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不算违抗军令
子未曰2025-06-12 10:003,646

“伯约,陆逊的事儿……”

姜维刚刚出帐,魏延就猴急猴急地迎上来。

却没见姜维说话,而是做出个奇怪的手势。

魏延知道,那是“大功告成”的意思。

只因没见陆逊出帐,魏延仍在焦急地张望。

“大哥,别看了。”姜维手摇蒲扇,不紧不慢笑着,“陆逊同意降我大汉,但不愿参与咱们灭吴之战。

“稍后,他将带着夫人与儿子,随太后去云梦泽拜见陛下,然后去成都看几场《白蛇传》。”

说起陆逊的儿子,姜维就两眼放光——后世曾有“陆抗不死,吴国不亡”的说法,这虽然有点夸张,却足以看出陆抗的勇武与谋略。

想想已经归附汉国的文钦与周鲂,再想想诸葛果正在劝说的钟会,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魏延看在眼里,却误会了他的意思,赶紧把姜维拉到一旁:“伯约,孙权的事儿,你得多加小心啊!”

魏延没有明说,但姜维听懂了弦外之音:摘取“灭国”大功的同时,对孙权的处理要特别小心。

特别是刘禅在云梦泽游玩的情况下,千万别做出“越俎代庖”之事。

“你就放心吧,我不会做出任何僭越之事。”姜维拍着胸脯保证,对魏延越发地钦佩。

不得不说,随着年纪的增长,魏延不再那么心高气傲,考虑问题也更加周全。

“师傅!”

魏延刚要道别,张遵就猴急猴急凑身上来,“师傅,你不是同意我上阵杀敌嘛,为何没有分派任务?”

看看满脸期待的张遵,再看看他身旁的关统、关彝、诸葛攀和诸葛瞻,姜维稍稍犯了难。

这几个家伙看起来牛高马大,可惜一脸稚气,毕竟都还没有成人。

如果现在就送他们上战场,还真有点于心不忍。

然而,只有经过战场历练,只有经历过刀光剑影,他们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本来,灭吴之战姜维有十足的把握。

而且以大汉现在的国力,跟魏国三路对抗也有胜算,可还是要未雨绸缪,特别是后生人才的培养。

“要不,这样吧……”姜维稍加思索,正色令道:“关统、关彝、诸葛攀、诸葛瞻!”

“末将在!”

“你等各领五百兵士与两千民夫,沿长江北岸往建业方向押运粮草。中途若有吴兵来阻,务必死战!”

听到“若有吴兵来阻”,几个家伙激动得满脸通红,几乎忘了自己只有几百兵士,欣喜地领命而去。

其实,前方有关索的骑兵开道,后方有魏延的大军压阵,江上有邓芝与周鲂的战船,后方还有马岱与吴班的主力步卒,这几个小家伙在沿途不可能遇上吴兵。

这不是姜维妄加揣测,而是细作的详实情报:孙权病入膏肓,吴国乱成一团,太子监国之事遥遥无期,诸葛恪的溃军战意全无,哪里会有吴兵中途阻截?

