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栋帮着史蒂夫夫妇脱下厚重的外套,挂在门厅的衣帽架上。
史蒂夫的夫人好奇地打量着这栋德式小洋楼的内部装饰——红砖壁炉、雕花楼梯、还有墙上挂着的中国结和年画,中西合璧的风格让她看得目不转睛。
“张先生,您的家真美。”
史蒂夫的夫人用带着口音的中文赞叹道,“既有西方的建筑风格,又有东方的韵味。”
叶伟东闻言,乐呵呵地指着壁炉上方的老照片说:“这房子还是德国人建的呢,快一百年了。我们搬进来时修整过,但很多老物件都留着。”
史蒂夫闻声看向沙发的方向,忽然,他的目光被叶伟东怀里的小向阳吸引住了。
"张,这就是你的儿子?"
史蒂夫惊喜地站起身,走到叶伟东跟前,俯身端详着孩子红扑扑的小脸,"天啊,都长这么大了!"
小向阳也不怕生,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盯着这个金发碧眼的陌生人看。
张家栋走过来,眼里满是慈爱:"是啊,快半岁了。史蒂夫,说起来还得感谢你,当初要不是你帮忙介绍陈科长,小夏也住不进市妇产医院的特需病房。"
史蒂夫连连摆手:"举手之劳而已。陈科长和我也算是半个搭档,能帮上忙我很高兴。"他轻轻摸了摸小向阳的脸蛋,"这孩子真可爱,长得像妈妈。"
小夏正好端着切好的果盘从厨房出来,听到史蒂夫的话,脸上顿时绽开笑容:"史蒂夫先生您太客气了,快尝尝这苹果,可甜了。"
她把果盘放在茶几上,顺手接过叶伟东怀里的小向阳,温柔地整理着孩子的衣领。
小向阳在妈妈怀里扭动着小身子,咿咿呀呀地朝史蒂夫伸出小手。
"史蒂夫先生,这孩子跟您有缘呢。"小夏惊喜地说,"平时见到生人都会害怕,今天倒是大方。"
史蒂夫被小向阳的亲近逗得开怀大笑,眼角泛起细密的纹路。
他转头朝夫人招手,语气里满是欣喜:"亲爱的,快来看看,这孩子真讨人喜欢,一点都不怕生。"
史蒂夫的太太放下手中的苹果,轻快地走过来。令人惊奇的是,小向阳见到这位金发碧眼的阿姨,不但没有害怕,反而咯咯笑出声来,两只小手在空中欢快地挥舞,像是在欢迎她的到来。
"张家栋先生,夏女士,"史蒂夫稍稍收敛了笑容,语气感慨道,"我和玛丽结婚这些年,一直没有孩子。今天见到小向阳,实在是觉得投缘。"他顿了顿,目光真诚地望向张家栋夫妇,"不知道你们是否介意,让我们做这孩子的教父母?"
小夏闻言微微一怔,下意识地看向丈夫,轻声问道:"教父母?这是......什么意思?"
张家栋含笑解释道:"史蒂夫他们是新教徒,这教父母就相当于咱们中国的干爹干妈。不过在他们西方传统里,这是很庄重的事,教父母要在孩子受洗时在场,以后也会关心他的成长和教育。"
他说着,朝史蒂夫夫妇友善地笑了笑。
史蒂夫连忙点头:"正是如此。我们不会干涉你们的家庭教育,只是希望能以教父母的身份,多关心这个可爱的孩子。说实话,我和我的太太第一眼见到小向阳就特别喜欢!"
小夏这才恍然大悟,脸上绽放出惊喜的笑容。
她想起去年随张家栋去美国考察时的情景——纽约曼哈顿的摩天大楼在夕阳下熠熠生辉,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展现着现代化的脉搏。
这一切与1983年的国内形成了鲜明对比。史蒂夫作为通用汽车驻华代表,谈吐间尽显国际视野;他的夫人出身波士顿书香门第,举止优雅从容。有这样见多识广的教父母,对向阳的成长确实大有裨益。
"史蒂夫先生,太太,"小夏将孩子往怀里拢了拢,语气诚挚中带着几分感动,"您二位愿意做向阳的教父母,是我们全家的福分。去年我跟家栋去美国考察,真是大开眼界。将来这孩子若能跟着你们多见见世面,接触些新事物,那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啊!"
