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鼠辈也有风骨
子未曰2025-06-12 10:003,450

半夜里,汉军营寨突然一阵骚动。

赵统刚刚提枪冲出营帐,马上就有箭矢擦身而过。

甚至有好几支箭射在铁甲与头盔上,砸出密集的呯呯声。

也能听到中箭士卒的惨叫,甚至还有中箭的战马仓惶乱跑。

从经验判断,四面八方都有吴兵,并且已经杀进营寨。

“不要慌!不要乱!熄掉灯火!”

“盾阵!盾阵!以连弩还击!”

赵统、赵广、伐同与陵戴慌而不乱,再加上骑兵训练有素,很快就稳住乱局。

或许是连弩发挥了作用,营帐四周再也没有箭雨落下。

料想敌军已经退走,几名将军却担心遭到埋伏,没敢下令追击。

毕竟,夜里伸手不见五指,而且不熟悉路况与地型。

“赵将军,各部已经统计清楚:阵亡一百二十人,受伤三百七十四人,战马受伤九十五匹,其中四十匹很难痊愈。”

“知道了。”

赵统示意校事退下,目光转向伐同,“你觉得,是朱然还是孙韶?”

“狗东西!”

伐同也不敢确定,只能愤愤怒骂,“咱傍晚绕过的是孙韶大营,前方十里又是朱然的大营,咱的扎营地点在他们中间,很难说得清楚。

“不过,我已派出小批士卒出营打探,估计很快就有消息。”

“罢了,加强戒备。天明后先把伤员送往彭泽,其余人继续往建业开进。”

“兄长,咱是不是……”

赵广欲言又止,赵统猜到了他的担忧,却又毫无办法。

本来,大军出发之前,赵统就向姜维提过兵马分配的问题:他考虑到吴军的城池与据点多在南岸,建议把主力骑兵放在南边。

姜维却认为,当前最大的敌人并非吴国,执意把主力骑兵放在了北岸。

不仅是骑兵,主力步卒与三十万人的运粮队,也被部署在北岸。

就连魏延也赞成此事,这就让人郁闷了。

赵统很是郁闷,但很快就释然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三千骑兵足以横扫一切。

就算遇上诸葛恪的大军,也能吓得他屁滚尿流。

本来就是嘛,毌丘俭都能吓得他狼狈退走,又何况是自己?

兵马多寡真不是大事,问题是南岸的道路泥泞不堪,太特么难走了。

想在五日之内抵达建业,估计有点困难。

为了抢时间,夜里只能搭建简单帐篷,这才给了吴兵可趁之机。

其实,吴军的夜袭并不可怕。

真正让赵统感到不安的,是关索。

那家伙在北岸长驱直入,估计已到阜陵或历阳附近。

道路好走,行军速度快也就罢了,那家伙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要是被他抢先抵达建业,要是被他抢了大功,那可丢赵家的脸。

不,不可能,他也是轻装前行!

就算他侥幸渡过了濡须水,也没办法横渡长江!

“报……赵将军:咱们刚刚探查到,袭营的吴军是孙韶所部,兵力只有一千二百。

“他们并没有退回营寨,而是在咱们的东北方向五里休整!”

“嗯?”

赵统眉头微皱,明显不太相信。

据情报所说,吴国朝中乱成一团,孙权又处于昏睡状态,不可能调兵遣将。

更有姜维的可靠情报说,诸葛恪的主力还在濡须口,不可能这么快抵达石城。

孙韶的步卒,竟敢袭击汉军的骑兵营寨,得手后还敢在前方五里休整,真的只有一千二百人?

若说没有埋伏,谁会相信?

别忘了,前方十里还有朱然的大营!

嗯,前去探查的士卒是骑兵,并非专门的哨探,一定是看错了。

罢了,无所谓,管他有多少人,管他有没有埋伏,天亮后绕着走,争抢时间赶到建业再说。

…………

天色微明。

汉军啃过面饼刚要起行,又有人报来消息:孙韶所部既没回营,也没跟朱然会合,而是往汉军营寨杀奔过来。

这消息,惊得几名将军大眼瞪小眼。

若在一个时辰以前,汉军无法探清周边情况,因而不敢贸然追击,孙韶在五里外休整没什么问题。

如今天已放亮,一眼就能看清周围十几里,是否有伏兵一看便知。

这种情况下,孙韶还敢引兵杀来,脑子确定没问题吧?

“孙韶那厮,会不会是引兵来降?”

“嗯,挺像那么回事儿。”

赵统随口回答,几人飞身上马。

五里距离,两军相向而行,眨眼就到箭雨距离。

汉军正要喊话,吴军竟然抢先射来箭雨。

没看错,吴兵只有千余人,步卒。

面对三千汉军骑兵,竟然不惧!

特么的,箭雨!

轻装骑兵遇上这玩意儿,要么远远躲开,要么拼上性命迅速靠近——双方一旦咬成一团,就不存在“弓兵克骑兵”的问题了。

再说了,汉军骑兵装备了强弓、连弩、大砍刀与小盾,甚至有会炸开的竹筒。

这一刻,赵统、赵广、伐同与俄蟅塞都没多想,几乎同时下达冲锋命令。

并非不想绕过去,也不是没法绕过,而是实在想不明白,这群吴兵为什么要送死。

这场小规模战斗的胜负,没有悬念。

仅仅一刻钟,吴兵尽皆被歼,孙韶被活捉。

只不过,汉军也死伤二百多。

如果加上两个时辰前的袭营,汉军总共死伤五百余人。

这样的结果,实在难以想象!

