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恒强?不见得吧!”
季伯听闻不良帅所言,却颇不以为然,开口道:
“上古圣王强大否?他们的子嗣现今何在?他们的帝国现今何在?秦皇汉武强盛否?他们现今何在?他们的王朝现今何在?”
季伯一挥衣袖说道:
“皆已化作黄土矣。”
不良帅亦已恢复往昔冷漠,其声音自面具中传出,饱含沧桑之感:
“秦皇汉武已然逝去,这广袤大地上无数英杰豪杰纷涌而出,或名载史册,或默默无名,皆已化为虚空。”
不良帅望向远方那轮红日,毫无情感地言道:
“众人皆会仰望天空,追逐着那太阳,然又有几人会在意这大地上如野草般的平民百姓呢。秦皇汉武已逝百年,却至今让人神往,可又有谁记得万千平民呢。”
“千古风流,悠悠青史,几时会提笔百姓。”
不良帅的声音变得悠远,仿若从历史长河悠悠传来。
“你或许当下认为自己能够改变天下,能够重整山河,但最终你会知晓,天助自助之人,这个世界便是如此,弱肉强食,强者恒强。诸般种种,早已天定。”
季伯却面带笑意地说道:
“倘若一切早已天定,大帅又在作何呢?”
不良帅听闻此言,微微一怔,继而哈哈大笑道:
“有趣,着实有趣,数百年来,你是唯一令本帅有些无言以对之人。”
不良帅的笑声恰似春雷,响彻四野,惊起无数鸟雀,不过须臾,不良帅便止住了笑声,他伸出手掌,仿若将太阳握于手中,极其霸道地说道:
“当今之天下,我乃至强,我即天道!”
季伯始终保持着微笑,他与不良帅皆心知肚明,他们这类人绝不会被他人的言辞所影响。
他们所选定的道路,即便遭受千夫所指,为天地所不容,他们也定会坚定地走下去。不良帅望着从容淡定的季伯,眼神中蕴含着复杂的情绪,有欣赏,亦有惋惜。
然而,不良帅并未多言,他有一种预感,此人非同凡响,必定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不良帅言道:
“唐士旻,陈彦谦不会与杨思远一同出兵围攻于你,莫要让我失望。”
言罢,不良帅身形如鬼魅般一闪,瞬间便出现在百步之外,眨眼间已然离开了凌云崖。
季伯不禁惊愕,以他的实力,也仅仅只能看到不良帅的一抹残影,由此可见不良帅的速度之快,已臻化境。随着不良帅的离去,季伯这才如释重负地长舒了一口气。
面对不良帅,季伯着实无法做到如表面那般泰然自若,他内心的紧张程度,可谓是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儿。
季伯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他清楚,不良帅在短期内不会与他为敌,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良帅都将会是他的盟友。
只因他给不良帅营造了一个错觉,让不良帅误以为季伯的目标与他一致,皆是重现盛世。而这的确也是季伯的目标,只不过不良帅所期望的盛世是贞观之治、天宝盛世。
而季伯想要重现的盛世,是千年之后的那个人人都能吃饱穿暖,餐桌上鱼、肉俱全,老人得以安享晚年,幼儿能够接受良好教育,天空中的飞机能够日行千里,朝游北海暮苍梧,地面上的高铁风驰电掣,朝迟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能够上至九天揽月,下至五洋捉鳖,科技大暴发的辉煌盛世。
季伯轻声呢喃道:
“见识过了那般的盛世,贞观、天宝之盛世又何足挂齿。”
季伯觅得一方磐石,轻轻拂去其上尘埃,随后悠然自得地端坐其上。
不良帅临别之际的言辞,为季伯揭示了两重深意。
其一,他无需再为唐士旻、陈彦谦、杨思远这三位节度使的联合攻势而忧心忡忡,因不良帅已承诺将出手解决唐士旻与陈彦谦之患,届时,他仅需独力应对杨思远一方,这无疑是一大喜讯,极大地缓解了季伯一方的压力与困境。
其二,此番对话更让季伯深刻体会到了不良人的可怕之处,他们如同阴影般潜伏于每一位诸侯身旁,天下之事皆在他们的掌握之中,此情此景,令人不寒而栗,心生畏惧!然而,季伯心中亦暗自庆幸,自己与这神秘莫测的不良人之间,幸得非敌非仇,否则,恐怕连梦中也难以安宁,终日将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
季伯的目光深深锁定在那变幻莫测、聚散无定的云朵之上,再度沉浸于浓烈的思乡情绪之中。
与不良帅的深刻对话后,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自己诞生的那片土地。
在那个世界,他浑浑噩噩地虚度了二十八个春秋,既无显赫的成就可夸耀,也无特别眷恋之物能牵绊。
这二十八年的现世生活,于他而言,平淡得如同无味的清水。
自幼成绩平平,相貌亦无过人之处,他默默无闻地完成了高中的学业后便步入了社会。
多年的职场生涯,他始终未能脱颖而出,只是浑浑噩噩地度日,岁月悄然流逝,却未能在他的钱包里留下多少痕迹,更未能为他带来爱情的甜蜜。
唯一的“收获”,或许便是那双因过度用眼而患上的散光之眼。
而父母的身体康健,更是让他无需背负赡养的重担,却也让他感到一丝孤独与无助。
在原世界中,他仿佛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尘埃,无人问津。
然而,一次见义勇为的行动,却意外地让他穿越到了那个充满武侠色彩的异世界,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初时,季伯满心欢喜,甚至乐不思蜀。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越来越频繁地回忆起那个平凡却真实的原世界。
无数个寂静的夜晚,他都在梦中重返故土,然而每当梦醒时分,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空虚与惆怅。
此刻,他深刻体会到了那句“故乡容不下年轻人躁动的梦想,他乡容不下我不安的灵魂”的深意。
回想起曾经学习《乡愁》时的情景,季伯不禁哑然失笑。
那时的他总以为作者过于多愁善感,而今重读此诗,他却感同身受,终于领悟到了那份深藏于字里行间的思乡之情。
季伯忍不住念诵了起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