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人机对决
小李飞砖2025-09-01 09:165,115

  县玻璃瓶厂的一个普通车间里,气氛凝重。

  原本宽敞的车间,因为挤满了人而显得有些局促。

  以那台庞大的、沉默的东德WF-50铣床为核心,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人。曹县长、郑秘书、张佳栋、蒋厂长接到了机器以后都没有回去,玻璃瓶厂的陈主任和几乎所有没当班的老师傅、好奇的年轻工人们,更是全都屏息凝神,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一个人身上——正俯身在操作面板前的王技术员。

  这车间是县玻璃瓶厂专门为这一台精辟的车床腾出来的,光线明亮,空间也足够大。

  就算是在九月底,外面是秋老虎,厂房内部依旧是温度凉爽。

  可就算是这样,王技术员面对这台机器时,依旧眉头紧锁,细密的汗珠布满了他的额头,鼻尖几乎要碰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德文标识和旋钮。

  他手里拿着万能表的两根探针,小心翼翼地测量着几个接线端的电压,嘴里无声地念叨着什么。

  他带来的工具箱敞开着,里面各式各样的工具和图纸铺散了一地,显得有些凌乱。

  时间已经过去了快一个钟头,机器通电后,主轴能转,几个基本动作也有,但一到要调用那套被认为更“高级”的电控部分进行精细操作时,不是某个指示灯乱闪,就是进给机构卡顿一下,发出令人不安的异响。

  周围的人群鸦雀无声,只有机器内部继电器偶尔吸合的“咔哒”声和王技术员轻微调整工具时发出的金属碰撞声。

  陈主任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直往下流,他都忘了擦。

  双手无意识地搓着,嘴唇抿得发白,眼神里全是焦虑和不敢问出口的担忧。他生怕一出声,就打断了王技术员宝贵的思路。

  蒋厂长性子急,看得抓耳挠腮,忍不住压低声音对旁边的张佳栋嘀咕道:“张厂长,这……这大家伙是不是‘脾气’不太好?咋瞅着比咱们那老灌装线还难伺候?”

  张佳栋没说话,只是比了个手势示意他安静。

  只是此时,他的眉头也同样微微蹙着,密切关注着王技术员的每一个细微表情和动作。

  曹县长和郑秘书站在稍靠后的位置,表情严肃。

  曹县长背着手,看似镇定,但微微蹙起的眉头也透露着他内心的不平静。

  这台机器可是他们县里动用了所有的资源才从市里争取回来的,可不能就这么成了车间里的“铁疙瘩”。

  几位老师傅更是伸长了脖子,努力想看清王技术员在捣鼓什么,但那些电路板和陌生的符号远远超出了他们几十年手工经验的理解范围,也只能干着急。

  小刘儿看得入神,下意识地往前多挤了半步,不小心碰到了地上的一个扳手,发出“哐当”一声轻响。

  这声音在极度安静的车间里显得格外刺耳。

  几乎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陈主任更是猛地一哆嗦,差点跳起来。

  大伙儿回头看向小刘儿的时候,他也有些不好意思地往身边的孙立军身后缩了缩。

  直到所有人都转过头去,他才用手肘使劲捅了捅孙立军的腰,有些焦急地嘀咕道:“立军……坏了坏了……你说……你说会不会是咱俩路上……哪个坎没注意,给……给颠坏了?我记得过了赵家庄那段土路有点坑洼,我当时还慢了点,但……但会不会还是给震松了啥地方?”

  他越说心里犯嘀咕:“这要是真因为咱俩没开稳当,把这么金贵的机器弄出毛病了……我……我咋跟张哥交代?咋跟全县交代啊?咱俩罪过可就大了!”

  孙立军本来心里也有点打鼓,被小刘这么一说,脸色也有点不好看了。但他毕竟是搞销售工作的,见过的大场面比小刘儿多些,强自镇定地分析道:“别瞎说!自己吓自己!咱们开得够小心了,蚂蚁都没碾死一只!王技术员不是说了吗,这是老毛病,是机器本身电路上的问题,跟咱没关系!你别吭声了,好好看着!”

  虽然嘴上这么说,孙立军心里其实也没底。

  虽然小刘听到他的安慰,暂时闭了嘴,但两人心中的鼓点却敲得更密了。

  周围的其他人也都和他们俩一样,目光死死锁在王技术员身上,仿佛想从他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表情中读出答案。

  时间又过去了几分钟。王技术员几乎将半个身子都探进了打开的电控箱里,只能看到他的后背和偶尔伸出来调整万用表档位的手。

  车间里只剩下呼吸声和机器内部偶尔传来的、令人不安的轻微“滋滋”电流声。

  突然——

  “嗯?”

  王技术员发出一声短促而带着疑惑的声音,仿佛发现了什么。这声音虽轻,但在落针可闻的车间里却清晰可闻,所有人的心都跟着猛地一提!

