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也很快颁布了一条法案,为了鼓励百姓创新文明,特意在庆国的律法中颁布了一条生产专利法,只有生产出对百姓有益的东西,都可以得到朝廷奖励的钱财,但凡生产出越有用的,赏赐的钱财就更多,说不定还能当官,且若是有人想用发明者的技术,还能向对方收取版权费。
这个大饼一经画下去后,一大批无业游民也不斗鸡遛狗了,全都在家研究创作,当然那大部分人都是浪费时间,也有人真的创作一些东西。
除了开设丽人堂和轻松一刻,阮星瑶还开设了一个零食店,店里大部分的商品都是她自己研究的,什么土豆发、酸辣粉、干脆面、糖果、肉铺等等应有尽有,因为物美价廉,包装美观,立刻成了京城百姓的心头爱。
京城彻底进入夏天,前线再一次传来捷报,太子率领二十万大军已经攻破金国十五个城池,金国不堪重负,终于递交了降书,且以后归顺大庆国。
消息传来,大庆国的百姓瞬间沸腾起来,有人写诗赞扬江彧的丰功伟绩,如今江彧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不亚于当今皇上。
终于到了班师回朝这天,小秋一大早就把阮星瑶拉起来梳妆打扮,阮星瑶脸上装作不在意,身体却很诚实的让小秋在自己脸上涂涂抹抹。
装扮完,一行人急匆匆的来到回京必经之路的长街上,上了一家酒楼二楼,远远的就趴在美人靠往城门口的方向瞧。
只是还没等到江彧的兵马经过,就先等来了个不速之客,上官业。
这家酒楼是上官业的产业,上官业这次来京也是论功行赏来的,毕竟上官氏在这次战役中出力不小。
“阮姑娘,我就说我们很有缘,这不,我们又遇到了。”
阮星瑶一转头看到上官业,脸上的笑立刻收敛了起来,“是挺巧的,请问上官公子有什么事吗?”
上官业露出一抹失望的表情,“阮姑娘对我还这么见外,可我想娶阮姑娘的心思却没有变过。”
阮星瑶撇了撇嘴,并没有理会他,转而进了雅间喝茶,上官业也厚着脸皮跟过去,看她的眼神依旧黏黏糊糊的,给人恶心坏了。
“阮姑娘真的不考虑一下吗,我是真心求娶的,若是你同意,我必将安排十里红妆,让你风风光光的出嫁。”
小秋的声音响起来,“县主,回来了,主子回来了,你快来看啊。”
阮星瑶将放下水杯看出去,果然就看到浩浩荡荡的军队穿过夹道欢迎的百姓正朝皇城的方向走去。
而为首的人,可不就是江彧。
几乎是宿命般的,两人的目光对视在一起,江彧方才面无表情的脸上瞬间绽放出一抹笑,这抹笑犹如冬日之阳,春风拂面,看痴了不少姑娘的眼睛。
人群中发出一声声惊呼声。
太子殿下不笑的时候都如此让人移不开眼,笑起来恍若谪仙一般。
阮星瑶也被迷的五迷三道的,只知道龇着个大牙乐,还激动的朝江彧挥了挥手。
江彧也朝她挥挥手,无声的说了两个字:“等我。”
阮星瑶猛猛点头。
马队很快从阮星瑶视线中经过,等彻底看不见江彧的背影了,她才收回视线,刚转身,就对上上官业惊愕的目光。
两人互动的一幕,上官业自然瞧了个清清楚楚。
所以,阮星瑶是太子殿下的女人!?
意识到这件事情后,上官业惊的一身冷汗,说话都开始结巴了。
“县主,您和太子殿下......认识吗?”
小秋冷哼一声,“何止认识,我劝你把你那点小心思全都收起来,也不看看你有几条命跟我家主子抢人!”
说完,就带着阮星瑶走了。
回了县主府,小秋就急着为阮星瑶上妆,“今天晚上皇上会宴请太子班师回朝,若是没有意外,县主也会被邀请,还是提前准备好。”
阮星瑶点点头,“淡妆就行了。”
正说着话,门外传来小厮的声音,“县主,二爷回来了!”
阮星瑶等不及小秋上完妆,就急匆匆的来到前院,阮文已经进了前厅,正跪在阮母面前请罪。
阮母泣不成声,连连点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你让为娘担心坏了!”
旁边的阮洺和周氏也被母子重逢的一幕红了眼眶,阮福禄和阮雪雪开心的围着二叔蹦蹦跳跳。
半年不见,阮文看着壮了不少,身上还多了些武行人的杀伐决断之气,很是威武。
阮文告诉家人,他现在已经被提成六品的少将军了,不过以后的名字只能叫阮武了。
名字只是个代号,家里人都不介意,反而觉得阮武这个名字更配自己的儿子。
天快黑的时候,盛眠眠突然来了一趟,拉着阮星瑶来到一旁说话。
“你猜我今天看到了谁?”
阮星瑶:“不猜。”
盛眠眠啧了一声,“你妹啊!”
“郡主在家耳提面命教了你这么久,怎么还动不动说脏话。”
盛眠眠急了,“我说我见到了你妹妹,就是阮翠月,她来了京城。”
阮星瑶脸色一变,“那她见到你了吗?”
“见到了啊。”
盛眠眠说起白天发生的事,她本来也是准备来酒楼接她父兄回朝的,可刚下马车,还没挤到人群中,就被阮翠月率先发现了,阮翠月知道了阮星瑶被册封为县主的事,所以就让盛眠眠带她来县主府,盛眠眠被她纠缠的不耐烦了,给了几句难听话,又让手下的人把她拦住,这才摆脱了阮翠月。
阮星瑶觉得奇怪,“县主府一打听就找到了,她为什么还要劳烦你带她来?”
盛眠眠摇摇头,“不清楚,不过她现在的变化挺大的,我刚一看到,差点没认出来,她比我们还小上两岁,可现在却比我们憔悴多了,想来是在付母手下过得不好。”
阮翠月过得不好,想也能想到,她在付轩睿有家世的情况下和对方无媒苟合,最后还经过各方施压才嫁给了付轩睿,那李家的母女两人都是商贾出身,一个比一个精明,加上他们远走徽州,那李家母女找到机会怎么可能不打压她。
这一切,都是她自作自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