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赴约
小李飞砖2025-09-09 09:152,523

  散会后三人紧紧簇拥着王主任走进会场长廊。

  张家栋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对方,这次给他们争取到的资源,想了半天才开口:"王主任,这回真是......"

  结果,话未说完就被走廊转角出现的一个身影打断了。

  “王主任?原来你们在这里啊。”

  众人闻声,齐齐地朝着那边看去,就见到一个和张家栋年纪差不多的年轻人,正朝着他们这边走了过来。

  王主任笑着推了推眼镜,带着张家栋他们几个迎了上去:"快看,谁来给咱们开小灶了?"

  来人穿着熨帖的藏蓝中山装,胸袋别着三支不同颜色的钢笔。鼻子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给人一种干练的感觉。

  他怀里抱着厚实的牛皮纸档案袋,袋口火漆印还泛着未干的热气。

  王主任来到年轻人的身边,笑着拍拍年轻人肩膀和张家栋介绍道:"家栋,这位是刘专家最得意的门生陈秘书——北大法律系高材生,专攻国际经济法!"

  然后又转向年轻人,"小崔啊,这就是我常说的那个'用辣椒酱闯国际市场的张家栋'!"

  崔秘书推了推眼镜,在王主任的介绍下,大方地跟张家栋和郑导握过了手。

  这才打开档案袋,从里面面抽出了几份文件。

  张家栋注意到,对方在拿文件的时候,不经意露出的腕间还带着一块老式的上海表——表盘玻璃有些细微的划痕,却走得精准异常。

  "专家吩咐先送这些来。"他将文件递出时,页脚1978年梅花缝纫机东南亚胜诉案的英文批注清晰可见,"下午会谈时,我的老师重点介绍海牙认证流程,希望你们能提前了解一下他之前的案例......"

  张家栋双手接过文件:"太感谢了!我们一定好好看看这些文件......"

  话未说完,陈秘书又从内袋取出盖着钢印的介绍信。

  "下午两点,最高法招待所201室。"他指尖轻点信笺右下角的私章,"专家今天下午还有其他事要出门——这栋楼的门卫认章不认人。"说着突然看了眼腕表,"现在你们还有一小时四十七分钟准备,我还有些事情,就不打扰你们了。"

  陈秘书交代完一切以后,就颔首告辞,皮鞋声在空旷走廊里渐行渐远。

  “好了,既然都帮你们交代完了,那后面……”

  王主任帮张家栋他们交代完了,刚准备也一起离开回到台里去,张家栋却急忙拉住了他:"说什么也得请您吃顿便饭!您帮我了我们这么大的忙,替我们介绍了这么多的资源……"

  话未说完,他就被王主任挥挥手,笑着打断了。

  "吃饭什么时候都能吃,可是面见刘专家的机会也许就这么一次——你们的抓紧每分每秒看材料!"

  说到这儿,他突然又压低声音,"你可不要小看刚才的那个年轻人,小陈亲手整理的案例注解,比北大教材还金贵!下午见刘专家的时候,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你们可以多跟小陈商量商量。"

  王主任说着看了眼腕表:"台里下午还要审这次纪录片各地报上来的片子,我得先过去了。"

  张家栋送走了王主任,郑导就迫不及待地从文件夹里抽出文件:"就在这儿看吧!这么多宝贝资料......"

  可是张家栋却把他的手诶轻轻按住了。

  "回招待所再看……"张家栋警惕地环顾四周,注意到走廊尽头有记者在调试设备,"这些涉外案件材料,可不能在别人眼皮底下翻阅。"

  就这样,三个人带着资料离开了会场,在公车上时,张家栋想到他们租住的招待所也有许多外地人。

  他们拿到的这些资料也难免会被有心人看到,就干脆带着郑导和林邵阳,来到了他此前租下来的那个一居室的楼房里。

  推开斑驳的绿漆铁门,四五十平米的单间里只有一张行军床和堆满书的折叠桌。郑导惊讶地环视四周:"家栋你什么时候在北京安了窝?昨晚咱仨挤招待所岂不白费钱?"

  张家栋却不好意思地踢开床底的暖水瓶:"这是给我妹租的——她考上了首都医学院,宿舍晚上十一点熄灯,这孩子非要熬夜读外语......"说着从窗台取下晾着的花布帘子,"委屈两位将就下,这儿绝对清净!"

  然后,他胡乱把桌上的书本都挪开,这才把之前从陈秘书那里拿到的案例文件,全都从档案袋里抽了出来,平铺在了桌上。

  郑导刚翻开首页就倒抽冷气:"快看这页边批注!"只见1978年梅花缝纫机案的判决书旁,密密麻麻用三色笔标注着——红笔圈胜诉关键、蓝笔写法律依据、铅笔标文化差异点。

  林邵阳也指着页脚惊呼:"这儿还有英文案例的中文翻译,这个陈秘书可是真了不起,咱们公告工作室,就缺他这种又懂业务又懂法律的人……'

  张家栋点点头,抬手看表:"还剩一小时十七分钟!先看第七章海牙认证流程!"

  他快速翻到指定页,突然愣住——整页跨国取证步骤被画成清晰的流程图,甚至标注着每个环节所需时间。

  果然如同王主任所说的一样,光是小陈的备注就能替他们节省不少的时间。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正是咱们国内好多产品被外销到海外的时候。

  因为是初次出海,大部分国内的厂商还没有国际法的意识,不知道利用品牌商标保护自己的产品。

  有很多厂商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国外去,本以为能因此而获得不少的外汇收入。

  可是换来的,却是有些不怀好意的进口商,利用咱们不懂国际法律的恶意诉讼。

  那个时候咱们国产的商品,大部分都是直接引进国外现成的流水线,生产出来的自行车、缝纫机这类的轻工业产品,当时是跟一些国外的品牌产品在外观上差不多。

  再加上出口之前,根本没有注册国际商标保护自己品牌产品的意识,往往会被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钻了空子。

  刘专家的秘书小陈,带给他们的这些资料中,就有很多类似的案例。

  郑导看着案列中,刘专家的处理过程,激动地拍着大腿:"快看这份1980年永久自行车案!外国进口商抢注商标后反告我们侵权——"

  泛黄的判决书上,小陈用红笔标出关键:"文化差异不构成侵权,反而是独创性证明。"

  张家栋深吸一口气:"原来梅花缝纫机当年也吃过这亏,海外代理商把喜鹊登梅商标挪用到家电产品上......"他忽然压低声音,"咱们县罐头厂的商标,要是被萨姆超市先一步抢注到厨具的类目,到时候咱们这个案子还真是说不清了。"

  窗外传来北大图书馆的钟声,三人同时看向墙上的挂表。

  "快!只剩二十分钟了!"

  张家栋一声号令,三人手忙脚乱地将文件塞回档案袋,就往外走。

  冲出胡同口时,正遇上拉蜂窝煤的板车堵路。

  郑导急得直跺脚:"抄近道!穿北大附小操场!"

  三个人一路穿行,等他们到了最高法招待所灰楼前,距离约定的二十件就还差四分钟了。

  张家栋喘着气递介绍信,哨兵仔细检查了他们介绍信,这才放行。

  “同志,你们要找的专家住在二楼206房,从这边上去,走楼梯右转就到了。”

  张家栋他们踏上二楼时,樟木地板发出悠长的吱呀声。

  206房门的磨砂玻璃后透出个人影,正抬手看着腕表轮廓。

  陈秘书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一分零九秒——刘专家早就已经起来等你们了,快进来吧。"

继续阅读:第718章 分头行动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回到1982白手起家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