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栋一听“天津汽车研究院”,心里猛地一动,立刻联想到,之前合作社为了支持天津那边的研究,曾主动将新买的进口重型卡车送去那个研究院,让他们进行测绘研究,
双方有过这个交情在,对方于情于理,应该都更愿意帮忙。
陈科长微笑着点了点头,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继续说道:“对,就是他们。所以这事儿,不算完全陌生,有之前合作的基础,也好说话些。”
他接着叮嘱道:“你回去后,立刻组织人手,把这次试制模具的整个过程、技术参数、遇到的问题,特别是热压失败时观察到的现象,都详详细细地整理成书面材料,越具体越好。我这边,会以市工业局的名义,先帮你们去一封公函,向研究院的同志说明情况,咨询一下技术可行性。等你们材料准备好了,咱们双管齐下。”
“太好了!陈科长,真是太感谢您了!”张家栋激动地站起身,紧紧握住陈科长的手。解决了心头大事,他的心情一下字子就轻松了许多。
只不过看着眼前这位能量巨大却又异常谦和、住在普通家属院里的科长,一个压在心里许久的疑问又忍不住冒了出来。
“陈科长,我……我有个问题,不知当问不当问?”张家栋斟酌着语气,“您看,您帮我们协调了那么多事情,从机床到研究院……我总觉得,您……您不像个一般的科长。当然,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是……”
陈科长看着他有些窘迫又充满好奇的样子,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他摆了摆手,语气轻松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
“张厂长啊,我就是个为人民服务的干部,在什么岗位,就尽力把什么事情办好。至于别的,不重要。你们合作社干的是实事,是好事,能帮上忙,我义不容辞。你啊,也别瞎琢磨了,把心思都放在怎么把这块玻璃搞出来,这才是正理!”
他没有正面回答,但那份举重若轻的气度和坦诚,已经让身为一个过来人的张家栋明白了些什么。
他不再追问,心中却涌起一股更深的敬意和了然。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像陈科长这样的干部并非个例。
他们或许职位不高,名声不显,却往往拥有着超越其行政级别的视野、能量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这背后,体现的正是我们这个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深厚传统和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
从当年的“两弹一星”,倾举国之力突破核心技术壁垒,到如今改革开放,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其内核是一脉相承的。
凡是于国于民有利的事业,凡是能够提升国家实力和工业水平的尝试,总会得到来自体制内外的关注与支持。
国家需要强大的国有企业作为支柱,也同样需要充满活力的集体企业、合作社作为补充和前沿探索的触角。
对于张家栋合作社这样敢于创新、勇于解决实际难题、并且已经展现出强大执行力和技术潜力的基层单位,体制内自然会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并在他遇到自身无法逾越的瓶颈时,悄然递过来一架“梯子”。
陈科长,正是这双“慧眼”和这架“梯子”的具象化,是那个充满理想与实干精神时代的一个缩影。
他代表的不是某个人的权力,而是一种自上而下、却又深入基层的支持机制和发现机制,目的是为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共同推动中国工业的车轮向前滚动。
明白了这一点,张家栋心中更加踏实了。
他知道,他和他合作社的努力,国家看得见。而此刻,他要做的,就是不负这份期望,把这块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玻璃,真正地造出来!
见张家栋领会了自己的意思,陈科长便不再多言,他走到书桌前,拿出一张便笺,写下一个单位和房间号,递给张家栋:“喏,这是我办公室地址。以后工作上有什么事,直接去那里找我,咱们公事公办,效率还高。可别再搞这种‘偶遇’了,更不用带东西……”
张家栋双手接过纸条,连连点头:“明白了,陈科长,都听您的!”
临走时,陈科长似乎想起了什么,转身从柜子里取出一个铁皮茶叶罐,塞到张家栋手里:“这个你拿着。别人送的,我平时也喝不完,你带回去给厂里的老师傅们提提神。”
张家栋推辞不过,只好接过。
可就在他接过茶叶罐时,菜注意到罐身上还贴着一张小小的红色标签,上面印着两行字:“青城市工业系统科技创新贡献奖-纪念”。
原来这茶叶,根本不是什么别人送的,而是陈科长因为推动技术创新获得的奖励。
他连这点奖励都舍不得自己喝,转手就送给了自己。
这一刻,张家栋什么都明白了。他紧紧握着那罐茶叶,不再多说,只是深深地向陈科长鞠了一躬:“陈科长,您……您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第二天,等他回到县里,张家栋就立刻找到了王技术员、陈主任等人,将陈科长的指示和帮助告诉大家。
众人备受鼓舞,连夜奋战,将模具设计图、加工数据、失败过程的详细记录和分析,整理成一份厚厚的技术资料。
转天一早,张家栋就亲自将资料送到了陈科长的办公室。
陈科长迅速处理,以加急公函的形式将资料和情况说明寄往天津。
事情进展得出乎意料的顺利。仅仅过了四五天,合作社就接到了陈科长打来的电话,语气中带着喜悦:
“张厂长,好消息!天津研究院那边回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