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总导演的质疑
小李飞砖2025-11-18 10:053,301

  当晚,四人在排练厅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

  陈佩斯和朱时茂把开场、吃面、结尾三个关键段落演练了七八遍,直到每个动作、每句台词都精准到位。考虑到第二天要见总导演,陈强老师在十点半就催促大家休息:"好了好了,今天到此为止。保持最佳状态,明天才能发挥出水平。"

  回到招待所,张家栋却辗转难眠。

  他起身再次检查那件要展示的"夏朵"羽绒服,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瑕。

  窗外,北京的冬夜静谧而深沉,他的心情却如同这漫漫长夜,既期待黎明,又忐忑不安。

  第二天一早,当众人来到中央电视台时,才发现三楼走廊里已经挤满了等候的文艺工作者。有正在吊嗓子的歌唱演员,有对着墙壁默戏的相声演员,还有几个熟悉的面孔——张家栋认出那是电影《少林寺》里走红的演员。

  "好家伙,今天这是群英会啊。"郑导低声感叹。

  走廊里弥漫着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

  年轻的舞蹈演员们在角落里压腿热身,年长的戏曲名家闭目养神。墙壁上张贴着"团结、欢乐、奋进"的标语,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宣传画格外醒目,"欢度春节"四个大字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工作人员穿梭其间,不时喊着某个节目组的名字。

  当一个节目组被叫进会议室时,等候的人群都会不约而同地抬起头,目光中既有好奇有关切,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竞争意味。

  陈佩斯摸着他的光头,环顾四周后压低声音对张家栋说:"张厂长,您瞧这一轮来的可都是硬茬子。那边是总政歌舞团的台柱子,旁边那位——"他朝一个方向努了努嘴,"是刚在《大桥下面》演得出彩的龚雪同志,现在可是炙手可热的大红人啊!"

  郑导接过话头,神色凝重地推了推眼镜:"这是自然,能走到终审阶段的,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英。我听说今年报名的节目上千,能进这间会议室的不到三十个。每个节目背后,都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

  正说着,广告部的王主任刚好从会议室出来,额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

  一眼看见他们,立即快步走了过来。

  "家栋同志,佩斯,时茂,你们都到了?"王主任把他们拉到走廊转角处,声音压得极低,"我刚从里面出来,情况比想象中还要严峻。黄导刚才直接毙掉了两个传统相声节目,说缺乏新意。"

  他用手帕擦了擦汗,特别看向陈佩斯和朱时茂:"你们这个小品形式新颖,贴近生活,这是最大的优势。但待会儿表演时,一定要把那种鲜活的生活气息演出来,千万不要有半点舞台腔。"

  接着又转向张家栋,语气更加恳切:"家栋,产品展示那段更是要把握得恰到好处。黄导最反感生硬的广告植入,但如果是节目内容自然需要,他倒是很开明。关键是'自然'二字,记住了吗?"

  就在这时,工作人员洪亮的声音在走廊响起:"《吃面条》节目组,准备进场!"

  王主任赶紧挨个拍拍他们的肩膀,目光中满是鼓励:"快去吧!记住我刚才说的话,自然、生活化!我等你们的好消息!"

  众人相视一眼,不约而同地深吸一口气。

  陈佩斯整了整衣领,朱时茂挺直了腰板,张家栋则下意识地摸了摸随身带着的"夏朵"羽绒服。

  他们知道,决定这部小品命运的时刻终于到了。

  推开会议室厚重的木门,正好遇见两位相声演员低着头走出来,脸上写满失落。

  其中一位年纪稍长的演员抬头看见陈佩斯颇为喜感的光头造型,勉强挤出一丝苦笑,压低声音说:"同志,加油啊。黄导今年要求特别严格..."

  这个插曲让四人的心情更加紧张,连一向沉稳的朱时茂都不自觉地深吸了一口气。

  会议室里,长条会议桌后坐着五位评审。

  正中央的正是春晚总导演黄一鹤,他穿着一件深色中山装,眉头微蹙,正低头在节目单上写着什么。

  这位以严谨著称的导演不时推一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眼神锐利而专注,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黄导左手边坐着语言类节目统筹李文华,这位资深喜剧演员出身的导演面带微笑,显得就较为随和了许多。

  右手边则是歌舞类节目导演邓在军,她正认真翻阅着手中的资料。

  陈光远坐在稍远些的位置,见到他们进来,悄悄递来一个鼓励的眼神。

  "各位老师好,我们是《吃面条》节目组。"陈佩斯率先开口,声音比平时略显紧张,不自觉地摸了摸自己的光头。

  黄一鹤抬起头,目光在四人身上缓缓扫过,最后停留在张家栋手中的羽绒服上:"开始介绍吧。"

  陈佩斯上前一步:"我是首影厂演员陈佩斯,在节目中饰演试戏的演员。"