记得当年,汉军在汉中遭遇数千匈奴骑兵,没有如此大的伤亡。

年初在南阳郡遭遇魏国骑兵,也没有这种不成比例的损失。

特么的,耻辱,简直是耻辱!

“狗东西!”

伐同气得咬牙切齿,一脚踹在孙韶的小腹。

不顾其蜷缩的身子,也没管他痛苦的闷哼,使劲作拧住他头发,逼得他仰起头。

“狗东西!老子昨天绕着你走,留你一条性命还不知足?

“你特么半夜袭营也就罢了,还敢绕到咱们前方挡路,活够了是吧?”

话音刚落,伐同又是一记重拳,砸得孙韶满脸鲜血。

“狗东西!让咱们死伤五百多兄弟,老子这就将你抽筋扒皮!”

俄蟅塞的短剑刚要刺上,却被赵统一把拉住手腕。

他劝阻了俄蟅塞,马上又劝说伐同,这才松开了孙韶头发。

“孙将军勇猛刚胆,着实让人钦佩。可孙权那种昏君,值得你为他卖命么?”

赵统缓缓蹲下,诚恳地帮孙韶解开绳子,同时劝说,“我家陛下宽厚仁义,为复汉室天下求才若渴……”

“噗——”

孙韶吐出一大口血水,剧烈咳嗽后冷笑问道:“赵将军,你,刚才称本将什么来着?”

“呃……孙将军,你的意思是……”

“既然知道本将姓孙,又何必多言?”

“……”

没管赵统的失望,孙韶挣扎着后退几步,环顾威风凛凛的汉军骑兵,脸上一阵悲凉。

“如果大吴气数已尽,本将又岂能苟活?”

孙韶仰天长叹,趁着赵统没注意,竟然猛扑向一名骑手。

事发突然,那骑手本能地挥出大刀,却又硬生生地停在半空。

就这么短暂的犹豫,孙韶竟然拔出鞍侧短剑,狠狠刺向自己喉咙。

这一切发生得太过突然,赵统很想阻止,可惜来不及了。

江水翻涌,寒风萧瑟,朝阳如血。

长久的寂静后,赵统只能无奈叹息:“孙将军啊,孙权如此昏庸,你又是何苦呢?”

凝望着江上薄雾,赵统摇摇头,继续叹气:“军师曾说,曹魏有曹魏的风骨,东吴有东吴的鼠辈,他是没见过潘濬与孙韶吧!”

“赵将军!”一名骑手匆匆赶来,“属下整理尸体时发现,这批阵亡者并非普通的吴国兵士,更像是私兵。”

“私兵?”

赵统略一琢磨,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在吴国,各级将军豢养私兵非常普遍,孙权还经常把私兵作为奖赏。

近年的很多战斗中,吴国的私兵,往往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孙韶的私兵,主要源自他的伯父孙河。

记得在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十月,孙韶的家将高寿,曾率领五百私兵夜袭曹丕的营寨。

那一战,不仅杀得魏军节节败退,还缴获了曹丕的御用车盖,可谓风光无限。

自那以后,孙韶就在濡须一带镇守。

将近十年的时间里,魏国再没敢在东线犯境。

不仅仅是孙韶,吴国的很多将军,其豢养的私兵都很勇猛。

不过,数量实在有限。

如果遇上大兵团作战,他们的私兵还会受普通士卒的影响,战斗力也会大打折扣。

没错!昨夜和刚才的两场战斗,参战者确实是孙韶的私兵——孙权昏迷多日没能调拨兵马,他只能派自己的私兵参战。

由于细作没有探知,姜维与南岸的几名汉军将领,并不知道这些情况。

也不知道,像孙韶那种“自作主张”的将领,还有朱然与全琮。

他们都没得到军令,却带领自己的精锐私兵,在汉军的进攻道路上处处阻拦。

朱然,并没受“二宫之争”的影响,仍在以必死之心报答孙权的知遇之恩。

他的大营,正在前方十里,大约一营兵马。

如果诸葛恪没能及时撤回,全琮将是建业的最后一道防线,部署在建业以西五里。

全琮,也在舍命报答孙权。

只不过,他不是出于知遇之恩,而是做好了跟孙权“一刀两断”的打算。

没办法!

这个时代,整个社会对女子的二嫁、三嫁甚至多嫁,都是给予包容的态度。

但是,没有男人能容忍头上那顶“绿帽子”,更不能容忍旁人的冷言冷语。

呃,好像也不一定,就比如被张飞杀掉的秦宜禄。

话说回来,孙鲁班与孙峻私通,孙权并没有实质性的处罚,甚至没有多问一句,着实让全琮心寒。

带领私兵在建业城外阻挡汉军,他并非以驸马的身份参战,而是以吴国卫将军、左护军、徐州牧的身份尽职。

他已经做好决定:若能坚持到诸葛恪的大军回援,就算报答了孙权的知遇之恩。

然后,马上辞去一切职务,归隐山林。

若是不幸战死,那也只能认命,至少能落个“忠君护国”的美名。

“赵将军!邓芝与周鲂的战船,已到咱们身后二十里!”

“靠!”

赵统心头,又是一紧。

南岸道路泥泞难行,还要绕过众多的城池与据点,已经耽误了太多时间。

若是让水军战船抢先抵达建业,那也丢脸。

还有关索那家伙,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千万别让他抢了功。

“传令:速速绕过朱然营寨,全速往建业全速开进!”

继续阅读:第245章 大义灭亲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复兴汉室,从救下魏延开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