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军皱着眉头,显然还是不太服气。
“张哥,你说省里是为了老百姓?那罐头厂成立的时候,还不是你去市里找的食品研究所的专家出的配方?最后不还是咱们合作社帮着销出去的?他们连自己厂里的库存至少有八九成都是咱们合作社这边找来的客户,现在倒成了县里的‘门面’了?”
张家栋听到孙立军的话,又瞧了一眼坐在沙发上,表情有些尴尬的谢晓雅。
显然孙立军在外人面前,说出这么尖锐的话,的确是有些失态了。即便对方是自己的老同学,她现在的身份也是代表县里。
哪能当着县里的同志面儿,说省里工作安排的不是?
“立军,咱们做生意,不能只看眼前。”张家栋吐出一口烟,目光沉静,“省里这次选罐头厂,是因为番茄酱出口能直接带动农村种植户的收入。咱们的滑雪服再好,现在也只是卖给外国人,对县里老百姓的实惠不够直观……”
可是哪成想,孙立军不光是没有体会到张佳栋用意,反而是不合时宜的在这个时候较起了真来。
"张哥,你这话我可不认!"
他直接掏出随身带的账本翻到中间,上面居然密密麻麻记着他们合作社今年的进货和销售记录。
"咱们滑雪服的羽绒,全是跟十里八村的养殖户签的包销合同,光这个月为了赶制这几批的订单,就收了他们两千斤鸭绒!"
张家栋眼神一动——这正是他去年让大姐帮忙,挨家挨户谈的"合作社加农户"模式。
"还有!"
孙立军越说越激动,完全没有看出来张佳栋此时的表情。
"咱们屠宰场每天处理三千只胡鸭,鸭肉卖给济南食品厂,鸭绒做衣服,连鸭血都做成火锅料给供销社!"
说到这儿,他还不解气,指着窗外道。
"现在十里八村的养殖户,至少有一半人家都改养胡鸭跟大白鹅了了,这叫对老百姓没实惠?"
似乎是还嫌自己算的账不够细,怕谢晓雅这个女同志听不明白,孙立军居然还当着对方的面儿,跟张佳栋算起了帐来。
“这位同志,省里知道我们一条胡鸭能创造多少产值吗?"
他直接用手指点着他笔记本上的账目算道。
"一只胡鸭收购价8块,羽绒值5块,鸭肉深加工后值12块,再加上鸭血、鸭粪这些肥料..."
孙立军越说越激动:
"比种番茄每亩多赚六七十块,这可是我们合作社销售部门自己统计出来的数据,这还不算我们免费给他们提供的鸭苗,农户们拿到手绝对只会比这个多,不会少!"
谢晓雅盯着账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字,眼前突然浮现出上周她替县里的招商局考察时,在周围村庄看到的情景——
一家农户的泥坯墙上用白灰刷着"合作社定点养殖户0121号",院子里鸭子成群。
七十多岁的刘婆子虽然干不动农活了,可是照顾起家里养的几十只鸭子还是的心应手,边喂鸭子边念叨:"张家后生说了,鸭粪都能换钱哩!"
"等等......"
她突然站起身,把茶杯带翻了都浑然不觉。
"你们合作社每只鸭子的收购价格,比咱们农业局的指导价高出两成?"
孙立军得意地一昂头:"那可不!咱们跟养殖户签的可是终身包销的合同,只要符合我们合作社的出栏白哦准——"
"立军!"
张家栋猛地咳嗽一声,提醒孙立军是不是说的有些太多了。
毕竟就算对方是自己的老同学,直接跟对方提供他们合作社屠宰场对于这些虎牙的收购价格,也有可能会违反当时的物价政策。
"谢同志是来谈展会的,别说这些有的没的。"
“啊?哦……”
直到这时候,孙立军这才意识到自己似乎是说漏了嘴。
办公室里突然安静得可怕,谢晓雅慢慢坐回沙发,见到眼前茶几上狼藉的一片,却突然轻笑一声。
"家栋,你还记得咱们高中演《年轻的一代》时,你总忘词的那段吗?"
“高中的时候?”
没等张家栋回答,她自顾自念起来:"如果我们只盯着报表上的数字,就会忘记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见张家栋还没有反应过来,谢晓雅又继续笑着向张家栋说道。
“家栋,合作社的这些情况我会再重新整理一下,看看能不能由咱们县里面和市里再协调,跟咱们省里面再争取一次参加这次外贸展会的机会。正好我们招商局那边下午还有会要开,我也得急着回去了……”
“啊?小雅,你要是急着走的话,要不然我安排车送你直接回县里?”