  朱时茂紧接着一个标准的立正,声音洪亮:"八一厂演员朱时茂,饰演导演。"

  郑导微微躬身:"我这部小品的导演,负责这个节目的创意策划。"

  最后轮到张家栋,他沉稳地上前一步,双手捧着那件浅灰色羽绒服:"各位导演好,我是青岛合作社服装厂的张家栋,负责为节目提供服装支持。这是我们特制的防寒服装。"

  黄一鹤的视线在羽绒服上停留片刻,轻轻点头:"听说你们这个小品在二审时反响不错。开始表演吧,让我们看看完整版。"

  陈佩斯和朱时茂立即进入状态。

  当陈佩斯自然地穿上那件羽绒服,一边推门而入一边说着"导演,您这儿可真暖和"时,评审们的目光都被吸引住了。

  张家栋站在一旁看着他们演出,手心都微微出了不少的汗。

  他紧盯着评委们的反应,特别是坐在正中的黄一鹤导演。

  好在节目经过多次打磨,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天衣无缝。陈佩斯虚拟吃面时的夸张表情,朱时茂一本正经的导演架势,两人默契的配合让包袱一个接一个地响了起来。

  "导演,我实在是吃不下去了!这都第几碗了?"陈佩斯捧着虚拟的碗,整张脸皱成了苦瓜。

  "这才哪到哪啊,演员就得有这种敬业精神!感觉不对,重来!"朱时茂板着脸回应。

  这段对话引得李文华导演忍不住笑出声来,邓在军导演也掩口轻笑。连一直严肃的陈光远都露出了笑意。

  张家栋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黄一鹤身上。只见黄导起初还保持着审慎的表情,但随着剧情的推进,他的眼神渐渐变得专注,手指无意识地在桌上轻轻敲击着节奏。

  当演到陈佩斯瘫坐在地上,一手捧着肚子,另一只手还在机械地往嘴里扒拉"面条"时,会议室里已经响起了阵阵笑声。

  最精彩的是结尾处,陈佩斯跌跌撞撞地往台下走,突然回头哭丧着脸说:"导演,下回要是还有吃戏,您千万别找我了!"

  这个神来之笔的收尾,让黄一鹤导演的嘴角终于微微上扬,露出了今天第一个真心的笑容。虽然转瞬即逝,但张家栋看得清清楚楚。

  表演结束,会议室里也罕见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李文华导演率先开口,脸上还带着未褪尽的笑意:"好!这个节目真好!贴近生活,笑料自然,演员的表演更是没得说。"他转向陈佩斯和朱时茂,"佩斯同志把那个小演员的窘态演活了,时茂同志的导演形象也立得住。"

  邓在军导演接着说道:"我虽然不是主要负责语言类节目,但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觉得这个小品特别亲切。那个虚拟吃面的表演,既夸张又真实,让人忍俊不禁。"

  陈光远谨慎地措辞:"从节目创新角度来看,这个小品确实打破了以往的模式。不过..."他顿了顿,"关于服装展示的部分,还需要把握好分寸。"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始终没有表态的黄一鹤导演。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陈佩斯不自觉地搓着手,朱时茂虽然保持着军人的站姿,但紧抿的嘴唇泄露了他的紧张。张家栋更是屏住了呼吸,等待着最终的评判。

  黄一鹤缓缓抬起头,目光在四人脸上扫过,最后定格在张家栋身上。

  "节目很不错。"黄导开口的这句话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创新性强,贴近生活,让我想起了去年王景愚的《吃鸡》。"

  他拿起桌上的节目单,继续说道:"而且这个羽绒服的植入也很自然,完全服务于剧情,这点做得很好。"

  陈佩斯忍不住咧开嘴笑了,悄悄用胳膊肘碰了碰身旁的朱时茂。

  郑导更是长舒一口气,掏出手帕擦了擦额角的细汗。连一向严肃的陈光远也微微颔首,露出欣慰的表情。

  就在众人面露喜色时,黄导却话锋一转:"但是..."

  这一个"但是",让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又紧张起来。

  陈佩斯的笑容僵在脸上,朱时茂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郑导刚放下的手又抬起来擦汗。

  张家栋感到自己的心跳突然加速,手心又开始冒汗。

  "春晚是给全国八亿人民看的节目,"黄导神色严肃,目光如炬地扫过众人,"我们要对节目中出现的每一个产品负责。你们一个县里的服装厂..."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质疑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能听到窗外隐约传来的车马声。陈佩斯不安地挪了挪脚,朱时茂的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郑导的脸色变得苍白。张家栋感到四道目光同时聚焦在自己身上,那目光中有担忧,有期待,更有沉甸甸的责任。

  这一刻,他知道,也只有自己站出来,才能为这个准备了好几个月小品,争取过审的机会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回到1982白手起家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