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重讲到动情处,他的声音微微颤抖,目光仿佛穿透了现实的尘埃,投向那尚未诞生却已在他心中巍然矗立的理想之城。
在他的视野中,一座恢弘壮丽、人水共生的都市正从荒芜中拔地而起,砖石间回响着未来的脚步声,河面上荡漾着希望的波光。
那一刻,他脸上浮现出一抹温柔而坚定的微笑,那是属于建造者最纯粹的憧憬——一座城的梦想,正在他手中悄然成形。
来阳静静地凝视着眼前的黄重,此刻的黄重正沉浸于设计构想的激情讲述中,整个人神采飞扬,仿佛被理想之火点燃。
那双眸子熠熠生辉,宛如深邃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其中跃动着炽热而纯粹的光芒,那是一种近乎信仰般的执着,令人心折,也让来阳心头一颤,几乎不忍打断这难得一见的赤诚与热忱。
然而,现实如寒铁般冷酷,不容半分迟疑。
良久,他终究狠下心来,声音低沉而缓慢,仿佛每一个字都压着千钧之重:
“筑城的计划……恐怕得暂且搁置了。”
“啪嗒——”一声清脆的碎裂声骤然划破了室内的宁静,黄重手中的面碗毫无预兆地坠落在地,瓷片四溅,滚烫的汤汁与纠缠的面条泼洒一地,如同他此刻骤然崩塌的心绪。
他整个人如遭雷击,僵立原地,瞳孔剧烈收缩,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震惊。嘴唇微微颤抖,声音几乎是从喉咙深处挤出:
“你说什么?”
来阳神色凝重,深深叹了口气,脚步沉重地向前迈了几步,缓缓将手搭在黄重的肩头。
那只手掌温厚却带着不容回避的重量,仿佛承载着整个时代的重压。
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却透着无法抗拒的无奈与深切的理解:“我明白这对你意味着什么……可眼下局势逼人,我们已无路可退。”
黄重的目光如钉子般死死钉在来阳脸上,一瞬不眨,仿佛要穿透那双眼睛,寻出一丝转圜的余地,一个不同的答案。
可他看到的,只有疲惫、挣扎,以及那份同病相怜的沉重。
“如今本土的局势愈发危急,”
来阳缓缓开口,眉头紧锁,声音里透出难以掩饰的倦意与焦灼。
“遥洲的钢铁供应已几近断绝,前线战事吃紧。我们必须尽快恢复产能,否则整个防线都将动摇。所以……你和你的团队,包括研究所的所有人,必须优先投入高炉的重建工作。只有等生产稳定下来,才有可能重新谈起筑城。”
“可我们不是一直在研发新型高炉吗?”
黄重急切地打断,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焦灼。
“设计方案尚未完成测试,热效率、耐久性都还存在变数,怎么能仓促启用旧型号?这等于倒退十年!”
来阳苦笑一声,轻轻摇头,眼神中掠过一丝苦涩与无力。他压低了嗓音,仿佛怕惊动某种潜伏的危机:
“等不及了……旧型号虽落后,但至少能用。你是不知道那些杀才的手段——若再不恢复生产,他们真敢提着刀,踏平营地,拿我们的人头去祭旗啊。”
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
黄重怔怔地站着,目光从震惊转为沉痛,又从沉痛化作深不见底的沉默。他低头看着地上破碎的瓷片与狼藉的汤汁,仿佛看见了自己多年心血与理想的残影。
良久,他缓缓闭上眼,再睁开时,已是一片清明。
他长叹一声,肩膀微微塌下,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又像是背负起了更沉重的责任。
声音虽低,却坚定如铁:
“我明白了……我服从安排。”
那声音里,有不甘,有遗憾,有理想被现实碾压的隐痛,却也藏着一位工程师最深沉的担当——在风暴之中,依然选择挺身而立,以血肉之躯,托起时代的齿轮。
黄重应允优先修建高炉后,翌日清晨,天还未大亮,晨露还悠悠地挂在草尖上,他便亲自奔赴现场。
在葱郁的山野间,他迈着坚定的步伐,目光敏锐如炬,仔细勘测着每一寸土地,只为寻觅适宜建造高炉的绝佳地点。
他认真考察着地形的起伏、水源的分布以及交通的便利性,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
终于,在一处地势开阔、背山面水的所在,他停下了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笃定,这里,便是他心中理想的高炉选址。
随后,黄重伏案,亲笔绘制出一份详尽的蓝图。
