松也不卖关子,边写边念道“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配合着武松带有磁性的声音,这首诗句就更妙了,宋徽宗也忍不住了连忙问道“武爱卿这是什么诗句?”
武松一抱拳,然后行了一礼说道“启禀皇上,这首诗句的名字叫做《雁丘词》”。
宋徽宗不解的问道“这首诗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雁丘词确实让人搞不明白”。
武松一抱拳说道“皇上,我曾经在赴试途中遇到一个猎人。这个猎人将一对在天空翱翔的大雁射下一只,另一只在空中盘旋哀鸣,确信伴侣已死,便也头朝地撞死。臣被大雁的爱卿所感动,心有所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句。”
宋徽宗赞叹道“好一个直教人身死相许,这样的爱情可能才是真正的爱情。”
曾布都忍不住说出来对这首诗句的理解
“怪不得叫这个名字原来如此啊,“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在词的开篇,开门见山,直接发问:问“世间”情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大雁殉情对武松的强烈震撼,并将震撼传递给读者,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此问又把对大雁的感慨,广义地推及世间万物,当然也包括人类。情至极处,“生死相许”,这该是何等的深情!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设问以后,继续抒发自己的情感。是啊,多少年双栖双飞,历经“天南地北”;多少年相依为命,共度“几回寒暑”,情深深意切切,从来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在共同的生活中,有团聚的欢乐,也有离别的痛苦。可无论团聚还是离别,都会使情感进一步加深。就像人间的一对痴男怨女,团聚时柔情似水,离别时刻骨铭心。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而如今,爱侣已逝。望天空,云雾层层;看身下,白雪皑皑;想未来,形单影只,再无爱侣牵手共度。今后,谁能在凄苦的寒夜,一同相偎相依?谁能在寂寞的漫漫长路,一起呢喃低语?与其孤独苟活,不如一同离开这个冷漠的人世,西行路上也好一路相随。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词的下阕,首先描写周围景色。大雁被射死的地方,是汉武帝曾经来过的横汾路,当时车水马龙,箫喧鼓闹;而如今,“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荒烟平林,一派萧索,更加使人感到大雁殉情的凄烈。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即使用悲惋的楚辞招魂,死去的大雁也不能复生,山鬼在风雨中枉自哀啼。在这里,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悲剧的情景:两只死去的大雁躺在寂寞的原野上,远处枯藤老树旁荒烟弥漫,是谁唱起了招魂的楚歌?凄风冷雨中,依稀有山鬼相和。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武松认为,大雁因殉情而死,情感真挚境界弥高,上天也会嫉妒,所以不能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为了能使大雁的美名流芳“千秋万古”,被后人在饮酒时歌咏传颂,于是武松从猎人手中把一双大雁买下,葬在这个当年箫鼓声声的横汾路,为其坟墓取名“雁丘”,供一切重感情的人前来凭吊。”
武松听完曾布的解释,都大吃一惊,心中暗暗想到:到底是自己是穿越者,还是曾布是穿越者,这个解释简直就是后世人的解释,不愧是当时的大才子,曾布虽然写诗没有苏轼那么好,但是论理解能力也确实不差。
宋徽宗自然也是明白人,被这首诗句震撼,听了曾布的解释,更加觉得武松简直是天下第一才子,如此才子竟然是自己的心腹,确实让宋徽宗感到发自内心的兴奋,等武松成为了“自己人”,以后撩妹,武松随笔给自己写上几句,那自己不就起飞了吗。
宋徽宗也不忘了赞叹道“武爱卿,当时天下情诗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