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了吕姑娘的加入,张家总是合作社在广州本地的布局也有了新的发展。
那个时候的广州,为了响应改革开放的号召,已经最先允许个人或者是各种集体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经营之中了。
像是个人所开的饭店、茶楼等,在当时广州本地,也如同是雨后春笋一般的遍地开花。
而张家栋此次和吕晓晴合作的,就是在广州本地沙河村的服装批发市场上,以他们合作社的名义承包了一间不大不小的门脸。
住一间门脸原本也是从事服装批发行业的个人经营的,只不过因为店主本人的审美问题,服装批发的生意一直都没有什么进展。
这才顺利的被张家栋和吕晓晴他们,以每个月200块钱的租金租了下来。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一个几十平的门脸儿房普遍的租金也不过是四五十块钱,张家栋给对方开出来的价格绝对算得上是高价了。
然而即便是这样,等到张家栋和吕晓晴给对方交完了租金以后,这一次的张家栋可小刘儿从青岛他们合作社服装厂来了的衣服卖出去的那些利润,依旧还剩下不少。
更何况,就像广州沙河村服装批发市场这条街上,人流量这么大,又全都是全国各地的服装商贩的服装批发市场,在当时的国内绝对找不出来第二家了。
张家栋反而是觉得一年才2000多块钱租金的这个门脸,他们租下来搞自己合作社,服装厂的品牌专卖店,实在是太值了。
彼时的国内,虽然也已经出现了不少在国内非常有实力,也有一定知名度的服装品牌。
但是大部分服装厂生产的成衣,还都是以直接供应当时的供销社为主。
除此以外便是卖到像西单商场这样的国营大商场,以及专门的服装店里,几乎不会出现在这样的批发市场,更没有自己的专卖店。
但是张家栋他们合作社这样,哎直接在广州本地的服装批发市场里搞专营,这样的经营理念已经是非常超前了。
能与张家栋他们有相同想法的,在广州本地的服装批发市场里几乎只有那时候的鸭鸭羽绒服一家。
只不过对方在当时的经营模式,这也还是以零售为主,在价格上与他们丫丫羽绒服这个品牌在其他城市的零售价格,实在是差不了多少。
这样的售价,对于任何想要从广州进货,然后再卖到全国各地,多赚一些钱的小商贩们来说,就的确是有些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然而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的情况却与对方并不相同。
同样都是经营羽绒服这个品类,张佳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生产的夏朵羽绒服这个品牌,现在虽然已经打开了首都的市场,却只有其他商场这么一家引入了夏朵羽绒服的品牌专柜。
每天3000多件羽绒服的固定销售额,对于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来说,的确是能为他们合作社的服装厂带来不少的收入。
可是这样的品牌曝光度,距离张家栋本人的期待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
而且,此时的鸭鸭羽绒服作为咱们国内的第一羽绒服品牌,当前每天的生产规模,已经可以到四五万件了。
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不管是在产能上还是在原料供应上,都不足对方的十1/10。想要与对方正面竞争,在实力上的确是与对方相差甚远。
不过,面对这样的竞争劣势,张佳栋却有自己的一套应对的办法。
丫丫羽绒服之所以不敢像张家栋他们合作社这样,大张旗鼓的在广州本地的服装批发市场搞促销,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现在的销售渠道已经遍布全国各地。
尤其是许多国营的大商场,还有大商店,在当时其实早就已经引入了他们生产的鸭鸭滑雪衫。
当时这些滑雪衫在这些国营的大商店和商场中,虽然售价并不如张家栋他们合作社生产的夏朵羽绒服高,可是由此而带来的利润却还是非常可观的。
巨大的销量和已经铺开的品牌销售渠道,也让丫丫羽绒服面对张大勇他们合作社服装厂这样的后来竞争者的竞争,有些畏首畏尾的不敢放开拳脚。
生怕因此而影响了自己这个品牌与国营商场和大卖场之间的关系。
可是张家栋他们合多少服装厂就不一样了,现在别看他们只有北京西单商场这么一家合作的国营大商场,在商场里只有一间属于自己品牌的专柜。
可是销售额就已经能够占到鸭鸭羽绒服的十分之一了,既证明了他们下楼羽绒服这个品牌的潜力不说,更重要的是。
