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晴跟江锦辞就考试院的方案达成一致后,便开始风风火火地扑入了新的事业。
第二天天还蒙蒙亮,颜晴便找上了曲晓昭,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想开办考试院的事情告诉了曲晓昭,这其中自然是隐瞒了江锦辞的复仇大计,但关于考试院的筹办方向却是说了个一五一十。
曲晓昭被颜晴所展露出来的商业天赋震惊得不行,听到了后半程,一双眼睛甚至已经放射出了迷妹一般的目光。
颜晴原本是打算在彻底交代完以后,再问问曲晓昭愿不愿意加入,跟着她一块儿好好经营这家考试院,可是在曲晓昭的连连点头下,颜晴知道已经没有了询问的必要,直接邀请她跟着自己一起开始筹办。
曲晓昭生在商人家庭,平日里耳濡目染,总归是比寻常人家的小姐更懂一些常理。
因此在一开始的选址上,她甚至还能跟颜晴有来有回地讨论上几句。
“这考试院离市集中心远一些也无妨的,”曲晓昭看着颜晴手里手绘的京城地图侃侃而谈,“对这些考生而言最紧要的就是良好的环境,这选址偏远一些,不仅能够大幅度减少租金,而且也足够僻静,满足那些考生的要求。”
这显然与颜晴的想法不谋而合。
如今这些考生之所以要住在市集,那是因为他们还需要满足日常吃饭和采买,但是等他们住进考试院就不一样了,那里所有的东西一应俱全,完全能够自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小体系,满足他们所有的日常需要。
因此就算选址偏远些,于这些考生而言也没有任何问题。
颜晴和曲晓昭意见一致,因此在选址上根本没有浪费太多的时间,很快就将京郊一座偌大的庄园也承包了下来。
解决了地址这一个大问题后,接下来便是要根据考试院的需求,对庄园原本的布局进行一些调整。
在这个方面,颜晴显然有更多精妙的点子。
这日,她召集曲晓昭和几个工匠在庄园的亭子里相对而坐,指挥道,“我打算将整个考试院分成三个部分,这前两进就是休息区,供考生们平时举办一些诗会以及学习讨论用,最重要的是给他们营造出一个可以慷慨抒发自己情绪的环境,布置需要雅致一点儿。同时,平时用膳的地方也主要集中在这块区域。”
“过了这前面两进就是一处长廊,我们就以这条长廊作为前后的切割,走过长廊便是最主要的学习区,这里最重要的是需要静——所有房间都需要进行重新布置,到时候辛苦各位师傅将他们隔成一个一个小的房间,方便考生们不受干扰地独立学习。”
这就有点儿像是现代的自习室,学生们能够最大程度地做到互不干扰。
曲晓昭和工匠们坐在一旁听着颜晴的规划,都是啧啧称奇,光是代入一下考生的身份,便觉得一阵心动。
颜晴在他们向往的目光中,淡淡一笑,然后指向了最后的一大块区域,“这里就是生活区了。这个地方我们要做出区别来,设置多人宿舍的同时,也要腾出单人套间。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房间,卫浴一定要全部做到位。”
这些工匠师傅曾经帮颜晴做过她家的布置装修,因此对于她口中的一些诸如“卫浴、宿舍”等字眼,多少都是了解的。
只是苦了坐在一旁的曲晓昭,费心劳神地的听了好一会儿,也只能听出个一知半解。
但这事儿也是有好处的。
比如说——
五天后,当考试院开门迎接各路闻声而来的考生时,曲晓昭跟那些考生们一样,切身地体验了一次令人震惊的新奇。
有考生一脸兴奋地跑到了休息区设置的讨论室,惊喜地扬声发问,“你们有没有去食堂看过?”
“食堂?何为食堂?”
“就是用膳之地。”那考生一边说,一边手舞足蹈地比划了起来,“那食堂足足有两个酒楼大堂那么大,正中间摆着十几个桌子,上面呈着各式各样的菜式,酸甜苦辣一应俱全,我们可以在其中自选,,想吃多少就打多少,吃不够还能继续打!”
