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娃牵着二娃跟着苏锦绣离开供销社的时候忍不住回头又看了几眼柜台里的稿纸,但还是什么也没有说跟着对方回去。
苏锦绣在把小推车推走时主动的将自己买的江米条分享给对方,尽可能不让对方觉得吃亏。
“你总是这么客气。”老板娘笑着接下了东西,还帮着苏锦绣把推车扶正。
“应该的,你也是 在这里做生意的,帮我看东西也不是你的职责。”苏锦绣不喜欢欠别人的东西,不论是钱还是其他的东西。
这段时间她已经能感觉的到变化了。
刚来到这里时买各种生活的必需品都需要先兑换票据在去购买,如今很多东西只要能接受稍微高一点的价格都可以买到。
苏锦绣意识到属于自己的时代即将到来。
大娃和二娃并不知道苏锦绣的想法只是跟在她的身后回了村。
“今个回来的这么早?”村里的钱大娘碰见苏锦绣好奇的打量推车里的东西,在看见里面的本子时恍然大悟,“大娃二娃要去上学,你这个做妈的东西是得准备起来。”
“是啊,所以今天带他们去镇子上买了东西。”苏锦绣附和着,这是她实打实做了的事情,说出来也不会兑事实造成影响,所以她大方的说出来。
村里爱坐在一起做手上活的女人们爱热闹,但凡是村里发生过的事情就没有不被她们讨论的。
苏锦绣对她们向来是井水不犯河水,今天路过也是一样,简单的打个招呼就走。
倒是她们在苏锦绣走远了还在讨论东家长李家短。
“进去吧。”苏锦绣把院子的门打开,让两个孩子进去,自己则是推着车走在后面。
还没坐下,二娃的眼睛就黏在新买的点心上,期望得到一两块打打牙祭。
苏锦绣正准备让两个孩子洗洗手,各自准备上学用的东西就对上了二娃垂涎三尺的表情,颇为无奈的笑笑。
“就这么饿吗?”再回来的路上她还把带的饼子让两个孩子分着吃了,没想到这么快二娃就惦记上了那些点心。
二娃不好意思的低着头,嘟嘟囔囔的说这苏锦绣听不清的话语。
苏锦绣嘴上说着不立理解的话但手还是诚实的打开包着的油纸,给两个孩子抓了几把江米条放在桌子上的小盘子里。
“里面先把本子写好名字,连带着铅笔都收到书包里,明天就要上学了,你们的东西得准备好,等这些事情做完,再吃零食。”
“好,我这就去收拾。”二娃兴奋极了,只是受限于才恢复的双脚并没有一蹦三尺高。
大娃看了苏锦绣一眼,乖乖的和二娃一块进了屋子。
他对苏锦绣的态度变得复杂,各种心思交织在一起让原本喜欢说话的他变得安静了不少。
但是这种改变在村里人看来是好的,如今人人都夸苏锦绣把两个孩子教育的很好,不仅不会像以前那样在村里打其他的小孩,还会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反观徐婉宁在周家的情况,就成了大家鄙夷的对象。
尤其是这段时间周泉外出做生意赚了些钱,给家里添了不少新东西之后,徐婉宁更是飘了,每每遇见都要拉着对方夸赞周泉的厉害。
一开始大家还会附和她,时间长了大家对她只有嫌弃。
没有人会喜欢一个在抬高周泉同时踩别人一脚的炫耀行为。
徐婉宁对此并不难过,甚至认为村民们是在嫉妒她嫁了个有本事的男人。
“你们就是不识货,但凡当初在嫁人之前把眼睛擦亮点也不至于吃这么多的苦。”
她又在田间地头发表言论了,可惜没什么人搭理她。
离周家田地近的几户人家更是在听到徐婉宁开始说话时就往远处挪,看到出来大家都不喜欢和徐婉宁说话。
徐婉宁不会因为没有听而停止,继续说着,“周泉以前是不好,可是他现在厉害啊,每天去镇上做生意,赚的钱比种地可多多了。”
“周泉说等他在多赚点钱就盖大房子,这样我们就不用挤在一起了。这段时间家里吃的都是精米,比之前吃的贵了不少呢...”
诸如此类的话像是竹筒里的豆子,倒出来一个剩下的就跟着下来。
大家都不搭腔,但是都在彼此的眼神里看出了对徐婉宁的不屑。
“明个就开学了,我还得亲自送他们去学校。”徐婉宁想到了自家的两个孩子,眉头不易察觉的皱了一下。
按照上辈子的记忆,周家姐弟在村子里的口碑十分的好大娃二娃一直是大家唾弃的对象,可现在完全反了过来,徐婉宁不明白这当中的缘由,所以每次提起他们免不了一阵头疼。
这件事总算是引起了周围寥寥数人的共鸣。
“你给两个孩子准备好本子铅笔没?”
“在开学两个孩子可得好好上课了。”
“眼看着天就要热了,你最好提前准备饭盒,免得娃娃吃的东西馊掉了。”
徐婉宁被他们问的一脸茫然,上个学而已,哪里需要准备这些东西了?
“上学又不是上战场,这些东西等用的上的时候再买不见行了。”
“这和上战场怎么能一样呢?”钱大娘眼皮一掀,“上学啥都不准备就是浪费钱,你家男人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
“是啊,你赶紧准备起来,等到用的时候在准备就来不及了。”张家婶子同样劝着。
徐婉宁脸色变了变,准备这些东西不花钱啊?
周泉虽然赚了钱但是这些钱又没全到自己的手里,她要是给孩子准备这些岂不是要自掏腰包?
那可不行,她作为为了的富太太口袋里不能没有钱。
“我回去和周泉说说。”她下意识的将事情往周泉的身上推。
众人纷纷摇头。
周母本就和村里相熟的人哭诉说徐婉宁嘴上说为了家里的两个孩子暂时不考虑生育的事情,但是在家里对两个而孩子并不好,她这么做就是和周家不一条心。
之前大家只当是个乐子听听,如今看徐婉宁的样子谁还会那样想呢?
夕阳西斜,农人的一天忙碌即将结束,三三两两的人拿着农具往家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