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是金子总会发光
小李飞砖2025-11-17 19:392,751

  四人走出央视大楼,冬日的阳光照在身上,却驱不散心头的忐忑。

  张家栋看了看时间,已是正午时分,便对陈佩斯和朱时茂说:"今天辛苦你们了,咱们找个地方吃个便饭,边吃边聊。"

  他们沿着复兴门外大街往前走,最后在礼士路口找到一家"晋阳饭庄"。

  这是家老字号山西馆子,门脸不算太大,但收拾得干净利落。掀开厚重的棉门帘,一股暖意扑面而来,店里飘着醋香和面食的香气。

  跑堂的伙计热情地迎上来:"四位同志里面请!今儿个有刚到的黄河大鲤鱼,来一条?"

  张家栋还没开口,陈佩斯就摸着光头笑道:"伙计,你们这儿的面条,不会也要一碗一碗地'重来'吧?"

  这话一出,众人都想起刚才小品里"导演"让演员一遍遍吃面的情节,顿时笑作一团。朱时茂指着陈佩斯笑道:"你这家伙,下了台还忘不了戏!"

  张家栋也打趣道:"佩斯老师放心,今天咱们吃饭不'试戏',你想吃几碗就吃几碗,绝不'重来'!"

  说笑间,四人找了个靠窗的雅座坐下。

  张家栋点了一条糖醋鲤鱼、一份过油肉,又特意点了四碗刀削面。

  他对陈佩斯眨眨眼:"今天让你好好吃个够,把排练时吃的'虚拟面条'都补回来。"

  陈佩斯装作一脸后怕的样子:"可别!我现在看见面条都有点发怵。不过..."他闻了闻空气中飘来的面香,咂咂嘴,"这山西刀削面的香味,倒是真诱人啊!"

  跑堂的先上了四碗刀削面,面条宽窄均匀,浇着香浓的肉臊子。

  郑导一边拌面一边说:"刚才王主任那番话,你们怎么看?"

  张家栋压低声音:"既然陈老那边是关键,咱们得想个自然的办法。直接上门太冒失了。"

  陈佩斯吞下一口面,满足地叹了口气:"这面真地道!"然后压低声音,"要不这样,我父亲和陈老都是老文艺工作者,说不定能帮着牵个线?"

  张家栋闻言,赶忙问道:"让陈强老师出面,会不会太麻烦老爷子了?他这段时间为了咱们的节目,又是指导排练,又是亲自示范,已经够操劳的了。"

  陈佩斯放下筷子,神情也认真了起来:"张厂长,您这话就见外了。昨儿个晚上,老爷子还跟我念叨呢,说《吃面条》这个本子,是他近年来见过最鲜活的作品。"他模仿着父亲的语气,"'佩斯啊,这样的好作品,咱们老一辈看见了,能帮一把是一把。'"

  他眼中闪着光,继续说道:"您是没瞧见,老爷子现在每天吃完晚饭,都要把我叫到跟前,问今天排练又有什么新进展。昨儿个还特意让我把时茂也叫去,说要给我们说说老一辈演员在部队演出的经验。"

  这时,朱时茂也接过话头,以军人特有的沉稳语气介绍导道:"关于陈光耀老首长,我在部队时就常听老团长提起。这位老首长其实还是非常开明的。"

  他环视众人:"去年总政文工团有个年轻编剧,写了个反映边防战士生活的独幕剧。当时不少人都觉得题材太新,不敢用。是陈老亲自看了剧本,在会上说:'这个年轻人写的就是咱们战士的真实生活,为什么不能演?'"

  郑导听得入神,忍不住插话:"后来呢?"

  "后来这个剧不仅在部队巡演了三十多场,"朱时茂语气中带着敬佩,"还在全军文艺汇演中拿了一等奖。陈老亲自给那个年轻编剧颁奖,说:'文艺工作要薪火相传,不能总是论资排辈。'"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还听说,陈老审节目有两个标准:一是老百姓爱不爱看,二是对文艺发展有没有推动作用。春晚本来就是给八亿人民看的,又不是给几个专家看的?'"

  陈佩斯听得来了精神:"这么说来,咱们这个小品既能让老百姓笑出声,又在表演形式上有创新,不正对老爷子的胃口吗?"

