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府。
已经狼狈逃回的秦王,此时精神萎靡。
他到现在都没有想明白,他们集结二十五万大军,为何如此快的就发生了崩溃。
难道那些火器真的是无敌的吗?
若是太子借此机会,来征讨他,他该如何应对?
想到这里,他不由看向已经被他提拔为王府长史的赵安:“先生,我的请罪折子已经发出去二十天了,而且也把替罪羊的人头送到了朝廷,为何还没有回复?难道朝廷真的要跟我鱼死网破?”
看着锐气尽失的秦王。
赵安心中也不由的发出感慨。
没想到这次大败,对秦王打击如此之大。
但是他也知道,如今的西北还需要秦王镇守,秦王若是有什么闪失,西北必乱。
所以他只能劝道:“王爷,稍安勿躁,京都到秦王府往来数千里,再加上朝堂也需要进行决断,二十天没有回复,也很正常。”
“只是本王担心,太子那个疯子,不按常理出牌。”
秦王终于说出了自己最为担忧的事情。
知道了秦王的心病。
赵安就有了解决之法。
于是他就给秦王分析当前局势。
“王爷,属下斗胆,说一句冒犯的话。“
赵安知道秦王的脾气,所以提前告知秦王,他要说反驳的话了。
这个时候,秦王才懒得计较这种细枝末节。
“古人云,忠言逆耳利于行,先前就是未曾听先生之言,才导致本王陷入如此尴尬境地,先生如今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赵安道:“以属下观察,太子并非疯子,而且非常理智,他每走一步都是经过算计的,而根据这一个月以来,朝廷控制区和我们交接地传来的消息所看,朝廷并没有对我们用兵的意思。”
“真的?”
秦王还是感觉难以置信。
要知道,以前太子还是藩王的时候,那可是睚眦必报。
蛮人怎么样?
在当时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他都敢硬刚,最后打的蛮人,返回草原就发生了内乱。
他们的大单于顿冒被杀。
为了争夺新的单于位置,直到现在,草原各部都还在互相征伐。
“如此大事,属下怎敢妄言,如果属下所料不错的话,也就是最近几日,朝廷赦免王爷的圣旨将会到来,不过……”
说到这里,赵安有些犹豫,所以一时之间有些语塞。
秦王却急了:“不过什么?先生请说。”
“不过王爷可能还需给朝廷一个台阶,损失一些粮草。”
听到这话,秦王才松口气道:“并州我都还给了朝廷,损失一些粮草又算得了什么?只要能保住西北封地,本王就还有翻盘的机会。”
卸下来心理包袱。
秦王又恢复了些许的野心。
赵安见秦王脸上的颓废去了一些,这才微微松口气。
同时心中也祈祷,让自己的推测变为现实。
否则西北和朝廷陷入战争,不但是西北百姓会更加艰难,整个大周可能都会因此陷入最为黑暗的混战时代。
这是身为读书人的他,不想看到的。
他先前之所以选择秦王,是因为他觉得,最有希望完成大周中兴之人,就是秦王。
现在林凡的横空出世。
这让他之前的信心也有所动摇。
不过他也并非心急之人,他需要再观察观察。
似乎是上天听到了他的祈祷。
就在他打算离开秦王府的时候,一份来自朝廷的八百里文书送到了秦王府。
秦王看完文书之后,看向赵安的眼神都变了。
起身对着赵安行了一礼道:“先生之计,果然奏效,朝廷看在本王多年镇守西北和出兵平定并州叛乱的功劳下,鉴于本王是被人蛊惑,所以饶恕了本王的死罪,让本王在西北戴罪立功。”
赵安赶紧回礼,这才道:“那就恭喜王爷了。”
“算是躲过一劫,只是旨意中还提到,让本王征讨龙州、沙洲、开州三镇,本王该如何做,还请先生指教。”
秦王冷静下来,想到还有一个麻烦事情。
赵安却笑道:“王爷其实是否征讨三镇,对于朝廷来说,都是一样的,王爷只需要发布讨伐三镇的檄文,表明一个态度即可。”
“先生,我们若是如此做,朝廷怪罪下来,发兵攻打我们该当如何?”
秦王其实看到让他征讨这三镇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朝廷可能是要他纳投名状。
现在听赵安一说,似乎并不是,赶紧询问。
赵安道:“朝廷恐怕是要征讨除了这三镇之外的,反叛的另外六镇了,朝廷的目的就是担心我们介入其中,增加朝廷征讨的难度。”
“难道这不是我们的机会?”
秦王感觉自己又行了,下意识的询问。
只是问完,他自己都后悔了。
那些乌合之众的藩镇,在朝廷火器大军面前,恐怕不堪一击,他再参与,那纯属脑子有病。
尤其是看到赵安那欲言又止的表情。
秦王尴尬一笑道:“开玩笑的,本王知道,在我们研究出对付火器的方法之前,一直都要采取隐忍的态度,服从朝廷。”
“王爷明白这一点就好。”
赵安见秦王回过神来,也是松口气。
他忽然想到一事,似乎和他推测的有点不同,于是问道:“朝廷有没有让我西北提供军需粮草?”
“只字未提。”
秦王下意识的回道:“先生,难道我们要主动提供吗?”
赵安摇摇头,然后提醒道:“看来朝廷并不缺少粮草,我们这一次绝不能再轻举妄动了。”
秦王这才恍然。
应该是他们这边得到朝廷缺粮的情报了。
所以赵安先前才会有此推测,说朝廷可能会向西北征调一些粮草。
现在看来是他们的情报系统出现问题。
朝廷现在并不缺少粮草。
再加上先进的火器,他西北确实不能再参与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