这些考生来自天南地北。
为了照顾大家的口味,颜晴干脆在考试院里设置了自助餐。
各式各样的菜色都安排了一些,以确保每个人都不会因为饮食习惯上的差异而出现饿肚子的情况发生。
这样的细节让一众考生直接开了眼。
那些因为吃不惯京城菜的外地考生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一个个都撒开腿地往食堂里跑,纷纷给饿了几天的五脏庙打点起来。
然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除了食堂,自习室的布置更让这些以高中为目标的考生两眼放光。
隔间充分地让所有考生享受到了私人的学习空间,同时,在考试院里,所有的笔墨纸砚都是免费供应,这生生可以省去这些考生的一大笔重要开支。
而除了这些,最让他们直呼开眼的,还属自习室旁边的书房。
颜晴为了这些考生,特意收购了一批考试的必备书籍,完整详尽不说,有些还是市面上的孤本。
更有甚者,颜晴还重金聘请了一个老夫子坐镇书房答疑。若考生在学习中碰到任何的问题,都可以直接像夫子请教——这些对于这些考生而言,简直就是珍宝。
有这样的学习环境,有些考生甚至发出感慨:来考试院里学习,真是除了自己,什么都不用带!
到这个时候,大家已经觉得十文钱一天简直是物超所值了。
因此,当这些考生们穿过学习区域来到生活区的时候,他们直接惊掉了眼球。
十文钱一天标配的是八人宿舍,这些考生原本对这多人宿舍并没有抱多大的期望,毕竟之前已经有这么好的条件了,睡觉什么的也没必要太苛刻——
可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这集体宿舍竟然要比他们想象中的好那么多!
这床铺比客栈的还要软,同时在宿舍内还有一张可供八个人共同学习的长桌,油灯常备,笔墨纸砚更是一应俱全。
除此之外,宿舍里还使用了颜晴专门让人定制的水管,使用方便,完全不用他们每日打水洗漱。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还要数放在宿舍里的“自制空调”。
这在炎炎夏日,简直就是必杀技一般的存在。
这些考生活了大半辈子,还不知道这天下竟然还有这么清凉之物。
在这样的环境里躺上一天,整整一天的疲乏都烟消云散,别说是比外面的那些客栈了,就是比家里住得还要舒服!
考生们对考试院的环境赞赏不已,而颜晴却还觉得不够。
为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对考试院的归属感,她甚至还自掏腰包,给每位考生专门定制了统一的服装。
校服穿在身上——
这些考生就像是烙上了考试院的名片,除了让他们在心里升起一股“我属于这里”的强烈认知,甚至随着考试院的名声发酵,还能逐渐培养起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颜晴绞尽脑汁地在各种细节上丰富这些考生的日常生活,加深他们对考试院的感情。
而与此同时,江锦辞也并没有闲下来半分。
在考试院筹办得如火如荼时,江锦辞也开始在脑子里思忖起自己可以拉拢的人才。
从前自己也是求贤若渴,但是却没有豢养这些人才的条件,更无法许诺他们任何。
当初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身无长物的江锦辞才会选择铤而走险想着参军,以命来搏,培养自己的属下。
可现在不一样了。
在颜晴提出创办考试院的那一刻起,江锦辞便已决心开始走文官仕途,参与今年的秋闱。
这些年江锦辞寒窗苦读,自认自身的学识完全能够为自己谋求个一官半职;同时,眼下有偌大的考试院作为自己的背书,他完全可以以此作为筹码,去一一拜访那些曾经让他侧目的同龄英才。
江锦辞一边想,一边将这些人的名字一一落墨在宣纸之上。
而这首当其冲的——
就是他父亲过去的旧部独子——林峰会。
说起这林峰会,江锦辞过往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
他父亲当时虽在军队,但谋的却是文官,林峰会自小便是跟随在他父亲身边长大,身上既有士兵的铮铮傲骨,也有文人不屈的气节。
因此即便当年只有匆匆一面,也让江锦辞对他产生了几分深刻的印象。
只可惜,当年父亲出事儿,林家也受到了牵连,被贬为庶民。
而听说这位曾经惊才绝艳的林家公子,也因此陷入了一蹶不振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