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刘稳
手残薪作者2025-08-22 11:443,100

  当岭南节度使刘稳毅然决然,无视麾下臣僚的劝阻,亲自统帅二十万雄师,誓师出征剿灭叛贼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岭南地区随之沸腾起来,各方势力纷纷响应。

  众多有识之士皆洞悉,刘稳此举,其志非仅在于荡平侵扰疆土的贼寇,更深层之意,乃是欲借叛军所辟之路,顺势反攻黔州,以图更大的版图。

  毕竟,作为一方霸主,刘稳与黔州节度使季伯一般,皆在实力壮大后,对周边疆土虎视眈眈,心怀觊觎。

  这些智者洞悉刘节度使的宏图大略后,非但未加阻挠,反而纷纷慷慨解囊,鼎力相助,不仅出人出力,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度与慷慨,全然不见往昔斤斤计较之态。

  此中缘由,实则浅显易懂:非独刘稳一人认为岭南之地偏狭,难以承载其鸿鹄之志,岭南但凡稍有实力之辈,皆怀揣着远离此偏远之地,奔赴中原,寻求更为辽阔发展天地的梦想。

  岭南,终究远离了繁华的中原腹地,让人心生不满,渴望突破束缚,展翅高飞。

  当众人心灵契合,共赴同一愿景,岭南的各大显赫家族纷纷倾囊相助,与刘稳携手并进。

  这一融合,使得岭南的各方力量犹如百川归海,汇聚成一股不可小觑的磅礴之势。

  在这波澜壮阔的变革中,身为岭南节度使的刘稳,其感受尤为深切。

  昔日,他行事常需顾及世家颜面,每有决策,必先与诸世家商讨斟酌。

  而今,他却能心随意动,挥洒自如,无需再为世俗眼光所累,更无人在旁掣肘,阻其前行之路。

  财源广进,粮草丰盈,兵马强壮,刘稳终于领略到了身为一方霸主,手握重权,一言九鼎的滋味了。

  忆往昔,刘稳身为岭南节度使,可谓是岭南这片土地名义上的一方之主。

  然而,事实上他的处境却极为憋屈。他的每一步走的都可谓是如履薄冰,极为艰难。

  岭南之地,早已被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牢牢盘踞,他们的势力如同参天大树,根系遍布,枝叶繁茂,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世家的影子。

  这些世家历经数百年风雨,早已在岭南的各个领域布下了天罗地网,一旦他们不愿配合,刘稳便如同困兽之斗,处处掣肘,难以施展拳脚。

  初来乍到之时,刘稳也曾怀揣壮志,意图从世家手中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然而,他很快便发现,这并非易事。

  每当他对世家稍有动作,便如同触动了敏感的神经,立刻遭到强烈的反噬。

  世家之人联手施压,处处设障,使得刘稳举步维艰,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牵制与抵抗。

  在那段最为黑暗的日子里,刘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恐惧。

  他不敢在城中随意走动,生怕成为世家报复的目标。

  于是,他只能整日藏匿于军营之中,由亲卫层层守护,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感到一丝安心。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便紧紧抱着佩刀入睡,那份孤独与无助,至今仍让他心有余悸。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稳逐渐意识到,与世家硬碰硬并非明智之举。

  于是,他选择了妥协与退让,向世家低头认输。

  这一决定虽然让他暂时摆脱了困境,但也让他深感屈辱与不甘。

  他仿佛成为了世家手中的一枚棋子,任由他们摆布。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变数。

  就在刘稳几乎要放弃希望之际,转机悄然降临。

  他意外地获得了自己从未敢想的权势与地位。

  这份突如其来的惊喜让他几乎要纵情狂笑出来。

  他深知这一切来之不易,也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他暗暗发誓,要好好利用这份权势为自己谋取更多的福祉。

  因此,刘稳非但不急于与罗松正交锋,反而刻意放慢了行军的节奏,甚至不惜绕道而行,沿途造访各大城池,以彰显其存在,旨在吸引各方势力对其进行投资,进而谋求更为丰厚的利益。

  刘稳此番筹谋,虽难以遁形于世家的洞察之下,且他亦无意遮掩,反而坦然处之。

  他深知自己在世家眼中的分量,正是这份自知之明,赋予了他行事的底气与魄力。

  果不其然,世家们对刘稳的心思洞若观火,非但未加阻挠,反而主动助力,为其摇旗呐喊,更引荐其他世家,共襄盛举,力劝群英汇聚,共同扶持刘稳。

  此番作为,使得刘稳的实力在短时间内再次飙升,其麾下不仅汇聚了二十万精锐之师,更兼十余万家世私军的鼎力相助。

  至于粮草军饷与各类物资,更是堆积如山,难以计数。

  尤为关键的是,在刘稳与世家的携手推动下,刘稳之名在岭南之地迅速传扬开来,其声望之隆,几至家喻户晓,无人不晓之境。

  在心理学的广阔领域中,存在着一个有趣的概念——“注意盲视”,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心理的一种倾向:当我们全神贯注于某一任务或特定信息时,周遭那些同样显著的刺激与信息,却往往被我们的意识所忽略,如同隐身于无形。

