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顺利登报
小李飞砖2025-08-22 11:301,344

  1982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除了国家开始改革开放,由最初的计划经济开始,逐渐鼓励大家下海创业以外,也是自1979年以来,大量的知青响应国家的号召返回县城的第三个年头。

  那个时候咱们国内与当时的漂亮国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的敌对,逐渐出现了缓和。

  以至于整个80年代,咱们国内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先进机器和各种原材料,只要是有足够的外汇,都可以从这些西方的发达国家购买。

  那时候咱们国内在世界上的分工,就是尽自己所能生产各种廉价的初级工业产品。

  比如袜子,衬衫这种并没有什么利润的商品,以物美价廉的价格卖给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然后再赚取可怜的外汇,购买国外昂贵的设备和国内发展科技最需要的先进仪器。

  那时候,咱们国内引进的波音或者是空客的飞机,需要花费的外汇储备那可是一个天文数字。

  经常需要出口至少几百万件衬衫,才能为国内的航线共买回来一架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生产的客机。

  彼时咱们伟大的祖国想要发展自己工业和技术,希望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就是一代人,不管是科学家还是普通工人的努力,才为咱们国家日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基础。

  那个时候咱们国内各行各业都缺人,需要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转移,进入工厂成为纺织女工、石油工人,甚至是各种车间的操作员。

  可是这样的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至少都得要求这些职工们能有初中以上的学历,最少也得能够读书识字。

  有许多知青在自己刚上过高中以后,就去了农村的公社。

  经过这么多年的农业劳动,很多人不光是年纪大了,就连之前的知识,也随着乡下的苦日子忘得差不多了。

  再加上那哥时候,国内的工业发展还不平衡。

  各个城市工厂里的工作岗位,也与其他的城市各不相同,有各自的特点,需要的员工技能也毫不相关。

  这就必然造就了一些工业基础比较发达的城市,能够解决的就业人口多,而像是张家栋他们这样的额小县城。

  就是因为本身县里面的支柱产业早就已经接近饱和了,所以才解决不了这么多涌进县里的知青,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用工饱和。

  可是张家栋这交给胡副主编的文章,就是从这一点出发。

  以一个待业知青的视角,描述了自己返回县城以后奋斗打拼的精力。

  这一篇文章虽然不是以他自己本人的身份写的,确是张家栋根据他们这一段儿时间创业的经历,以服装厂建立之初于大姐前来面试作为原型,进行加工改编而成的。

  可以说也是张家栋自己本人的创业写照,把他们合作社服装厂这一段儿时间以来面对的各种困难,还有如何坚持以质量为本,为老百姓的服务的宗旨,全都融会贯通在这一篇文章之中。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一种蓬勃的创业热情,虽然此岛并不华丽,在当时那个大家普遍对创业是什么,需要面对何种困难都还不算了解的时代,这样记录自己在小小县城里跟随集体合作社创业经历的文章,可以说是从未有过的。

  不光是能够得到具有相同处境的广大群众的共鸣,更是实实在在的感动了这位姓胡的副主编,让他重新对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的创业经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胡副主编,您觉得我这篇文章写的怎么样?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适不适合在咱们报社的报纸上进行刊登啊?”

  对于胡副主编的不置可否,张家栋心里面也有些焦虑。

  然而紧跟着对方的回答,却大大出乎了专家总自己的意料。

  “适合!适合!张家栋同志啊,没想到你搞经营是一把好手,就连文章也写的这么好啊!你这篇投稿,要是能发在我们报社的晚报上,那一定能引起很多读者的共鸣啊!”

继续阅读:第341章 总编的期待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回到1982白手起家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