史蒂夫闻言,灰蓝色的眼睛里顿时漾开笑意:"这么说来,我们更要尽心尽力了。等孩子大些,可以带他去纽约看看博物馆,到黄石公园感受大自然,让他亲眼看看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史蒂夫的太太也轻轻整理了下脖子上真丝围巾,温柔地补充:"我和史蒂夫虽然常年在外奔波,但一定会尽到教父母的责任。波士顿老家的书房里收藏了不少世界名著和科普读物,到时候都可以给向阳看。"
张家栋站在妻子身旁,眼中闪着欣慰的光。
他想起与史蒂夫在谈判桌上的配合,这位美国商人既精明又讲义气,在生意场上始终秉持诚信。
作为父亲,他既希望孩子扎根故土,不忘本心,又期盼他能拥有更开阔的视野。
"那就这么定了。"张家栋笑着拍拍史蒂夫的肩膀,"等开春天气暖和了,咱们正式办个仪式。我让老徐头准备几桌好菜,把陈科长他们都请来,好好热闹热闹!"
"太好了!"史蒂夫开心地应道,"我小时候和教父在农场长大。他教会我骑马、钓鱼,还告诉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希望将来我也能这样陪伴向阳成长!"
小夏怀中的小向阳似乎听懂了大人间的谈话,突然"咯咯"笑出声来,小手朝着史蒂夫的方向不停挥舞,胖乎乎的手指在空中抓挠,仿佛要抓住这份刚刚缔结的缘分。
叶子灵在一旁看得眼热,凑到张佳琪耳边小声说:"咱们小向阳这可是要成为国际小公民了。"
张佳琪抿嘴一笑,轻声回应:"以后说不定国外的事情,我们还得请教他呢!"
史蒂夫被小向阳天真无邪的模样深深打动,他低头看了看腕间那块熠熠生辉的金表,毫不犹豫地开始解表带:"来,我的小教子,这块表跟着我走遍了半个世界,今天就让它陪伴你成长。"
张家栋见状,连忙伸手按住他的动作,语气诚恳:"这怎么行!这么贵重的金表,是您的贴身之物,孩子还这么小,实在受不起这份厚礼。"
史蒂夫却不以为然,朗声笑道:"张家栋先生,你可不能拦着我这个新上任的教父表达心意。这块表见证了我人生中许多重要时刻——从底特律到青岛,从通用汽车的会议室到你们的合作社,现在该让它见证一个新生命的成长了。"
小夏眼波流转,知道丈夫这是觉得金表太过于贵重,赶忙灵巧地接过话头:"史蒂夫先生,您这份心意我们领了。不过您看,"她举起小向阳肉乎乎的小手腕,"这孩子的手腕还没您表带粗呢!这么贵重的手表,怕是要等到他娶媳妇时才能戴得上。"
这番话引得众人都笑起来,连小向阳也仿佛听懂了似的,在妈妈怀里"咯咯"直乐,小手欢快地拍打着。
史蒂夫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收回手表,轻轻拍了下自己的额头:"看我,光顾着高兴,都忘了孩子还这么小。这表确实不太合适。"
细心的史蒂夫太太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她明白小夏一家是觉得礼物太过贵重。
于是她优雅地抬起手腕,轻轻解下那条精致的金手链,链子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这条手链是我去年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精品店买的,样式简洁,倒是适合给孩子戴着玩。"
小夏见这次礼物既雅致又不会太过贵重,便含笑接过:"史蒂夫太太实在太客气了。"她仔细端详着这条做工精巧的手链,小心地收进衣兜,"等孩子再大些,我一定给他戴上,让他记住教母的这份心意。"
史蒂夫的太太也温柔地笑了,伸手轻轻摸了摸小向阳的脸颊:"希望这条手链能陪伴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正说着,厨房门帘被掀开,小夏的母亲端着一盘香气四溢的红烧带鱼走出来。金黄的带鱼段整齐地码在青花瓷盘里,上面撒着翠绿的葱花,酱汁还在滋滋作响。
"都别光站着说话啦!"她把盘子放在餐桌正中央,一边在围裙上擦手一边招呼,"快趁热吃,这带鱼可是今早刚从码头买的,新鲜着呢!"