图纸上,线条清晰流畅,布局科学合理,不仅充分兼顾了实用性,还蕴含着极具前瞻性的规划。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大工匠们完成高炉的详细设计图,便可破土动工。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此次大工匠们的效率竟出奇得高。
在铁甲武士那冷峻目光与如刀锋般凌厉的威压之下,平日里那些自恃才高、桀骜不驯,稍有分歧便争执不休的匠人们,竟迅速达成了一致。
仅仅用了短短数日,一份完整且工整严谨的设计图便呈现在众人眼前。
来阳初见这份图纸时,几乎怀疑自己的眼睛——他与这些大工匠共事多年,深知他们的脾性。
这些人个个才高八斗、技艺超群,可也正因如此,他们眼高于顶,极难驾驭。
往常只要涉及技术细节,他们必定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有时还会拳脚相向。
而那些争执,皆源于他们对工艺极致的追求,每一寸结构、每一道工序,都要反复琢磨、推敲。
来阳纵使心中有万般想法,也只能在一旁静静听着,根本插不上半句话。
在安南,这些大工匠无疑是真正的国之重器,地位尊崇至极,受万人敬仰。
即便是来阳这等身份的人,面对他们也恭敬得如同对待长辈,从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以往但凡有工程需要他们出手,来阳必定提前一个月就下达任务,还得好言相求,只求他们能稳步推进。
可即便如此,工期依旧常常一拖再拖。
他们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
“我们出品,必为精品;精益求精,方不负匠心。”
所以,越是复杂的工程,耗费的时间就越久,来阳每每也只能暗自咬牙,却又无可奈何。
然而这一次,大工匠们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交出了成果,这般效率堪称前所未有。
来阳看着手中那份设计图,心中百感交集,五味杂陈,气得几乎要吐血三升——既为他们此次的高效而震惊,又为之前他们的敷衍态度而愤懑。
可他又怎敢像铁甲武士那般,手持利刃去逼迫这些国宝级的匠人呢?只能在心底无声地咆哮,暗自骂个不停。
黄重一接到设计图,当即果断下令开工。
一抵达遥洲,他便雷厉风行地展开行动,迅速将手下的几位部长派遣出去:有的负责对地形进行再次勘测,确保无误;有的马不停蹄地奔赴各地,招募工匠与劳力;还有的全面统筹物资调度,保障供应。
一声令下,整个工程体系便如一台精密运转的齿轮装置,迅速而有序地开始运作起来。
仅仅三天时间,一座崭新的石灰水泥厂与砖厂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第四天,第一窑水泥顺利出炉,那灰白的粉末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工业独有的光泽。
与此同时,地基早已开挖完毕,水泥与砖块刚一到位,高炉的修筑工作便全面铺开。
工程部的成员都是经验老道的土木行家,他们指挥若定,施工现场秩序井然。
不到一个月,一座巍峨雄壮的高炉便稳稳地矗立在遥洲的大地上。
那炉体高耸入云,砖石之间严丝合缝,整个结构稳固得如同山峦一般。
高炉建成当日,来阳亲自督阵,组织首次试炉。随着炉中的炉火渐渐旺盛,炉温不断攀升。
终于,一道炽烈如太阳般的火红铁水,如熔金般从出铁口汹涌奔涌而出,那耀眼的光芒瞬间照亮了在场每个人的面庞。
那一刻,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大气都不敢出,紧接着,爆发出一阵震天的欢呼——高炉合格!铁水纯净,温度达标,完全具备炼钢能力!
铁甲武士们那一直冷若冰霜的面容,此刻终于有所缓和。
他们不再用那杀意凛然的目光扫视众人,不再时刻紧紧握着刀柄,眼神也不再如刀般在他人的要害处游移。
他们的姿态终于多了一丝人性的温度,仿佛一直压在心头的那块巨石,终于落了地。
自此,一座座高炉在遥洲的大地上接连重建起来,那沉寂已久的炉火重新熊熊燃起。
积压许久的铁矿与煤炭,如江河奔腾般源源不断地投入炉中,瞬间化作滚滚铁流。
停工已久的工人们也纷纷重返岗位,锤声、号子声、机械轰鸣声再次在山谷间回荡。
曾经笼罩在众人头顶的阴霾彻底烟消云散,遥洲重新恢复了繁忙而有序的节奏,空气中弥漫着希望与生机的气息——那是一种久违的、专属于钢铁与火焰的平和氛围。
当然最开心的还是黄重,高炉修筑好后,他终于可以开始筑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