此次的灭吴之战,汉军气势汹汹,号称五十万。

其实,除了临时征召的十五万民夫,就只有十二万精兵。

在魏延与姜维的计划中,最有可能的激战不是在建业,而是长江北岸的巢湖。

因此,北岸由魏延亲自坐镇,并且分派八千骑兵助战,正是希望以摧枯拉朽之势,将毌丘俭与王昶赶回淮水北岸。

根据北岸的可靠情报,毌丘俭与王昶只有三万兵马,其目的只是救援合肥。

他们匆匆进至巢湖,不过是好大喜功——希望击杀更多的吴兵,一雪东兴之败的耻辱。

当然,汉军的灭吴之战声势浩大,不可能瞒过魏国细作。

魏国没有趁机犯境,还要归功于曹爽与司马懿的内耗——细作早就证实了,司马懿东兴之败后迅速退兵,确实是曹爽扣发了他的粮草。

曹爽那家伙,还借着东兴之败,再一次架空司马懿的兵权,将十几万魏军分派给“两征两镇”分别统领。

也就是说,前来支援合肥的征南将军王昶,以及镇南将军毌丘俭,其实不归司马懿调遣。

话虽如此,仍要在北岸部署重兵阻挡魏军,确保灭吴之战不会节外生枝。

姜维隐隐感觉到,司马懿并非情报中说的“闲居洛阳不问世事”,他一定在暗中招募死士。

如果运气好,期待中的魏国“高平陵之变”,估计就在这两年吧,嘿嘿!

传说中魏国的“淮南三叛”也是绝好的机会,估计等不到了,因为其中一叛的文钦,已经归降了汉国。

…………

汉军两路并进,毌丘俭与王昶早早地收到了情报。

二将追赶诸葛恪抵达东兴堤,马上就砍树扎营,既防止诸葛恪可能的反扑,又为抵御即将赶到的汉军。

毕竟,如果汉军想要北上,或者魏国想要大举南下,巢湖水道就是最佳的运粮路线,东兴堤就显得格外重要。

然而根据最新消息,汉军汹汹杀来的并非步卒,而是骑兵!

从路程来看,其先锋已在舒县附近!

竟然来得如此之快,丝毫不顾粮草与军械的补给,王昶彻底傻了眼。

早就听说过,汉军骑兵装备了特制的铁钩,专门用于推倒木质营寨。

特么的,骑兵!

东兴堤,估计是守不住了。

如果此时往北退兵,可能死得更惨——在退回合肥的半路就要被追上,很可能被全歼于旷野。

“王将军,其实,咱们不必着急。”

毌丘俭并不畏惧,竟然咧着嘴哈哈大笑,“蜀军骑兵速度虽快,但他们没有渡船呢,能奈我何?

渡船?

王昶略一琢磨,试探着问道:“你是说,掘开大堤?”

“没错!只要掘开东兴堤,抬高濡须水的水位,蜀军就无法渡过濡须水,也无法渡过巢湖与施水,我就有足够的时间撤回合肥。

“再说了,蜀军在北岸部署主力骑兵,应该是防止我与东吴再度结盟,从而争取更多时间攻打建业。”

“结盟?可能吗?”王昶狠啐一口,“孙权那反复小人,还有脸提结盟二字?”

说话间,又有一骑快马赶到:汉军先头部队的六千骑,正在舒县城外休整。

舒县,距离东兴堤只有一百多里!

如果汉军仍然不顾后续补给,明日一早就能赶到!

想到这里,毌丘俭与王昶心头一紧,赶紧派出两营兵卒掘开堤坝,同时命主力部队拔营北退。

…………

“叔父,叔父,魏军果然退啦!”

关索正在呼呼大睡,关樾却在帐外大喊大叫,“叔父,咱已经完成任务,是不是可以渡江了?”

“渡江?渡个屁!”

关索愤愤骂着,侧过身继续睡觉。

本来,依靠关银屏跟诸葛果的亲密关系,关索还指望着被姜维派往建业活捉孙权,哪知被派到了北岸。

按照路程来看,南岸的赵统,这会儿可能在春谷附近,只要过了丹阳,再往前就是建业。

只不过,北岸的地势更加平坦开阔,自己应该在赵统的前面一点点。

正如关樾所说,只要把魏军吓回合肥,就算完成了姜维分派的任务,就可以南渡长江,抢在赵统之前抵达建业。

当然,为了稳妥也可以兵分两路:一路追赶魏军去往合肥,另一路南渡长江去往建业。

问题是,自己跑得太快,把战船远远甩在了身后,既没有粮草补给,也没法立刻渡江。

而且,邓芝与周鲂也不是省油的灯:如果两岸的骑兵遭到阻截延误行程,他俩必会抢先抵达建业,绝不会大发善心帮助自己渡江。

唉!

