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季伯的势力从雾蒙山向外扩张之后,杨思远等几人便开始留意起季伯来。
然而,彼时他们的精力皆被诸事牵制,着实无暇应对季伯,致使季伯得以趁机发展壮大。
待三大节度使腾出空来,欲收拾季伯时,季伯已然成长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三大节度使中无人有把握独自将其拿下,于是三方决定联手,共同谋划征讨季伯之事。
但众人皆知,人多易生乱,这三位节度使在谁先出兵、战后利益分配等问题上锱铢必较,互不相让,争执得面红耳赤。
最终,当三大节度使商议好一切时,一个月的时间已然过去。几位节度使各自返回属地,由距离较近的节度使杨思远率先发起攻击。
杨思远随即召集部下,筹备粮草,忙碌了两个月之后,率领着自己的三十二万大军,对外号称五十万,浩浩荡荡地杀向季伯。
而季伯也早已备好十七万大军,严阵以待!
在大唐东南的黔州道中,有一处无名平地。
在此地,季伯所率的十七万大军,与杨思远统领的三十二万大军相互对峙。
双方皆清楚,当下之天下,早已不顾及礼义廉耻、仁义道德。
倘若他们无法迅速终结这场战争,一旦陷入胶着状态,周遭诸侯必定会趁机侵袭。
正因如此,季伯和杨思远心有灵犀般地倾尽所有,全军出动,力求一战定胜负,双方皆派出精锐部队,只待大战开启。
季伯在主帐中接见了杨思远的使者。
在这个时代,众人皆知,仅凭言辞难以使他人投降,但依旧会派遣使者前去劝降。
此刻,季伯耳边,杨思远的那位使臣正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演讲着。
然而,季伯却毫无倾听之意,他头也不抬,专注地看着手中的情报。
这是通过不良人消息网获取的杨思远大军的详细情况:杨思远发兵三十二万,对外宣称五十万,实则精锐仅有七万,上过战场的老兵十万有余,其余皆为未上过战场的青壮年。
然而,季伯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杨思远的七万精锐虽不像季伯那般全员身披甲胄、武装完备,但这七万精锐乃是杨思远麾下历经百战、劫后余生的老兵所组成,个个皆为悍勇善战之辈。
尤为让季伯心存忌惮的,是杨思远手下拥有一支万余人的骑兵。
据消息所述,这万余骑兵只能算作是骑着马的步兵,他们的战术为骑马冲锋,既不会在马上射箭,也无法做到全员配合如一。
不过,季伯心里很清楚,四条腿的马无论如何都要比两条腿的人速度快,骑兵最大的优势便在于其速度。
这万余骑兵一旦发动攻击,哪怕是以与季伯同归于尽的撞阵方式,季伯也需付出巨大代价,方能将这支骑兵消灭。
万余骑兵一旦奔腾起来,季伯光是想想,便能勾勒出那万马奔腾、势不可挡的骇人场景。
季伯忽地抬头,望向这位一进入季伯军营,便始终怒目横眉的使者,言道:
“杨节度使难道不知季某手中大炮的威力吗?”
使者仰天大笑,却依旧怒目而视,道:
“哈哈哈,那区区只能发动三次,射程不过百步的无用之物,有何可惧!”
季伯听后,微微点头,继续低头阅览消息,心中却是欣喜异常。
当下的大炮因技术所限,确实只能发射三次,三次过后,大炮的炮管便会因高温而熔变形,况且开花弹的射程着实不远,此并非什么秘密,这也是季伯有意散布的消息,而他的系统空间中可是存有更为先进的大炮。
季伯心头忽然闪过一计,或许能够以大炮为饵,让杨思远的骑兵陷入陷阱,致其于死地。
季伯想到此处,已然有了盘算。
他抬头看着那依旧怒目而视、慷慨激昂的使者,摆摆手说道:
“罢了,你也不必多费口舌,回去告知杨思远,三日之后,咱们在战场上一决生死!”
使者冷哼一声,依旧带着那怒目而视的神情离开了。
待杨思远的使者离去之后,众人方才纷纷发表意见。
张咬金等人骂骂咧咧,叫嚷着要将那使者斩杀,扬言要踏平杨思远的大军之类的话。
季伯对此直接选择了无视,而吕文轩则陷入了沉思之中。当下,季伯手下能征善战的猛将并不匮乏,然而深谙谋略的文臣却为数不多。
吕文轩便是季伯麾下少有的既懂谋略又晓兵事的文臣,尤其是李半仙去教导学生之后,在季伯的文臣当中,吕文轩更是首屈一指。
季伯自然清楚吕文轩在思考何事,他轻咳一声,制止了张咬金等人的喧闹,随后看向吕文轩问道:
“文轩可是在为火炮之事忧心?”
吕文轩点头应道:
“正是,天王南征北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虽说仅动用了数次火炮,但其威力之强大,在下认为无人胆敢轻视。杨思远能够成为节度使,且多年屹立不倒,绝非平庸之辈。如今他已然知晓了火炮的秘密,恐怕会对这场战事产生不利影响。”
季伯认同地点了点头,吕文轩的分析很是在理,他自己也有过这方面的揣测。
季伯言道:
“火炮发射三发之后,就需要等待其降温,方可继续使用,这个时间至少需要一盏茶(十分钟)之久。倘若我是杨思远,定会趁机摧毁火炮,或者夺取火炮,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唯有骑兵了。”
季伯言毕,吕文轩眼中掠过一抹光亮,季伯见此,亦展露出笑颜。
他麾下可堪大用的文臣寥寥,故而对吕文轩颇为看重,亦乐意对其加以提点,助其迅速成长。季伯接着说道:
“我欲以火炮为饵,歼灭杨思远的骑兵。”
吕文轩当即领会了季伯的意图,开始推算其可行性。
此时,身为季伯手下炮兵营统领的牛大,略显心疼地说道:
“天王,我那……”
季伯未待牛大把话说完,便摆了摆手道:
“你那些大炮,缺一门我便赔你一门崭新的。”
牛大听后,这才嘿嘿笑着退下了。
季伯又将目光投向骑射营的牛虎、牛豹,二人径直拱手作揖,信誓旦旦地保证,他们能够击溃杨思远的万余骑兵,季伯对此亦信心十足。
自古以来,骑兵这一兵种向来耗费巨资。
养马所需费用颇高,而训练出合格的骑兵则更是需要大量钱财与时间。
骑兵并非仅仅懂得骑马便可,还需达到人马合一的境界。
中原地区自古以来便马匹匮乏,骑兵因而显得尤为珍贵,特别是在东南之地,骑兵更是稀缺之极。
杨思远即便耗尽家财,也仅能培育出万余骑兵,而这些骑兵说实话,不过是仅会骑马冲锋的步兵罢了。
然而,季伯手下的骑兵配备有马镫,能够使骑兵如同草原上的骑兵一般,在马背上灵活自如地运动,甚至可以在骑行中射箭。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又怎会战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