  郑导连连点头:"是这么个道理!陈老既然这么开明,咱们这事还真有希望。我看这事得抓紧时间办,最好这两天就能......"

  "再着急也得先吃好饭,"张家栋笑着打断他,指了指刚端上桌的糖醋鲤鱼,"你们看这鱼,色泽金黄,香气扑鼻,不趁热吃可就辜负大师傅的手艺了。"

  这时,跑堂的又端上来几个特色菜:一碟金黄酥脆的过油肉,一盘热气腾腾的老醋蛰头,还有一笼刚出屉的莜面栲栳栳。浓郁的香气顿时在桌上弥漫开来。

  "来来来,都动筷子!"张家栋热情地招呼着,先给陈佩斯夹了一大块鱼腹肉,"佩斯老师今天最辛苦,得多补补。"

  陈佩斯连忙端起碗接住,笑着说:"张厂长您太客气了。不过这鱼看着是真不错!"说着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满足地眯起眼睛,"嗯!外酥里嫩,酸甜适口,地道!"

  朱时茂保持着军人用餐的仪态,但尝过一口过油肉后也不禁赞叹:"这肉片滑嫩,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

  郑导则对莜面栲栳栳很感兴趣,夹起一个仔细端详:"这山西面食果然名不虚传,做工真细致。"

  四人边吃边聊,气氛轻松愉快。张家栋见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这才放下筷子,正色道:"既然大家都觉得该抓紧时间,那咱们就这么定了一—佩斯老师,就麻烦您今晚回去和陈强老师商量一下。如果需要我们配合什么,随时联系。"

  陈佩斯拍着胸脯保证:"包在我身上!"

  吃过午饭,送别了陈佩斯和朱时茂,张家栋和郑导沿着复兴门外大街慢慢走着。午后的阳光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初冬的北京街头,行人裹着厚厚的棉衣,自行车铃声响成一片。

  "家栋,"郑导沉吟道,"咱们得找个安静地方再细聊聊接下来的安排。"

  两人四下张望,这年头既没有咖啡馆,也没有茶座。最后看见路旁有家新华书店,便一前一后走了进去。

  书店里很安静,只有零星几个顾客在书架前翻阅。空气中飘着淡淡的墨香,偶尔传来书页翻动的沙沙声。

  他们找了个靠里的角落,这里摆放着一些美术和戏剧类书籍,几乎没有人。

  郑导压低声音,开门见山地说:"我总觉得,光靠陈强老爷子这一条线还不够稳妥。你想啊,陈老虽然德高望重,但毕竟已经退居二线。咱们之前是通过琪琪的同学这条线,让陈光远导演在评审时替咱们说了话。现在是不是也该让琪琪再跟那个同学聊聊,让他在他叔叔跟前再美言几句?"

  张家栋轻轻摇头,目光扫过书架上整齐排列的《中国戏剧》、《舞台艺术》等专业书籍。他随手取下一本《表演艺术概论》,一边翻看一边低声说:

  "老郑,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是琪琪和那个帮忙的孩子只不过是同学关系。人家孩子已经帮过咱们一次了,总这么麻烦人家,不太合适。"

  他合上书,放回原处,继续道:"再说了,那孩子上次帮咱们递话,是出于同学情分。要是再三请他帮忙,就显得咱们太不懂分寸了。这孩子家境不一般,咱们更不能让人家觉得咱们是在攀关系。"

  郑导叹了口气,揉了揉太阳穴:"你说得对。只是...我这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眼看着节目就要定下来了,我这不是着急嘛。"

  "我理解你的心情,"张家栋拍了拍老友的肩膀,"但越是这种时候,越要稳得住。陈强老师那边,是出于对艺术的真心赏识;而琪琪同学那边,纯粹是人情往来。人情这东西,用一次少一次,得用在刀刃上。"

  "那咱们现在……"

  郑导欲言又止。

  "现在,"张家栋坚定地说,"就相信陈强老师的为人,相信佩斯和时茂的才华,相信咱们的节目本身。如果连这些都打动不了评委,那说明火候还没到。"

  他的目光落在书架上那排《中国戏剧年鉴》上,轻声说:"好节目,就像真金,终究会被看到的。咱们已经尽了人事,接下来就该听天命了……"

继续阅读:第848章 一个破土的机会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回到1982白手起家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