作为后起直追的新秀,张佳栋他们的合作社根本也不用担心,让自己合作社服装厂生产的夏朵羽绒服这个品牌,进入广州本地的服装批发市场以后,会因为自己的价格卖的比其他城市的国营大商店便宜,对自己品牌专柜的销售额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对于他们来说,一个新品牌的推广,最重要的是能够让更多的目标客户,尤其是老百姓们了解到他们自己的这个品牌。
不管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先能够通过试穿,的的确确地知晓他们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生产的这款夏朵羽绒服,到底与市面上其他的羽绒服品牌有什么不同之处。
进而通过对比和自己的切身体验,成为张佳栋他们夏朵羽绒服这个品牌的拥护者,顺便将自己的服装品牌推广到全国各地,让越来越多的国内老百姓们都能知道他们合作社服装厂生产的夏朵绒服。
再加上张家栋他们本来成员的数量就少,除了孙丽君和他手下的几个销售员以外,根本就没有专门儿的地推人员,帮助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推广自己的服装品牌。
想要依靠专门的销售人员,一个市一个市地跑遍全国各地搞推广。
在那个交通还并不太发达,交通设施也不算完善,连他们的合作社这样的集体单位,都没有办法购买自己的专门车辆的特殊年代,不管是成本还是投的精力都是巨大的,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划算。
还不如直接像张家栋预想的这样,直接在广州本地的服装批发市场里,开车自己我都是直营的服装批发店。
然后以相对优惠的价格,吸引这些想要赚钱的商贩们,把他们合作社副厂生产的这些羽绒服带到全国各地去。
到时候,即便是他们合作社生产的羽绒服在某些地方卖爆了,张家栋在派孙丽君或者是其他销售员去本地,与当地的国营商店谈合作也不迟。
这样既可以利用最低的成本,动员那些批发商贩们为己所用,又基本不会伤害他们的合作社服装厂好不容易开发出来的夏朵羽绒服这个品牌。
更是方便了张家栋利用广州本地服装批发市场的资源,推广他们合作社服装厂生产的其他服装款式。
就比如这一次他们不然几千里所带来的新款针织衫。
原本那些小商贩们只是因为知道张家栋他们合作社生产的下头羽绒服这个品牌罢了,想要以不到四分之一的零售价格,购买到这些在首都只有其他商场这样的国营大商场才能售卖的品牌货,然后回到他们本地多赚上一笔。
可是,张家栋及时的推销,却让他们合作社服装厂生产的中山也因此而大卖特卖。
介绍一下羽绒服这个品牌,顺便又推广了自己合作者服装厂生产的其他款式的服装,这样滚雪球的操作,其实用不了多久就会帮助张晓东他们合作社服装厂生产的各种款式的服装走向全国的市场。
如此深谋远虑的打法,在当时也只有张家栋这个过来人才能这么轻语的驾轻就熟。
而这些,相对于吕晓晴也加入他们合作社这件事情来说,对于张家栋本人的意义和帮助就更不值得一提了。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国内的服装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的几十年里,国内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名族品牌,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造富神话。
而这些服装大多数在当时,也都和张家栋他们的合作社现在一样,要么是还在从事其他行业的主业。
要么是已经误打误撞的进入了服装产业,却还没有自己的品牌意识,作者替国外那些大牌服装代工的低廉操作。
本身的经营和营销理念,都非常有局限性。
面对张家栋这样的组合拳,那个时代的大部分厂商其实都没有还手之力。
不是有了吕晓晴加入了张家栋他们的合作社以后,更是如虎添翼般的让张家栋多了一个服装领域的专家和天才设计师。
他对国内服装品牌发展史的了解,未来不管是面对任何品牌的挑战,陈家栋都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有吕晓晴的设计,在对方的拳头产品上直接与对方正面竞争,不管是在质量上还是工艺品质上,都占尽先机,一跃而成为未来国内服装产业的大牌厂商。
如此深谋远虑的布局,也就是张家栋这个作为过来人独特的优势。
而这样的优势其实也用不了多久便帮助张总他们合作社的服装厂,完成了一次大逆转。
让原本志在必行,以为自己胜券在握拔,依靠自己国营服装厂的地位,还有最先进的纺织机这样的技术优势,彻底把张家栋他们合作社服装厂扼杀在萌芽状态中的上海服装厂的计划,全都彻底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