张家栋闻言,立即笑着招呼起来:"来来来,大家都上桌。琪琪、子灵,快帮着把其他菜都端上来。"
张佳琪和叶子灵应声而动,像两只欢快的燕子穿梭在厨房和餐厅之间。
张佳琪利落地端出还冒着热气的蒜蓉粉丝蒸扇贝,金黄的蒜末在洁白的扇贝上滋滋作响;叶子灵则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大盆老母鸡汤,汤色澄黄,上面飘着几颗鲜红的枸杞。
不一会儿,圆桌上就摆得琳琅满目:金黄的红烧带鱼散发着诱人的酱香,油亮的红烧肉肥而不腻,翠绿的清炒芦笋鲜嫩欲滴,粉白的清炒虾仁晶莹剔透,红彤彤的蒸螃蟹张牙舞爪。
"嚯!这么丰盛!"叶伟东笑着打趣,"咱们这是要把满汉全席搬上桌啊!"
张家栋热情地引着客人入座:"史蒂夫先生、夫人,快请上座。今天这些菜啊,有胶东特色的海鲜,也有我们家常的拿手菜,您二位一定要好好尝尝。"
史蒂夫看着满桌佳肴,赞叹地摇头:"这简直比我在北京饭店见过的宴席还要丰盛!亲爱的,你看这螃蟹,个头真大。"
史蒂夫的太太优雅地入座,微笑着说:"就算是在波士顿,也少见这么多鲜活的海鲜。张先生,你们太客气了。"
叶伟东已经迫不及待地给史蒂夫夹了块带鱼:"快尝尝,这可是地道的青岛做法!"
史蒂夫学着用筷子,虽然动作有些笨拙,但还是成功夹起了鱼肉。他细细品尝后,眼睛一亮:"味道真好!酸甜适中,鱼肉很嫩。"
他的夫人也尝了一口,连连点头:"这比我们在餐厅吃到的还要美味。"
小夏抱着孩子坐在史蒂夫夫人的身边,细心地提醒:"吃带鱼要小心,我帮您把鱼刺挑出来。"
叶子灵机灵地递过一个小碟子:"姐夫,你也教教史蒂夫先生怎么挑鱼刺吧?"
张家栋闻言,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子灵啊,你这可真是小瞧史蒂夫先生了!他如今可是老徐头儿饭店的座上宾,吃鱼的功夫比我这本地人还地道。要不你以为他那口流利的中文是打哪儿来的?可不就是在饭桌上练出来的!"
史蒂夫被说得耳根微红,不好意思地摸了摸挺直的鼻梁,用带着些许洋腔却十分地道的中文回应:"张,你就别打趣我了。不过老徐头儿的葱烧海参确实令人难忘,那浓油赤酱的滋味,让我每次从美国回来都惦记着。"
说罢,他执起筷子,动作流畅地夹起一块金黄的带鱼中段。只见他手腕轻转,筷子灵巧地一拨一挑,整条主刺便完好无损地分离出来,鱼肉却依然保持着完整的形状。这一手娴熟的技艺,让在座的人都看得目瞪口呆。
"瞧瞧!"张家栋对着叶子灵扬了扬眉毛,语气中带着几分得意,"我说什么来着?史蒂夫先生这筷子上的功夫,怕是比你这个在纺织局坐办公室的丫头还要强上几分呢!"