“不用不用!我是骑着自行车来的,本来回县里面也不过就是两步路罢了,用不着这么兴师动众的。家栋,我知道你们合作社平常的工作都很忙,你们是在踏踏实实的为咱们县里面做好事儿。我自己回去就好了……”
就这样谢晓雅,起身跟张家栋和孙丽君道个别,便被张家栋送出了他们的服装厂。
直到在路上已经看不到谢晓雅的身影了,张家栋这才转向孙丽君,有些责备的问道。
"立军啊,你今天太失态了,当着县里同志的面说这些,像什么话!"
孙立军也觉得今天是自己把事情给搞复杂了,有些不好意思跟张佳栋道歉的:"我就是不服气,咱们县罐头厂连产品都是咱们合作社帮忙开发的,凭啥……"
结果话没说完,就被张家栋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凭啥?就比如咱们县里面的罐头厂也是咱们县里面的产业,不管是咱们合作社还是咱们县里面的其他企业,都是为咱们县里面的老百姓服务,为咱们县里面的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这次外贸展会固然是重要,要是能够促进咱们县里面食品行业的发展不也是一件好事吗?“
张家栋教训完了孙丽君便带着他返回了自己的办公室,毕竟后面还有许多的生产和销售工作要等着他去安排。
就这样,谢晓雅这一次给张家栋他们合作社带来的消息没过几天就被张佳栋忘在脑后了,孙立军也按照张家栋所说的那样,找到了就把他们省里面安排他们县罐头厂参加这一次外贸展会的消息告诉给了郑秘书。
就在他们县罐头厂忙着为这一次的展会准备新产品的时候,张家栋果然又接到了史地服务先生的电话。
这一次他们服装厂截止后到的滑雪服的订单居然一下子就有一万件,直接比上一次的订单规模还多了将近一倍。
这一笔订单的总金额更是直逼50万美金,这一下,可是把张佳栋给乐坏了,赶忙看看孙丽君和小刘去港口送货,把他们厂里面的那些库存全都一股脑的运到了港口去。
只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漂亮国那边,与他们合作社服装厂推出的这一款滑雪服最大的竞争对手那边。
比尔的办公司里却烟雾弥漫,整个服装厂的中层和比尔的合伙人安东尼都围着别人的桌子愁眉不展。
“老板,其实我们也没有想到,咱们这一次遇到的对手,情况跟我们之前预想的完全都不一样。“
“对呀,比尔先生,那个叫做马尔福的商人,只不过是个中间商。那些货据说都是从华国那边进口来的。至于那边的工厂到底是什么情,他都没有去见过。只是通过一位朋友的关系了解到了这款滑雪服罢了……“
这一段时间里,不管是托马斯还是杰克,都费尽心思的调用了他们几乎所有能够调动的个人关系。在他们小镇上的酒吧里,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这个他们服装厂遇到的最大的竞争对手。
结果对方就是一个,只会在酒吧里吹牛,然后经常喝的酩酊烂醉的花花公子。
不管是谁,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又如何能够满意呢?
“滑雪节都开幕两周了!你们就给我查出个酒鬼的名字?"
比尔将拆解的滑雪服样品重重摔在桌上,鸭绒如雪花般散落。
他指着桌上报告中"马尔福"三个字,手指几乎要戳破纸张。
作为销售总监的杰克见自己老板如此大发雷霆,擦了擦汗。
"老板,这个马尔福只是个掮客。我们查到他的货都是从青岛港发出的,但提单上的发货人..."
他一边说着,一边递过一份模糊的复印件。
"只写着'Qingdao Textile Cooperative',完全不像是一个什么有名气的大厂……"
这份复印件,可是他为了好些手段,通过买通他们镇上酒吧里的舞女这才搞到手的。
比尔一把从杰克的手中夺过了那一份复印件,然后看清了上面的文字以后又随手交给了身边的安东尼。
安东尼更是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那按复印件上面的内容,即便是以他专业投资人的角度来看,也完全从这份文件上看不出来任何有用的信息。
“一个来自于东方青岛到工厂,仍然能够完全独立自主的设计出来这样的滑雪服?比尔,你觉得……“
烟雾中,安东尼一边说着,一边用雪茄点了点桌上那件已经被他们拆开了滑雪服的内衬——那里用红线绣着排小字:"质检:于桂芬1983.9"。
"去中国!"
比尔抓起衣架上的驼绒大衣,然后向自己身边的众人发号施令道。
"订最快的机票到青岛。我要亲眼看看这个藏在他们青岛的合作社到底是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