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老太劝道:
“还不是眼红闹得,特别是之前上门来提亲被拒的那些人家,在背后说得更难听,我和你公爹都没拿这些事让你们烦心。”
人在嫉妒的情况下,真是什么都能做出来。
这天,王青母亲来布庄挑选布匹。
掌柜的笑着打趣道:“恭喜王太太马上便能喝上儿媳茶。”
王家在附近住了几十年,都是老街坊,她也笑着应道:
“回头还请掌柜的来喝杯喜酒。”
“一定一定!”
此时,角落里两个妇人听到这话,头靠在一起叽叽咕咕。
说话间,还时不时的往王太太这边瞥上一眼,眼神让人格外不舒服。
王太太没注意到她们,选好心仪的布匹便离开了。
那两妇人在店里把所有布匹都摸了一遍,不是嫌弃图案不好看,就是嫌弃颜色太老气,将人家店小二给气得要死。
离开不庄,其中个高妇人确认道:
“你说得都是真的?”
另一个稍矮些的妇人撇撇嘴,
“那还能有假,我们家是亲自去问过的,要不是刚好认识她们村的一个熟人,这种私密事我们还打听不出来呢,否则我们家也不会半路追回媒婆,就怕沾上她们家后甩不掉。”
个高妇人便道:
“这事我得知会王家一声呀,虽然王太太那个人平时很高傲,看不上这个,瞧不起那个的,但我们前后巷住了这么多年,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她被个农户人家给骗了。”
矮个妇人也怂恿道:
“谁说不是呢,人家都说远亲不如近邻,你帮他们家避开这个坑,说不定你们关系就能更亲密。你不也说,她家那儿子是衙门的人,以后遇到事,你们求爷爷告奶奶,也没人家一句话管用。”
“是这个理,行了,表嫂,我现在就去王家,我就不陪你逛了。”
矮个妇人心情大好,甄家是什么玩意,也敢嫌弃她儿子。
想攀高枝,等下辈子吧。
矮个妇人也就是崔氏,来到王家时,就见一清秀姑娘正伺候在王太太周围。
崔氏笑问,“翠嫂子,这位是?”
王太太也很无奈,“这是隔壁余家的。”
她也不知道余家那边是什么打算,便没细说。
张书兰冲着崔氏腼腆一笑,“书兰见过这位太太。”
崔氏拉着张书兰从头到尾打量一遍,夸赞道:
“乖乖,余嫂子这是从哪寻摸来到,这姑娘看着真不错。”
往那一站,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大家闺秀呢。
王太太对张书兰的印象也不错,就是命苦了些,托生在张家那样的人家,好好的闺女直接被卖。
张书兰暗喜,不枉她这几天一直过来献殷勤,还是有用的。
崔氏坐下,喝了口茶后才将事情说了一遍,
“......翠嫂子,我想着咱们这样的关系,我要是不知道也就算了,偏偏我在你们办事之前知道了这事,就是拼着被你们厌烦,也得把这事告诉你们。咱们青小子多好的一个人,万万不能被那种姑娘给祸害了。”
觑着对方脸色不善,崔氏找补道:
“当然,我表嫂也可能是被骗了,你们还是自己安排人去查清楚最好。”
王太太恨恨的揪着手帕,深吸一口气才道:
“多谢你来告知,这份情谊我记下了,你也是好心,我不是那不明事理的人,岂会厌烦你?”
崔氏心中一喜,自己今天还真是来对了。
“那翠嫂子你先忙,这眼瞅着就要中午了,我也该回去做饭了。”
张书兰也忍着雀跃,提出告辞。
中午,王青哼着小曲一进家门,就发现家里气氛不对。
他眨眨眼,不解道:“爹,娘,你们这是怎么啦?”
王太太恨恨的剜了儿子一眼,
“去年上门提亲之前,你是不是给我拍着胸脯保证到,那甄文婉秉性没问题,我们做父母的相信你,才没有多问,结果呢,咱们家差点就成了笑话。”
想她这一生要强,事事不愿低人一头,最在乎的就是名声和面子,没想到她这边欢欢喜喜的准备迎娶儿媳妇,结果却......
想到这里,王太太捂着脸直接哭了出来,
“大伙背后还不知道怎么笑话咱家呢,我何曾受过这样的屈辱?”
王青还是一头雾水,挠挠头,
“娘,好端端的大伙干嘛笑话咱们,文婉怎么啦?”
王太太恨恨道:
“那甄文婉小小年纪就和村里男人不清不楚,她就是在村里坏了名声嫁不出去,才来城里找婆家的,这事你知道吗?”
闻言,王青也沉下脸来,
“怎么可能,她是因为做团扇才来城里的。娘,你这话都是听谁说的,我去找她问个清楚。”
见儿子如此,王太太耳边不免想起崔氏的话。
“我表嫂打听到的,说是别看那丫头一副端庄的样子,其实最会拿捏男人的心。光她村里就有好几个小伙子,为她要生要死的。你说哪个好人家的姑娘有这本事,对不对?”
王太太盯着儿子,“你是不是也被那狐狸精给迷住了?”
这叫什么话,“娘,那是您未来儿媳妇,你怎能这样说她?”
王太太确认了,甄文婉这个媳妇她要不起。
这还没进门就勾得儿子要和她离心,以后真进门还得了。
“退亲,下午你和你父亲一起去甄家退亲,这门婚事就此作罢。”
这怎么可以,王青去看父亲,哀求道:
“爹,您也说句话,再有五天就要办婚宴了,这时候退亲算怎么回事?”
王太太也虎视眈眈的盯着丈夫。
王父夹在儿子媳妇中间,也是一个头两个大,迟疑道:
“这事,这事要不就,就再去打听打听。”
“空穴不来风,她要真是个好的,就不会有这样的事传出来。”
反正她是打定主意,不要对方进自家的门,谁也改变不了。
听到父亲的话,王青连忙附和道:
“对对对,娘您要是不放心,就亲自找人去打听。”
他不相信文婉会是那样的人。
“行,你们父子俩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人,我一定让你们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