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皇室威严,朝廷下令,动员所有人建造皇宫,规模浩大,出动了整个黑龙郡、长阳郡等等地方的建筑工人,加班加点昼夜不停,终于迅速的完工一部分。
至少皇帝有地方住了,大臣们有地方上早朝了,其他地方可以慢慢修了。
但工部还是最繁忙的,科举考上来的人才一半都拨给了工部,饶是如此,王晓也被累得叫苦连天,扛着一堆他要干的活趴在了李文花身边。
“我纨绔子弟当的好好的,成天招猫逗狗,寻花问柳,就因为一时交友不慎中了你的寂寞,以至于被拉去出苦力,你必须得负责。”
“我是在救你,你之前能招猫逗狗,寻花问柳是因为你有好爹支持,现在你没爹了,赶紧起来干活。”李文花无情地说。
王晓:“你们夫妻俩,一个比一个坏,裴相拿人当驴使,皇宫都没修建完,又要修一条从永安通往剑城的路,让我给你个章程出来,我修过路吗我?”
李文花:“你不是已经把水泥用熟练了吗?”
王晓幽幽地盯着她:“你经常杀鸡,能不能杀个人给我看看。”
李文花最后被他缠的没办法,“那我给你出个主意吧。”
王晓噌一下就起来了,“走走走,咱到现场看看。”
水泥、砂、石、水,这些要按比例调配。李文花只知道个大概,剩下的就是一遍一遍的试,直到试出了合适的比例,就开始进行修路。
土路基压实后,铺振平层后浇水泥地。
听着这是一句普通的话,干起来就费力。
要招很多的人,误打误撞的倒是带动了经济,引来了好多人来永安。
这条路很长,通往剑城,因为各种缘故,一修就是一年,期间每两个月便会有工人猝死,款项拨不下来,修到人家祖坟上,导致全村人以命相抗等等。
王晓主要负责这条路,李文花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赶到地方,来来回回也折腾了好几次。
有一次碰到整个村的人抱着死志,对抗他们修路的工人和官兵,甩出来的镰刀削断了她半边的发。
她突然不怕了,心里那点凶性被激了出来,冲出来和他们对峙,“只要你们把祖坟迁移,我许你们村出一个秀才,将来能当官,这算不算你们祖坟风水不好,换了地方就冒青烟!”
“你谁呀?你说了算吗?”
“我李文花,这条路是我主张修的,你说我说的算不算!拿支笔了,我给你们签字画押!”
事情最后解决了。
裴渊明事后得知此事,一言不发,但沈骗子开始寸步不离李文花。
沈骗子折腾了两趟,就觉得累,捶着腿问:“小花,说好的平躺呢?”
“古霜降问过我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女儿没有生活在美好的未来里,你不会觉得可惜吗?’我想要稍微努力一把,让她们活得更好一点。”
李文花是这么回答的。
至于心里想的是,还不许我仰卧起坐了?
她有那么大的顾虑,主要还是因为王莽,这个时代不存在的人。
但这个疑似穿越的男人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还是有着浓厚的一笔,他将土地收归国有,平均分配,废除奴隶制,控制物价等等,前辈的经验告诉她,古代不是你瞎折腾就能折腾明白的,搞得好是秦三世,搞不好一命呜呼。
李文花纠结害怕,还想干她娘的,莽一莽!
大兴五年,这条路竣工。
皇帝亲自赐名,山重路。
就是私底下,皇帝要管这条路叫文花路,来褒奖李文花。
被沈骗子给拦住了,“活人的名不能用来给道路用,命不够用会被冲死的,这是褒奖还是要害人呀。”
于是皇帝放弃了文花路,转而赏赐了一堆好东西。
但这其中最辛苦的,其实不是李文花,是王晓。
他已经晒成了炭,瘦成了猴,在客栈里抱着酒大醉一场,哭哭啼啼地说:“老子再也不要干了,老子要辞职!”
李文花嘴上说着好好好,把他灌醉,捏着他的手指,又按了一份“卖身契”。
沈骗子复杂地说:“花呀,不能可一个人坑。”
李文花:“我真的是担心他,所以给他找后路。他不当官就在我们店里打工,始终有一份正经工作。”
王晓在当官和卖身客栈中,毫不犹豫的选择继续当他的侍郎。
工部也出现了第二位侍郎,从前的工部司田李佳奇,他能升职得益于他能在李文花面前刷脸,以及坚韧不拔的努力。
在这一年里,他坚持劝李文花投入朝廷事业里,并称:“烈女怕缠郎。”
后来有一次被裴渊明听见了,用不咸不淡的眼神看了他一眼。
他自那以后便改口“柴经不起百斧,人经不起百语。人再固执,也会回心转意,只要我耐心就会有成效。”
一年下来果然有成效。
他把十几斤的工部重要文件办到客栈,请李文花帮忙,说的特别可怜:“我没后台,所有人都欺负我,把活都砸在我身上。”
李文花:“你都工部侍郎了,还有谁欺负你?”
李佳奇编谎话的速度有些慢,当机了半天。
李文花已经无奈的开口,“我上次让你去道观里抓些道士帮忙,都搞回来了吗?”
“我抓了六个,都在工部关着呢,天天就练那些玩意。”
“好,用胆矾和石灰溶液配置波尔多液。”
感谢九年义务教育,在初三的课本上有胆矾、明矾,怎么积农家肥,用类似的道理对植物秸秆做半发酵的青储料等等。
李文花搞农牧业发展就靠这点知识了。
后来永安城大改造,房屋焕然一新,连客栈都要重新修建,李文花关闭店门,无所事事,在大街上闲逛,看见墙推倒重建,墙面空白,一时来了兴致。
“这墙空着太可惜了,去,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打在公屏上。”
立刻有人去拎着涂料,所有的墙上都写着这些话。
道路边,有议论声。
年轻人说:“这人是谁呀?怎么一吱声立刻有人听,看打扮也不像是当官的。”
中年人答:“那是裴夫人,裴丞相的妻子。”
年轻人顿时面露愤慨:“这个妇人仗着自己的丈夫是丞相,就一手遮天,对朝臣指手画脚,这个国家怎么了!”
中年人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他,“你脑子不好吧,李文花听说过吗?”
“听说过,人称女相,种地救灾、修路盖房、治病救人、改善民生。”
“这俩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