  此刻,当众人的目光如聚光灯般紧紧锁定在刘节度使的辉煌上时,那些细微而重要的变化,便如同夜空中黯淡的星辰,难以在人们的视线中激起波澜。

  譬如,罗松正在短短一日之内,便以雷霆万钧之势夺取了石岩城,而后的短短十日内,他又如同秋风扫落叶般,接连攻占了沙井与福永两座城池。

  他采用的战术,在这三场战役中如出一辙,展现出了惊人的策略一致性与执行力。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罗松正在攻克石岩城后,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了一个震惊天下的决策——他无视了城内世家大族、平民百姓乃至氓流匠人的存在,以铁腕手段将他们全部驱逐出城,这一行为无疑是对人性与道德的极大挑战。

  尽管有人试图站出来抗议,但罗松正却并未选择以理服人,而是依仗武力,强行推行其意志。

  最终,百姓们只能在绝望中四散奔逃,其中大部分人涌向了邻近的福永与沙井二城,寻求一丝庇护。

  然而,罗松正就是故意逼老百姓这么做的。

  他派遣手下伪装成流民,混入这些逃难的人群之中,静待时机。

  当罗松正的大军兵临城下时,这些潜伏的内应便会强行打开一面城门,与城外的大军里应外合,轻易地攻破了福永与沙井的防线。

  就这样,罗松正几乎未费吹灰之力,便又连下两城。

  而那些被无情驱逐的百姓们,他们的命运却并未因此得到改善。

  罗松正再次将他们驱赶出城,迫使他们涌入刘稳的地盘。

  这一举动,不仅加剧了当地的社会动荡与不安,更为罗松正自己争取到了宝贵的战略时间。

  这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战术与冷酷无情的手段,无疑让罗松正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令人畏惧的军事将领之一。

  石岩城,岭南之雄,巍峨矗立于崇山峻岭间,其势如虹,尽显军城之威。

  此城非为繁华而生,乃是为控抑岭南南北两域、守护疆土而建,每一砖一瓦皆浸透着铁血与坚韧。

  观其地理位置,石岩城坐拥天险,关隘重重,犹如一道铜墙铁壁,横亘于敌我之间。

  山川险峻,道路崎岖,使得敌人难以接近,即便勉强来犯,也必将在城下折戟沉沙。

  城池四周,峭壁如削,云雾缭绕,更添几分神秘与庄严。

  再论其建筑之坚固,石岩城以青石为基,以匠心独运之技艺筑就。

  城墙高耸入云,厚实无比,箭楼林立,烽火台相望,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城内街巷纵横,房屋错落有致,皆以青石铺就,既显古朴之美,又具实用之便。

  即便是历经风雨侵蚀、战火摧残,石岩城依然屹立不倒,见证了无数英雄儿女的英勇抗敌。

  石岩城之名,不仅因其地理位置之险要、建筑之坚固而著称于世,更因其在历史上的辉煌战绩而声名远播。

  自建城以来,它便成为了岭南地区的重要军事重镇,多次抵御外敌入侵,保卫了一方安宁。

  无数将士在这里浴血奋战、马革裹尸,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成就了石岩城的地位。

  当初罗松正能够一日攻破石岩城,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运气以及他那果敢的智谋。

  然而,这样的机遇恐怕难以再度降临。

  当罗松正立于石岩城的城头之上,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深感幸运的慨叹。

  倘若要让罗松正光明正大地率领军队来攻打此城,若没有十万大军,再加上充足的粮草和完备的攻城器械,他定然是不会前来攻打石岩城的。

  只因石岩城只要有五万大军驻守防御,便足以抵御百万大军的进攻。

  只可惜当下罗松正仅有一万人马,而他所要面对的却是将近五十万的大军。

  并且,对方钱粮充足,物资充裕,就连攻城器械也一应俱全。在这般敌我力量悬殊的大战面前,罗松正却并未过度忧虑。

  一方面,石岩城着实易守难攻;另一方面,他手中握有地雷,这种战争神器他一直期望能在一个关键的场合加以运用,如今他认为时机已到。

继续阅读:第105章:手雷初响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从同福客栈开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