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勋大营
李振把事情交代完,便是与庞安领着四十多骑以及一部分女护营的医、护往家里赶,无论居延城是不是适合继续发展下去,李振都想要回到这座城,他对这座城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里是居延军得以发酵的原产地。
众人在路上走了五日才抵达居延城,李振出示了自己的令牌之后便率众人入了城。
李振在回来的路上一直都在考虑居延军对河西各郡的治理问题,李振参考了更始帝时期窦融的对河西五郡的治理,觉得有必要以陈谌的名义将这些政令整理出来发出去,李振回来之后谁也没去见,直奔书房将自己的设想一条条一句句地写了下来。
转眼间,三日已过。李振双眼红通通的看着手中的这一纸政令,他在书房中喊道:“庞安!庞安!”
“主公!”庞安穿着一袭大红的衣袍,风风火火地冲进了书房,李振微微有些皱眉,这还是有庞德在这里好一些。
李振轻轻地敲了敲手里的碳笔,他挑眉问道:“你这是?”
“哎呀!主公,咱先不说这事,您叫我何事?”庞安的脸色红了红,一脸羞涩地笑了起来。
“派学员们将这些传抄下去,每个郡府、县府、乃至于村镇都必须要贴满。”李振这是回到了居延城之后三日整理出来的成果,一共有九条:
一、即日起,于居延军治理范围之内,无论是何人何族,其私产受居延军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包括君主在内);
二、即日起,于居延军治理范围之内,无论是何人,不得以徭役为由征发各族族民私人所拥有的牛、马作为畜力,郡府所需畜力,需付出一定金额向私人进行租赁。
三、即日起,敦煌、酒泉、张掖三郡设市易司,三郡郡治每日开市四次,县城每日开市两次,以供各族民众进行物品交易,郡府对小民经营征收半成商税;郡府对商户经营征收三成及以上税赋。
四、即日起,敦煌、酒泉、张掖三郡发放郡府基本金的三成作为贷款,无偿给予商人进行商品交易活动,商人需在战时,将盐、铁、铜、粮食、布匹、药材等物优先供应各郡府。
五、即日起,取消民族之间的相互歧视,从政令发布次年起,各族均可将子弟送入郡学进行教育,教育费用自给;贫苦百姓,家有聪慧孩童者(勿论男女),均可免费经郡府推荐入学居延城总学府,其家人亦可享受居延城补贴。
六、即日起,各郡府不得私自砍伐树木,各郡郡守需在开春组织三次以上植树活动,以防止沙、尘加重,环境恶化。
七、即日起,各郡施行军屯、民屯并举,郡府私田以及居延军范围内各家族私田收归公有,按照人头,男子二十亩、女子十亩、十二岁以下孩童五亩重新分配,发与无土地或少土地的民众,此政令,缓行。
八、即日起,每户有男丁三人者,必须抽两丁服兵役;每户有两丁者,必须抽一丁服兵役;家有一丁者,由各家自行决定参加兵役;以上服兵役者由郡府发放补贴,各郡城设军方钱庄,个人凭军法处发放凭证领取当月补贴。
九、即日起,居延军势力范围内取消察举制录取官员,居延城人才渠道分成四步进行。
第一步:纳才,即由各县县府经过考试人才对百家经典的初步了解纳取人才;
第二步:进士,即通过郡府考试考察人才对于百家的知识掌握程度授予人才士的称呼;
第三步:分司,对于人才进行分司考试,如农事与畜牧官员,李振设立了耕牧司进行专门管理;如地方治理,李振设立了行政司进行管理;如刑法,李振在郡府设立了律政司、县府设立了小律政司、居延城设立了律院,分三级对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审理的费用:民事为一束箭,二十支;刑事暂为三石米或者一石官盐。
第四步:举官,举官这一步,李振格外的重视,他可以又把举官分成了两步,第一步是派遣近卫军军士前往分司选拔出来的家底给调查一遍,特别是他是否遵守孝道、有德行,第二步是考试策论,这是各司人员都需要考试的东西,李振会给他们两周的准备时间进行最后的策论考试,每一种职业都有它的固定书写方式,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策论这种既要有学识又要懂得书写格式的考试。
以上即为李振所整理出来的对河西的管理政令,并且李振还在末尾加注了--‘颍川陈谌陈季方(居延行政院院令)泣血之作’。
李振相信,此政令一出,绝对能够让汉庭上下都知道李振与陈谌的关系,甚至深宫之中汉帝刘宏更会对李振生出惺惺相惜的感觉来。
“主公,这份政令是否需要先传抄居延城内,以及各院?”庞安只是扫了一眼,便是觉得有一种激情在心中燃烧,从这份政令上,足以说明李振对河西各郡是十分了解的。
庞安出身南安庞家,他父亲虽然不是主支,却也能耳濡目染地听说一些凉州的故事,比如窦融主政凉州时对凉州的治理,那个时候的凉州,特别是武威军,家家都是家富殷实,正如政令上所言的一日四市,足以说明了武威以及凉州各郡的富庶程度,可惜现在的凉州,从根子上已经腐坏了。
“去传抄吧!先把居延城内布满,然后再去各郡城,我这里已经从女护营与甲营回来了二十五个学员,你最近的任务就是把他们带出去看看我居延所属的河西各郡,顺便把各郡的青少年都给我带回来,这些人以后都会是居延城的根底。”李振负手道。三郡入手,治理这事却不那么容易,特别这凉州还是一个少数民族汇聚的地方,稍有不慎,少数民族就可以让初生的居延军势力覆灭得无痕无迹,当年的苏联有一定原因是各民族关系没有处理好。
庞安应喏了一声,便是径直离去。
李振看着这窗外,风云仿若不变,其实它在蕴含着大变,而李振的一纸政令就足以改变孝武皇帝以来形成的选才之法,若是汉庭着手改变?
哈哈哈~~~
李振放声大笑。若是早些年,李振绝不敢放出这一纸政令。可如今的汉帝,他即使有那个心,他还有那个时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