叶子灵不服气地鼓起腮帮,眼睛却亮晶晶的:"史蒂夫先生,赶明儿我得正式拜您为师了!这手艺不学可惜了。"
史蒂夫的太太看着丈夫熟练的动作,用她那带着独特韵律的中文说道:"你们是没看见,史蒂夫为了练这筷子,在家可是把牛排当成中国菜来夹。有回请美国同事吃饭,他非要示范用筷子吃意大利面,结果面条甩了客人一脸。"
她说着,自己先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番话引得满堂哄笑,连在一旁盛饭的小夏的母亲都笑得前仰后合。
史蒂夫无奈地耸耸肩,眼神里却满是无奈:"亲爱的,这可是我们家的秘密。"
小向阳被这欢快的气氛感染,在妈妈怀里手舞足蹈,"咿呀咿呀"地叫着,胖乎乎的小手朝着满桌佳肴挥舞,逗得大家笑得更欢了。
叶伟东见状,连忙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一坛贴着红纸的即墨老酒,乐呵呵地说道:"过年哪能不喝酒?来来来,尝尝我们山东的特产老酒。"
他熟练地拍开泥封,一股浓郁的米香顿时飘散开来。
史蒂夫好奇地凑近闻了闻:"这香气很特别,和威士忌、葡萄酒都不一样。"
"这是用黍米酿的,"张家栋一边帮着斟酒一边解释,"口感非常醇厚,您尝尝。"
史蒂夫小心地抿了一口,细细品味后赞叹道:"果然独特!有种...大地的芬芳。"
史蒂夫的太太也浅尝了一口,微微颔首:"很适合配中餐,味道很不错!"
张家栋瞥见墙上的挂钟已经指向七点半,便笑着提议:"既然酒也喝了,菜也尝了,不如我们一起看春晚吧?听说今年的节目都很精彩。"
"春晚?"史蒂夫好奇地放下酒杯,"是那个全中国都在看的电视节目吗?"
"没错没错!"张佳琪抢着回答,眼睛亮晶晶的,"每年除夕八点开始,一直演到凌晨呢!可有意思了!"
她说着,朝哥哥使了个狡黠的眼色。
叶子灵也兴奋地插话:"我们同学都在猜今年会有什么节目,听说有几个特别精彩的小品!"
史蒂夫夫妇被她们的热情感染,史蒂夫的太太好奇地问:"小品是什么?和话剧一样吗?"
"不太一样,"张家栋一边调试电视机一边解释,"小品更短小精悍,通常都很幽默,反映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他故意卖了个关子,"待会你们看了就知道了。"
这时,电视屏幕也亮了起来,播报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春节喜讯。
叶伟东给每个人的酒杯都重新斟满即墨老酒,乐呵呵地说:"一边看节目一边喝酒,这才叫过年嘛!"
小夏细心地把小向阳抱到离电视稍远的位置,温柔地整理着孩子的衣领。
史蒂夫夫妇相视一笑,显然被这浓郁的中国年味深深吸引。
史蒂夫的太太轻声对丈夫说:"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比我们自己在家里过节,可是热闹多了!"
张家栋闻言,热情地为他们介绍起来:"我们过年啊,讲究的就是个团圆热闹。你看,要吃饺子,要放鞭炮,现在又多了看春晚这个新习俗。"他指了指正在播放开场歌舞的电视机,"从去年开始,大家除夕夜都聚在一起看节目,比往年更有意思了。"
史蒂夫赞同地点头:"确实比我们的圣诞节更热闹。在美国,圣诞节多是家人小聚,很少见到这样邻里亲朋欢聚一堂的场景。"
张家栋神秘地笑了笑,压低声音说:"不光如此,今年的春晚还有个特别的惊喜,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他说着,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墙上的挂钟,时钟的指针已经指向将近八点的方向。
小夏在一旁抿嘴轻笑,伸手轻轻捏了捏丈夫的手臂,示意他别卖关子。
张佳琪和叶子灵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两人都难掩期待的神色。
叶伟东举起酒杯建议道:"来,为了这个特别的除夕夜,咱们干一杯!"
"干杯!"
在这中英文的祝福声交织在一起,酒杯相碰发出清脆的响声。
窗外,鞭炮声渐渐稀疏,电视里的欢歌笑语愈发清晰。
在这个中西合璧的家里,1984年的春晚正缓缓拉开帷幕,有了张家栋的介绍,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对今年的春晚更期待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