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重兴满怀喜悦之情,正热切而充满激情地筹备着那座他梦寐以求的城池建设,心中充盈着对未来的无限向往与豪迈壮志。
就在筹备工作如火如荼地推进之际,未过多久,自阳城传来的一则佳音,为他带来了一个更加激动人心的喜讯——在不久的将来,将有两万名身强体健的劳工,不远千里迢迢奔赴遥洲。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劳工皆是血脉相连的唐人后裔!此消息犹如一缕和煦的春风轻轻拂过面颊,令他欣喜得几乎要发狂。
追溯其根源,这些劳工的到来,竟与朱温的一场诡谲阴谋紧密相连。
自朱温得知李星河的存在后,便如坐针毡,终日心神不宁,将李星河视为心头大患,那种感觉犹如芒刺在背,时刻令他痛苦不堪。
于是,心急火燎的他,立即派遣玄冥教中武艺超群的顶尖刺客,前去暗杀李星河,妄图将其彻底铲除,以消除后顾之忧。
然而,这些看似凶悍的刺客,却如同泥牛入海,一去不复返,杳无音讯,仿佛从未存在过一般。
反观李星河,依旧安然无恙,每日都精神抖擞,这情形让朱温越发惶恐不安,心中的怒火也愈发熊熊燃烧。
而后,也不知是朱温身边的幕僚献计献策,还是朱温自己突然灵光一闪,他竟毅然决然地做出了动用十万大军,彻底剿灭盘踞在南方的李唐余孽的决定。
只是,朱温的势力与李星河所辖之地相隔万里,中间更横亘着漠北、高离两大势力,使得陆路进军变得困难重重,几乎难以通行。
朱温虽野心勃勃,却并非鲁莽之人,心中尚存几分理智,深知此路不通,便另寻他径——他决定舍弃陆路,转而走海路,意图以奇兵突袭的方式,跨海直取要害,给李星河来个措手不及。
可惜,朱温麾下并无水军,甚至连精通航海之术的将士都寥寥无几。但他毕竟非同凡响,早已在心中筹谋好了对策。
他暗中派遣自己的心腹密探,小心翼翼地前往高离国,与高离王进行秘密磋商。
在磋商过程中,他许以高离王丰厚的利益,以利益为诱饵,费尽口舌,终于说服高离王派出其精锐海军,协助运送十万大军横渡浩瀚的海洋,直逼公主港,企图一举消灭李星河。
这一计划乍一看,堪称完美无缺,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仿佛无懈可击。
却不知,朱温身边早已被“不良人”安插了奸细。
就在他派遣密探出使高离的那一刻,安南方面与李星河便已将全盘阴谋洞察得清清楚楚。
双方当机立断,迅速决定将计就计,布下一张天罗地网,静静地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
果然,当高离海军载着朱温的十万大军航行至海域中途时,毫无防备地突然遭遇了早已埋伏多时的由罗松正率领的雄壮舰队。
刹那间,海面之上,战鼓雷动,烽烟四起,一场惊心动魄的海战瞬间激烈上演。
这场海战的结局毫无悬念——朱温的十万大军连同高离海军,几乎全军覆灭,所有人都被俘虏,无一幸免。
战后,作为胜利者的安南与李星河,从容不迫地处置这些俘虏:绝大多数俘虏被遣送往南方诸香料岛,他们从此终日在岛上采摘珍稀香料,为新政权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在众多俘虏之中,身强体壮的两万人被精心挑选出来,即将整装待发,送往遥洲,成为黄重兴建设新城的宝贵劳动力。
原本用于征伐的兵力,最终却神奇地转化为了建设的基石,命运之轮就在这般悄无声息中悄然转动,谱写了一曲令人叹为观止的传奇篇章。
黄重听完忍不住仰头哈哈大笑,笑声爽朗而畅快。
片刻后,他眼中闪过一丝好奇,略带疑惑地问道:
“公主港?那是什么地方?李星河的地盘不是一直叫星河港吗?”
