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军在祭台边完成了对宿儒的集中围剿,又连续将北海郡封锁了三日,北海郡家家户户紧闭了大门。
在这三日,数万居延军以车兵、弩兵、投石兵为主,给青州的世家堡垒来了一场血的洗礼。
居延军对北海郡众多的宿儒家族进行了清理,无一例外,将其家族成员全部屠戮殆尽。这清除儒家障碍的一战全部由曹操来执手进行,李振将居延军的指挥权全部给了曹操,完成这一轮清障,这锅曹操背定了。
北海郡儒家世系遭到屠戮的消息终究是瞒不住天下诸侯埋藏在青州的‘眼睛’,诸侯们集体发力将居延军在北海郡的暴行诉诸天下。
居延军势力范围内,李振拥有的城池遭到了天下儒家的抵制,从青州到徐州,再到兖州一路往西,凡是在居延军势力范围内的儒家士子们都在长辈们的吩咐下弃印离任。居延军范围内惨遭抛弃的郡县数不胜数,几乎一半郡县的治理陷入了瘫痪之中。
数日之后,李振在北海郡拿到了数份来自各州的告急,李振捏着这些信,心中的愤怒难以言表。他微眯着眼,曹操等人都在这书房之内等待着李振的决策。
许久之后,李振亲下指令:凡属居延军治内各郡县弃官者,若七日内尚不复职,终其一生,永不录用!其家族子侄三代之内不允参加长安各大学院招生。
曹操拿着李振递给他的指令,心已在颤抖,他深深地看着李振,这已经开始与儒家对着干了。
却是李振又将一纸诏令递给了曹操,曹操将它拿在手里,他更加的激动了,居延军的学院内有那么多人吗?李振这么做却是有些心急啊!这简直就是在胡闹~
曹操将李振的指令,以及李振早就写好的诏令传给了众人,却除了曹操外,其他人并没有想太多。
似乎居延军的所有人都认为李振这么做才是对的,曹操很不理解他们这样的认知。待他们所有人都走了,曹操将诏令递回给了李振:“李征西,你这简直是胡闹啊!什么人都往县长、县令的位置上安排?农学院的老师、工学院的老师、医学院的老师,这都是些什么人啊?五十多岁的老头、六十多岁的老太太......李振,你不能这么干!”
“怎么就不能这么干?老子的地盘,老子做主。”李振嘴角勾起了笑,将诏令往桌案上一摊,神色微冷地对着曹操说道,“从这时候开始,我们与儒家之间的战斗已经开始了,我们要用我们的方式治理这个落后的帝国。他们这些人的存在会严重阻碍帝国的发展,而我安排的这些人,他们都是各行业的顶尖人物。看着吧!孟德兄,他们这些人会根据各自的兴趣在各郡县的发展中有所偏重,我也该开始布置帝国崛起的第二步棋了,开明的教育体系应该从现在开始,各县的基础教育、各郡的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我们这个帝国要开始走一条新路,破开这黎明前的黑暗......”
“我老曹确实是跟不上你李振的思路啊!”曹操叹了口气,“行吧!你说怎么干,我老曹跟着你拼一把,也为我大汉的百姓开创一个盛世。”
“老曹啊!你这么想就对了。”李振笑着拍了拍已经有所觉悟的曹操的肩膀,“我李振绝不会抛下你,有什么,我们都一起来承担,你偶尔帮我分担一下压力、背一背锅,这样的合作方式多好!”
“随你吧!你想怎么处置,我就怎么帮你。这份诏令什么时候发出去?”曹操拿着手中的诏令问着李振,李振微微沉吟了一下,许久之后才开口,“再等等吧!我想让儒家的人出来得更多一些,有些人胆子小啊!既然他们不愿意出来,我们就等等,先让居延军在各郡、县指导农业生产。”
“又实施军管?”曹操顿时很无语,居延军有记载的军管时期十个手指都数不过来。因为李振一到无人管理地方,便会让居延军暂时对地方实施军管,由地方重将出任一方太守或者由各营营长统管一方。
“若要让他们跳出来,我们还真的只能这么做,从这次往后,我居延军就要开始清算了。”李振冷笑不已,居延军从最初走到现在,很大程度便是在军中只有李振一个人的声音。
几乎所有居延军的中低层军官、党员又都是出自士官学院,经历了最少三到六个月的思想教育、理论兵法学习,他们的信仰很坚定,也很一致。
曹操笑道:“遇到你李振,是他们此生中最大的不幸。他们却还以为自己活在党锢时期,可以相互间联手抵抗居延军的政令。居延军有如此果决的执行速度,联军必定无法阻挡我们”
李振微微莞尔,虽然得到了曹操的夸赞,却不能如此的掉以轻心。战略上对敌人的藐视,在战术上就该重视敌人。
半月之后,李振在青州接收情报,从各地传来来的消息分析,他已确定了不会再有儒家士子弃官,便是让曹操将指令与诏令同时发布了出去。
李振的指令与诏令发出之后,天下士林间对李振顿时骂声一片,居延军却及时地严格控制了各地方势力。各方势力稍有异动,大军出手直接将其剿灭,且居延军又不牵连他族。
这剿灭异动世家的过程中,虽然总有人会出来谴责一番居延军,想造反的人却是越来越少了,血腥的镇压让居延军治下的世家们不敢再妄动。
居延军内部也渐渐稳定下来,李振没有对青州以外保持清醒的儒家士子动刀子,众人渐渐也静了下来,许多人这时才发现自己似乎上了李振的当。
终生不录用、三代不得召。
这些都让儒家士子的家人们对这些儒家士子们怒声一片。可这些都与李振无关了,李振的地盘稳定了下来,各职业的人严格执行着居延军制定的地方治理条陈按部就班的治理地方,发生的民乱越来越少。
曹操这时才发现,李振这一套还真是管用,收效非常之好。他看李振的目光也有了一些不同,他想要询问李振倒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才能如此平稳的完成基层政权由儒家到居延军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