灭国大功是姜维的,从没打算去抢,也没法抢。

可是,俘虏孙权的大功也成了光影,这算几个意思?

正在生闷气,烧戈又在帐外大喊大叫:“关将军!哨探在合肥以北发现大批魏国骑兵,数量暂未探明,估计不少于八千!”

哦?

听到“骑兵”二字,关索一骨碌坐起身:“情报是否可靠?真的有八千?何人统领?”

“呃……具体情况还不清楚,如果再等等,应该很快就有确切情报……”

“不,不能等!”

烧戈话没说完,关索就一把掀开帐帘,两人差点撞在一起。

关索没管那么多,一边整理自己的铁甲,一边快步奔向自己的战马,“传令下去:一刻钟准备,兵进合肥!”

“叔父,叔父……”关樾快步追来,满脸哭相,“魏军掘开了东兴堤,咱如何兵进合肥?”

靠!

关索脸色一沉,就像木桩般立在原地。

这几日,大军从雷池到舒县,再从舒县到东兴堤,全都是平坦大道,日行百里轻而易举。

可是,舒水与巢湖截断了北上的必经之路。

那个杀千刀的毌丘俭,竟然掘开了东兴堤,这不是阻我财路嘛?

若等邓芝与周鲂的战船赶到,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呜!合肥那边,有八千匹战马啊!

近在咫尺啊!

如果被他们逃了,损失也太大了!

“舒水上游的天柱山一线,是否可以通行?”

“这个,呃,现在是深秋的枯水期,估计水位不会太高。如果运气好寻到合适的地点,应该可以缓缓通行。”

关樾试探着说起,马上又猛泼冷水,“就算可以通行,咱的粮草补给很难跟上吧?”

这话一出,关索只能狠狠地啃咬面饼,一语不发。

大军出发之前,姜维就对北岸的骑兵特别强调:要以雷霆之势迅速东进!

如果遇上魏军,不管何人统领,不管数量有多少,必须将其赶回合肥。

唯有这样,才能给魏军“势如破竹”的压迫感,使其在心理上产生恐惧,迫使其迅速北退。

本来,已经吓得毌丘俭与王昶匆匆退走,就该按原计划原地待命,等候战船或者陆路的补给。

这是军令。

不过嘛,如果越过舒水继续北上,其实算不上违抗军令。

因为,毌丘俭与王昶还在退往合肥的路上,既可能停下扎营,也可能随时折返,对吧?

还有啊,魏军骑兵已经到了合肥!

如果他们大举南下,毌丘俭与王昶折返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所以说嘛,越过舒水吃掉魏国骑兵,不能算违抗军令。

哼!谁若说那是违抗军令,我弄死他!

问题是,真要北上合肥去搞魏国骑兵,粮草又咋办?

“关将军,其实,咱们不用太过担心粮草。”烧戈凑到关索耳边,嘿嘿笑道:

“咱们从舒水上游渡河,虽然绕了点路,但要追上毌丘俭跟王昶轻而易举,必能搞到一批粮草。

“如果击溃合肥附近的魏军骑兵,又能搞到一批粮草,这不就是军师常说的“以战养战”嘛。”

注意到关索有些动摇,俄何又嘿嘿笑着凑上来,“关将军,你就放心吧,咱有的是骑兵作战经验。

“就如咱们在凉州的时候,就算没有一粒粮食,也能跟匈奴骑兵周旋十几天。

“如今,咱的战马膘肥体壮,既有强弓又有连弩,既有大刀又有炸雷,还怕几个魏国骑兵?”

两人稍加怂恿,关索果然动了心:“你们说得不错,就这么办!传令下去,一刻钟准备,全军北上合肥!”

继续阅读:第244章 鼠辈也有风骨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复兴汉室,从救下魏延开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