来阳闻言,脸上顿时浮现出一抹古怪的神情,随即忍俊不禁,乐呵呵地解释道:
“还不是因为缺钱闹的笑话!李星河欠了饵公主一大笔债,实在周转不开,干脆就把地盘的命名权抵押给了饵公主,这才改名叫‘公主港’了。”
若要论及安南乃至整个大唐,究竟谁最为富有,那无疑非李饵莫属。
李饵自幼便由季伯精心抚养,季伯对她的疼爱,简直视如己出,宠溺到了极致,几乎近于溺爱。
就好像她若是想要天上的星辰,季伯定会想尽办法,绝不可能只给她一轮明月。
然而,令人称赞的是,即便成长于这般万千宠爱的环境中,李饵并未变成那种骄纵任性、目中无人的娇贵公主。
她天性古灵精怪,活泼俏皮,却又怀揣着一颗纯净善良的赤子之心。
自幼年起,她就时常穿梭于四方城的大街小巷。
她带着满城的孩童们尽情嬉戏玩闹,在孩子们心中,她是当之无愧的“大姐头”。
每当听到那稚嫩的嗓音亲昵地唤她一声“大姐头”,她便会真心实意地将这些孩子当作自己的弟妹,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呵护。
要是谁家孩子生病了或是受伤了,她总会亲自带着孩子前往安南大医院,焦急地为孩子诊治;若是谁家孩子饿得饥肠辘辘,她便会温柔地牵着孩子的小手,带他们去品尝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美食;要是看到谁家孩子衣不蔽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她会毫不犹豫地走进店铺,为孩子们挑选崭新又温暖的衣裳。
正是在她默默且坚定的守护之下,无数无依无靠、被亲人狠心遗弃的孤儿,才能够在这风雨飘摇的世间,健康快乐地长大,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饵在行善助人之时,从不凭借自己尊贵的公主身份颐指气使、强取豪夺。
她始终秉持公平交易的原则,凡是她所购买的物品,一定会按照价格如数付钱,从不占别人丝毫便宜。
即便有人出于对她的敬爱,愿意无偿将东西相赠,她也会执意推辞,坚持要用金钱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尊重与谢意。
也正因如此,李饵在安南百姓的心中,早已超越了公主这一身份的界限,俨然成为一位温柔慈悲、能够照亮人间的天使。
她的名字,恰似那春风化雨,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深深地镌刻在万千百姓的心间。
自幼便展现出超凡心智与坚韧品格的李饵,骨子里流淌着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处世风骨。
即便面对视她如掌上明珠、宠爱有加的季伯,她也从不恃宠而骄,更不曾开口索取分文。
在那颗稚嫩却早慧的心灵深处,早已深深扎根下“自立更生”的信念种子,如磐石般坚定,似春苗般蓬勃。
五岁那年,这个聪颖过人、灵气逼人的小姑娘,竟主动向季伯提出一个令人惊叹的提议——以自己工整清秀的毛笔字换取报酬。
从此,晨光熹微、薄雾未散之时,人们便总能看见她端坐于书案前的身影:小小的手掌紧握笔杆,眉宇间透着专注与沉静,在宣纸上一笔一划地书写着梦想与未来。
那些被墨香浸润的日日夜夜,不仅是她人生的第一笔财富积累,更是她用稚嫩双肩扛起责任的起点。
她用一纸一笔,悄然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为一群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点燃了希望的火种。
随着收养的孤儿日益增多,生活的重担如山般压来。
孩子们成长所需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开销,如同连绵不绝的潮水,一次次拍打着这位年幼当家人的肩头。
即便季伯心疼不已,将她的抄写酬劳足足翻了十倍,面对如雪片般飞来的账单,仍显得杯水车薪。
多少个万籁俱寂的深夜,月色如霜,寒风轻拂,季伯总能在书房窗外望见那盏始终未熄的油灯——昏黄的光影中,是她伏案疾书的瘦小身影,倔强而执着,仿佛要将整个世界的重量都扛在肩上。
这一幕,让这位历经沧桑的家伙既倍感欣慰,又心如刀绞。
终于,他毅然决定,倾尽全力为这个善良的孩子铺就一条更为宽广的前行之路。
在季伯这位安南首脑的鼎力扶持下,李饵的事业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
年仅十一岁,她便凭借过人的善良和季伯等人的帮助下,建立起一座令人瞠目结舌的财富帝国。
尤为可贵的是,这一切皆建立在诚信为本、脚踏实地的基础之上,无一丝投机取巧,无半点黑暗与不公。
然而,手握巨资的李饵并未沉溺于奢华享乐,反而将目光投向世间最需要温暖的角落。
她那双清澈如秋水的眼眸,总能敏锐捕捉到人间疾苦;她那颗柔软似春泥的心房,为每一个不幸的故事悄然颤动。
深知她善良本性的季伯,既为她的赤诚欣慰,又为她的付出担忧。
于是,他巧妙地将官方资源与她的仁爱之心融合,开创出“民间资本与政府力量”协同并进的慈善新模式——一种前所未有的公益范式就此诞生。
在这股温暖而强大的合力推动下,一座座承载希望的庇护所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为孤寡老人遮风挡雨的温馨养老院,让弱势女性重拾尊严与技能的手工艺工坊,为残疾人士点亮新生之路的职业培训中心,还有那充满欢笑与温情的孤儿爱心家园。
这些场所,宛如黑夜中的璀璨灯塔,不仅照亮了无数被命运遗弃的生命,更唤醒了社会深处沉睡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