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在旷野上呼啸盘旋,却吹不散空气中的血腥味,那是方才厮杀留下,带着铁锈气的印记。
秦猛率队杀入树林,王良勒住缰绳,目光扫过狼藉的战场,先让人去收拢受惊跑散的战马。
——这些好马有价无市,是军寨扩充骑兵的关键。
转头,他亲自带着亲兵走向伤员,清点下来共二十余人。
万幸的是,将士们都穿着铁甲,多数只是皮外伤,几个亲兵是肩膀️箭,并无性命之忧。
军卒们迅速烧起热水、化开精盐。
几个医疗兵忙碌起来,王良接过布巾蘸了盐水,仔细为士兵清洗伤口,敷上草药、缠好纱布。
王良说着秦猛在看望伤兵时的话来安慰众人。
“大家总结教训,为何受伤?下次一定要谨慎。安心养着,七八天光景,又是能提刀上阵的好汉。”
不久后,伴随着嘈杂声传来,大队人马赶来。是拉着马车、拿着铲锹的清扫积雪的劳力队伍。
白松岭矿洞连接军寨的快速通道,每日都会组织人力清扫,故而路面坚硬,没有厚雪堆积。
尽管只来了大半,却足有二百多人。这些劳力却都随身携带刀枪,甚至不少人斜背着硬弓。
并且通常有战兵队伍护送,随时能够投入战斗。
白松岭矿洞那边的驻军,也会定期巡逻道路通畅,一旦察觉有情况,便会火速赶来支援。
那些鞑子吃了嚣张狂妄、又是外来户的亏,贸然跑到这条要道附近来埋伏,实在是自寻死路。不排除契丹贵族为了排除异己,送来敢死队。
此刻,王良与劳力领队接洽,迅速指挥队伍。
立刻各就各位,分工协作。
有人帮忙捆绑、驮运战利品;有人合力搬运尸体;更有许多人拿着铁铲到较为松软之地挖坑,准备掩埋,防止来年开春了,发生瘟疫。
秦猛带队走出林子,就看到这一幕火热的场景。
“快看,秦将军回来了!”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
众人纷纷顺势看去,见到秦猛骑着高头大马,带领得胜之师驱赶着长长一串马群凯旋。
民夫们便知道这位秦将军又打了一个大胜仗,纷纷停下手中活计,爆发出震天的胜利欢呼。
“秦将军威武!”
“秦将军战无不胜!”
“咱铁血军寨,必胜!”
民众自发的呐喊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
他们这不是谄媚恭维,而是发自内心的激动与感激。
边疆苦寒,战乱频仍,他们太需要一位能打胜仗、能庇护一方的将军了。
几十年来,鞑子年年进犯,越发猖獗。边疆战乱从未真正停歇,不知有多少人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不知有多少人,倒在这风雪荒野之中。
如今,秦猛横空出世。这个小卒就敢斩杀朝廷命官,接连击溃鞑虏、缴获无数的狠角色。
自他执掌军寨,青阳城周边明显安稳了许多。
寨民私下议论时,都觉得有了主心骨。
所以见到秦猛又斩杀鞑子,他们高兴,他们愿意真心拥戴这位骁勇善战、又体恤百姓的将军。
“兄弟姐妹们!”秦猛在马上朗声道,声音清晰地传遍四周:“咱们又侥幸打了一个胜仗。
这是咱们全体军民同心同德、协力杀敌的功劳!杀鞑子人人有责,这些缴获,大伙都尽了力!”
