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意大利革命
人民元首2025-10-14 16:432,134

米兰广场的欢呼声还没消散,鲁道夫就跟着墨索里尼走进了临时政府大楼。

国王被赶跑了,墨索里尼自封为领袖,将西西里革命纵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办公室的窗户敞开着,能看到街上百姓举着“土地归农”的标语来回游走,偶尔有国民革命军的士兵列队走过,靴底踏在石板路上的声响,成了新意大利的第一支节拍。

“北部的资本家没那么容易低头。”

鲁道夫把一张标满红点的地图摊在桌上,指尖点向都灵的工业区。

“菲亚特的工厂还攥在阿涅利家族手里,他们停了工人的工资,还把机器锁了,说要‘抵制叛乱政府’。”

墨索里尼捏着烟斗,烟丝还没点,指节却泛了白。

他盯着地图上的红点,突然把烟斗往桌上一磕:“那就让国民革命军去‘开锁’。

传我命令,派两个师去都灵,工人愿意复工的,政府给双倍补助。

阿涅利家族要是敢反抗,资产直接收归国有,一半入国库,一半分给出力的工人。”

鲁道夫点头,又指向南部尚未被解放的区域:“地主们更难缠,他们雇了私人武装,把粮囤锁在古堡里,百姓连粗粮都买不到。”

“告诉同志们,”墨索里尼的声音冷了下来,“带上民兵,挨村清剿。私人武装敢开枪,就按叛乱算;粮囤全部打开,分给百姓。

至于那些地主的土地,按人头分,每家至少三亩,地契由政府统一发。”

命令传下去的半个月里,意大利南北乱成了一锅粥。

都灵的工厂外,国民革命军的士兵架起了机枪,阿涅利家族的保镖刚掏出枪,就被按在地上。

工人涌进工厂时,有人抱着机器哭。

这些铁疙瘩,以前他们连碰都要挨骂。

西西里的古堡前,博罗带着民兵撞开大门,粮囤的木板一拆,金黄的麦子淌出来,百姓扑上去抓,有人把麦粒塞进嘴里,嚼得满脸是泪。

可麻烦很快就来了。罗马的教会总部派人来了,红衣主教穿着紫袍,坐在墨索里尼对面,语气带着警告。

“政府没收地主财产,已经违反了《圣经》里‘不可夺取他人所有’的教义。要是再这么下去,教会会号召信徒反对你们。”

墨索里尼没发火,反而叫人请来了几个年轻教士,他们是鲁道夫提前找到的,在教区里一直帮百姓说话,早就对保守派不满。

带头的教士叫马可,上前一步说:“主教大人,《圣经》里还说‘要怜悯穷人’。

那些地主把粮食锁起来,看着百姓饿死,这才是违背教义。

我们应该支持政府,让百姓有饭吃、有地种。”

红衣主教气得发抖,可马可身后的几个教士也跟着点头。

墨索里尼趁机开口:“教会要是愿意支持新政,我可以让马可他们取代保守派的职位,以后教会的救济粮,由政府拨款,咱们一起帮百姓。要是不愿意——”

他顿了顿,指了指窗外,“现在街上的百姓,可不会再听教会的话了。”

红衣主教盯着马可,又看看墨索里尼,最后咬着牙点头。

没过多久,罗马的教堂里,马可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圣经》,声音传遍整个教堂。

“上帝让我们爱护邻人,现在政府分土地、分粮食,就是在践行上帝的旨意。支持政府,就是支持上帝!”

台下的百姓听得鼓掌,有人当场就举着十字架,跟着民兵去帮着分土地。

这之后的一年里,意大利慢慢变了样。

北部的工厂里,工人成了股东,每个月能拿到分红。

南部的田埂上,百姓插着新的地契,地里的庄稼长得比往年都好。

墨索里尼没闲着,他把国民革命军扩编,又在每个城市设了“人民委员会”,让工人、农民代表进去,管理地方事务。

鲁道夫则忙着制定法律,把“资产分配”“土地公有”写进条文,还规定了工人的最低工资,比以前资本家给的,翻了一倍。

可也有人不满。北方的资本家逃到了法国,在报纸上骂墨索里尼是“独裁者”。

少数地主躲在山里,偶尔出来抢粮,却被国民革命军追着打,没几个月就销声匿迹了。

百姓的日子好了,支持墨索里尼的人越来越多,街上的标语从“打倒王室”,变成了“支持领袖”。

一年后的米兰广场,比上次罗马的场面更热闹。

广场中央搭了高台,墨索里尼穿着军装,站在上面,身后是巨大的意大利国旗。

鲁道夫站在台下,看着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有的举着新地契,有的拿着工厂的分红单,脸上全是笑。

“同志们!”墨索里尼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开,广场瞬间安静下来。

“一年前,我们打进罗马,赶跑了国王;一年后,我们让百姓有了地、有了饭、有了工作!”

台下爆发出掌声,有人喊着“墨索里尼万岁”,声音比上次更响。

墨索里尼抬手往下按了按,继续说:“有人说我们走资本主义,可我们分了资本家的资产。

有人说我们走共产主义,可我们让百姓自己有地、有工厂股份。

我们走的,是第三条路——法团主义的路!”

他举起拳头,声音提高了几分:“这条路里,没有资本家的压榨,没有地主的盘剥,只有工人、农民、所有百姓一起过日子!

从今天起,意大利再也不是以前的意大利了!”

台下的欢呼声震得广场的石板都在颤,百姓举着手里的地契和分红单,在空中挥舞。

鲁道夫看着墨索里尼,又看向人群,突然觉得眼睛发热,一年前在那不勒斯的硝烟里,他从来没想过,意大利能变成现在这样。

哪怕他不是意大利人,此时也对意大利取得的成就感到激动。

这时,老三跑过来,递给他一份电报:“北部的热那亚、南部的那不勒斯,还有西西里岛,都传来消息,百姓自发组织了庆祝游行,连以前反对我们的人,都举着‘第三条道路万岁’的牌子。”

鲁道夫接过电报,嘴角扬了起来。

阳光洒在高台上,墨索里尼还在讲话,他的声音里满是力量,传到广场的每个角落。

鲁道夫抬头看向天空,心里默念:革命的路,在意大利终于走通了第一步,然后就是下一步直至胜利。

希望德国日后也能如此。

继续阅读:第137章 意大利的新生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模拟:怒喷希特勒!我比元首更懂德国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