  只见他快速地从电控箱里缩回身子,也顾不上擦额头的汗,拿起那本德文手册,手指飞快地指向某一页的某个电路图,眼神在图纸和一堆颜色各异的电线之间急速地来回比对。

  他的呼吸似乎变得急促了一些,眼神却越来越亮。

  就连曹县长见他这样,忍不住向前微微倾身。陈主任的拳头更是攥得指节发白。

  张佳栋屏住了呼吸。小刘和孙立军更是紧张得互相抓住了对方的胳膊。

  就在这紧张气氛几乎要达到顶点时,王技术员突然猛地一拍大腿。

  “找到了!”

  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瞬间打破了车间里凝固的空气。

  “原来是这个电容老化了,还有一根线虚接了,怪不得时好时坏的……”

  王技术员语速飞快,一边说着,一边已经拿起电烙铁,精准地指向电控板上的一个位置,“小问题,都是小问题,简直是虚惊一场!”

  他这话一出,所有人都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

  陈主任第一个反应过来,脸上瞬间绽放出狂喜的笑容,声音都有些颤抖了:“哎呦我的老天爷!可吓死我了!太好了!太好了!”

  蒋厂长更是哈哈大笑起来,用力拍着陈主任的后背:“我就说嘛!德国货,结实着呢!哪那么容易坏!”

  曹县长和郑秘书相互对视一眼,紧绷的脸上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而躲在人群后面的小刘和孙立军,更是如同得到了特赦一般。

  小刘腿一软,几乎直接靠在了孙立军身上,带着哭腔笑道:“立军!听见没!不是咱俩颠的!不是咱俩!”

  孙立军也重重地点头,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咧开嘴笑得无比灿烂,心中的巨石终于落地。

  王技术员手脚麻利地更换了那个米粒大小的失效电容,又重新焊牢了虚接的线头。

  然后,他自信地合上电控箱盖,再次走到操作面板前。

  “这次应该没问题了!”他深吸一口气,按下了那个之前导致故障的按钮。

  指示灯平稳地亮起,给电机构流畅地开始运动,数字显示窗口清晰地跳动着预设的数字,一切运行平稳,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卡顿和异响。

  “成了!真的成了!”

  人群中一下子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张佳栋虽然也同样欣喜,还是很快压下了情绪,抬高双手向下按了按,洪亮的声音盖过了欢呼:“大家静一静!静一静!”

  车间里迅速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张家栋的身上,期待着他的下一步。

  张佳栋不慌不忙地走到王技术员的身边,语气带着尊重和一丝谨慎地问道:“王技术员,机器调试好了吗?您看,咱们是不是找点儿什么东西,再测试一下?看看这精度到底怎么样?”

  作为一个过来人,他知道这些来自国外的顶尖机器,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所谓的后门。

  在未来,几乎所有最顶尖的机床都自带位置传感器,和最初交付的车间位置绑定,用户随便移动这些机床,都有让这些自动化设备的电路锁死。

  车间里迅速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张家栋的身上,期待着他的下一步。

  张佳栋不慌不忙地走到王技术员的身边,语气带着尊重和一丝谨慎地问道:“王技术员,机器调试好了吗?您看,咱们是不是找点儿什么东西,再测试一下?看看这精度到底怎么样?”

  作为一个过来人,他知道这些来自国外的顶尖机器,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所谓的后门。

  在未来,几乎所有最顶尖的机床都自带位置传感器,和最初交付的车间位置绑定,用户随便移动这些机床,都有让这些自动化设备的电路锁死。

  车间里迅速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张家栋的身上,期待着他的下一步。

  张佳栋不慌不忙地走到王技术员的身边,语气带着尊重和一丝谨慎地问道:“王技术员,机器调试好了吗?您看,咱们是不是找点儿什么东西,再测试一下?看看这精度到底怎么样?”

  作为一个过来人,他知道这些来自国外的顶尖机器,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所谓的后门。

  在未来,几乎所有最顶尖的机床都自带位置传感器,和最初交付的车间位置绑定,用户随便移动这些机床,都有让这些自动化设备的电路锁死。

  王技术员还沉浸在成功修复机器的喜悦中,听到张佳栋的话,这才笑着点点头:“张厂长考虑得周到,是得实际验证一下!”