听着如潮涌的欢呼,看着那些激动挥手的人们,秦猛心中感慨万千,总算深切体会到后世国家元首踩在红地毯上,两旁人鼓掌的感觉。
——只是那是提前彩排好的,他这却是真的。那种被军民由衷爱戴的感觉是何等令人振奋。
但秦猛迅速在心里叮嘱自己:戒骄、戒躁,切莫自满!各部落鞑虏仍在草原上虎视眈眈。
这点胜利只是开始,不能沾沾自喜,故步自封。必须不断提升军寨实力,方能真正站稳脚跟。
他压下心绪,下令队伍协助民壮尽快打扫清理战场,又让李山、王良等人着手初步统计杀敌人数,按队,组记录战功,清点具体战利品。
经核对,此次埋伏并追击歼灭的契丹骑兵。约有四百八十余人,每人配备双马,除去少部分马匹在战斗中死亡或受了点伤需处理外。
其余近九百匹战马均被收拢,这无疑是一笔财富,自用的话,也是极大增强军寨的机动力量。
另外还缴获了铁甲数百余领、弓刀箭矢等军械杂物无数。具体数量价值需回寨后由专人详细统计。
战场很快打扫完毕,鞑虏尸体则被推入深坑掩埋。
受伤战士去往军寨休养。
张大壮率部分人手返回白松岭方向,顺便拖拽回几匹死马——矿区据点近来几乎顿顿有肉。
秦猛则亲自带队,驱赶着庞大的马群,驮载着丰厚的缴获,说说笑笑,浩浩荡荡返回军寨。
……
午后的青阳郡城,风雪渐渐小了,雪花稀疏地飘落,最终只剩零星几点,挣扎着在空中打旋儿。
远处层层叠叠的云雾环绕在山涧,近处的屋舍瓦当上积了一层白,宛若铺开了一幅水墨画卷。
暖阳自乌云缝隙中透出些许金芒,洒在行人肩头,虽不炽烈却足以驱散连日风雪带来的阴寒。
越来越多的人推开家门,走上街头,他们踩在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身后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
人们纷纷仰头,眯着眼,或手搭凉棚,望着千云中若隐若现的日头,感受着那短暂却珍贵的温暖。
街上人流很快多了起来,许多原本因风雪而紧闭门户的店铺也陆续卸下门板,开了张。
摊贩们推着车、挑着担,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主要的街市,寻着往常的位置摆开货摊。
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很快响彻市集。
沉寂多日的青阳郡城迅速恢复了往日的喧闹与生机。
但这喧闹之下,却潜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除了那些急着脱手货物,好离开北方的外州商队,本地居民面上虽也带着笑,心里却沉甸甸的。
他们踩着积雪,争相购买着煤料、柴火、粮食等过冬物资,有些甚至开始提前准备年货。
——并非为喜庆,而是源于一种深植于血脉的警惕与恐惧。
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经验告诉他们:北地的第一场雪停了,日头出来,冰雪看似开始消融,往往预示着更为酷寒的天气即将降临。
更意味着那阻挡草原铁骑的天堑——拒马河,即将彻底冰封。
届时,草原上的鞑子便会如饿狼般大举入境,劫掠粮食、人口,焚烧村庄。
普通百姓忙于在雪停的间隙抢购物资,而外地商队则趁机出售布匹、药材、盐铁等紧缺货品,赚得盆满钵满,脸上洋溢着止不住的笑意。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市面上虽需求急切,却无人敢肆意哄抬物价。
即便是那些平日里惯于囤积居奇、操纵市场的地主乡绅之家,此番也异常老实地依照市价。
缘由无他,县衙与郡衙早已联合张贴了醒目的安民告示,不仅呼吁商贩诚信经营,勿要趁火打劫。
更是直言“鞑子来袭之际,当同心协力,共度时艰”。告示措辞严厉,背后更有不久前林郡守监斩,那场数十个人头落地的震慑余威。
无人敢在这个当口触霉头。
然而,官府的动作远不止于此。
郡守衙门前的告示墙上,除了安民告示,更张贴了号召全城青壮接受训练、协助防守的檄文。
言明不仅管饱饭,还每日发放实打实的粮饷。
紧接着,郡衙直接签发了文书,公布了更为正式的募兵告示,条件待遇写得清清楚楚。
城西广场,巡检司队将唐毛毛亲自带队入城,在闹市街道,设下了一处最为热闹的招募点。
几名精气神十足的军汉维持着秩序。
唐毛毛则站在一处临时垒起的高台上,声若洪钟:“巡检司招募乡勇!有力气的出力气,有手艺的献手艺!工匠、民夫皆可!
待遇优厚,名额有限,速来报名!”
洪亮的声音吸引了大批围观的青壮,报名处很快排起了长队。
青阳城内,车马辚辚,人流如织。冬日的严寒似乎也被这人气驱散了几分,呈现出一片火热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