  他当然不知道张家栋是个过来人,所以自然是没有听出来张家栋话外的深意。

  可是张佳栋担心的,却比在场的任何人都更显示。

  他看着眼前这台略显笨重、电路甚至还有些不稳定的东德机床,虽然它远未达到未来那种级别的智能化封锁水平,但它本身能来到中国,某种程度上也是当时国际技术转移对华技术封锁下一的一个微小的缺口。

  在1983年,西方世界对新中国的高技术封锁是极其严酷的。

  像这样的精密机床,尤其是能用于航空航天、军工等敏感领域的先进设备,根本不可能轻易流入中国。

  现在能得到的这台“二手货”,或许已经是经过多方努力、在繁复的审批和限制下所能争取到的极限。

  它的到来本身,就已然是在冲破重重封锁了。

  当时的漂亮国,表面上打着“帮助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旗号,甚至提供一些有限的、过时的技术资料或设备,看似友好,但其核心战略始终是遏制与提防。

  他们希望中国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而非一个强大的、拥有完整工业体系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对手。

  真正的核心技术、尤其是那些涉及产业命脉和国防安全的“工业母机”技术,他们绝不会轻易让中国掌握,处处设卡,步步提防。

  所谓的“帮助”,往往带着苛刻的条件和深深的戒备。

  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人像张家栋这样,把未来看得那么透彻。

  王技术员听到张家栋的建议,想了想直接向王主任说道。

  “说起来测试的话,要不咱就直接拿你们厂里这些老师傅手工雕刻的那批模具来给我看看?”

  王技术员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直接惊动了众人。

  一上来,他就要拿这台刚到厂里来的机器,挑战他们玻璃瓶厂的老师傅们的手艺,再怎么说来,对于在场的这些玻璃瓶厂的技术员们来说,这都有点儿太冒进了吧?

  这哪是测试啊?这分明是擂台赛,要拿这台刚刚捣鼓好的、谁也没摸透脾气的“洋机器”,直接去挑战厂里老师傅们几十年练就、引以为傲的手工绝活。

  陈主任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嘴巴张了张,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

  万一机器做出来的还不如老师傅手雕的,这不是当场打脸,挫了老师傅们的锐气,也打了这新机器的脸吗?

  几位被点名的老师傅脸色也微微变了,互相看了一眼,眼神里充满了惊讶、些许不满和强烈的不服气。

  他们的手艺是厂里的根基,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现在突然要被一台铁疙瘩比下去?这让他们心里的确很不是滋味。

  蒋厂长虽然性子着急,办事儿却很有经验,这时候也皱起了眉头,觉得王技术员这话有点太直、太冲了,刚想打个圆场。

  就连曹县长和郑秘书也露出了些许讶异的神色,觉得这位技术员同志性子是不是太急了些?

  然而,王技术员似乎并没觉得自己的话有何不妥。

  他脸上带着技术专家特有的那种纯粹和自信,解释道:“手工雕刻的极限精度和一致性在哪里,我们心里得有个数。用同样的花纹图样,让机器原样复制加工一次,对比最直观。是好是差,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机器设备的优势劣势,一下子就清清楚楚了。这不比加工个简单零件更能说明问题?”

  他的目光清澈,毫无挑衅之意,只有一种对技术真理的追求和验证的迫切。

  张佳栋闻言,眼中却闪过一丝了然和赞许。

  他明白王技术员的用意了——这不是意气之争,而是要用最硬核、最直观的方式,确立新技术的权威和标准,让大家亲眼看到手工和机械加工之间的差距,从而心服口服地接受这场技术升级。

  于是,张家栋不假思索,就立刻站出来支持道:“王技术员说得有道理!陈主任,就去拿吧!让老师傅们也一起来看看,这既是测试,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咱们搞技术革新,就不能怕对比!”

  有了张佳栋的支持,陈主任虽然心里还是打鼓,但也只好硬着头皮,让人去把那些老师傅们手工雕刻的模具拿了过来。

  王技术员接过样品瓶,仔细审视了一番,看着那几套手工雕刻的葡萄藤浮雕模具,以及用它压铸出的玻璃瓶样品。

  那瓶子上的花纹细腻流畅,深浅有致,在老师傅们眼中已是近乎完美的艺术品,代表着手工时代的技艺巅峰,也是点了点头,对那精湛的手艺表示认可。

  然后,他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直接指挥学徒将一块新的、光洁的模具钢坯牢牢固定在工作台上,并将那手工样品瓶放在一旁作为参照。

  “今天,咱们就用这台机器,原样复刻这个花纹。”王技术员的声音平静却充满力量,“我们会使用设备的数显系统来控制进给量和深度,看看它的重复精度和稳定性。”

  他不再依赖纯手动操作,而是开始在那套初级的电控面板上设置参数。数字显示管上的数字随着他的操作跳跃变化着,这略带“科幻”的操作方式让围观的人们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

  设置完毕,启动。

  铣刀再次高速旋转起来,发出比之前更加稳定、凌厉的嘶鸣。这一次,它的运动轨迹完全由预设的参数和伺服系统控制,进给均匀而果断,几乎没有人为的抖动和犹豫。

  “嗤——嗤——!”

  金属切削声密集而富有节奏,灼热的碎屑有规律地飞出,在灯光下划出短暂的亮线。王技术员大部分时间只是专注地监视着运行状态和仪表读数,偶尔才微调一下手轮进行精细补偿。

  车间里的气氛顿时变得微妙起来,期待中夹杂着紧张,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这场即将到来的、跨越时代的“人机对决”。

继续阅读:第704章 心服口服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回到1982白手起家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