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人一上万,无边无沿。”
而今,杨思远麾下三十余万大军与季伯统领的十余万众,在广袤的战场上对峙,其势之盛,犹如双峰对峙,巨浪滔天,仿佛能吞噬世间万物。
尽管季伯一方兵力稍逊,却以独特的“Y”字阵型排列。
季伯此次出征,可谓是倾尽家底,誓要一战定乾坤。
观其军中,即便是最普通的士卒,也皆披两当甲,戴铁盔,执长矛,步伐坚定,士气高昂,颇有几分强兵之姿。
军中老卒带新人的制度,更是让新兵迅速融入战场,军阵之中,令行禁止,井然有序,无疑为这场大战增添了几分胜算。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季伯麾下的精锐刀盾军,他们如同钢铁长城,屹立于新卒之前。
这些历经战火洗礼的老兵,身着明光铠,左手长枪如林,右手圆盾如铁壁,严阵以待,只待一声令下,便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而在这刀盾军之后,则是三百重甲营的勇士们。
他们人数虽少,却个个身披山文铁甲,手持斩马刀,犹如三百尊铁塔,静静矗立于阵前。
那山文铁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冷冽的光芒,让人不禁心生寒意,更添几分敬畏。
这三百勇士,无疑是季伯军中的定海神针,他们的存在,让敌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更令人瞩目的是,在重甲营两侧的土坡上,无数门大炮以“V”字斜斜排开,炮口直指敌阵。
季伯深知火炮之威,故而取消了传统的弓箭手配置,转而让炮兵成为战场上的主角。
此举不仅提升了火力的持续性和威力,更节省了宝贵的训练资源。
毕竟,培养一名优秀的弓箭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一名训练有素的炮兵则能在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至于那些被编入骑射营的弓箭手们,他们则在战场上发挥着高机动性的优势,与骑兵配合无间,成为了战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骑射营的设立,无疑让季伯的军队在战术上更加灵活多变,也为其在战场上赢得了更多的主动权。
在那广袤无垠的战场上,对面矗立的,是杨思远麾下的三十二万雄师,其气势之磅礴,犹如山岳般不可撼动,仅是远远观望,便足以让人心生敬畏。
这军阵,巧妙布局成“品”字形,与季伯那边精锐前置的策略截然不同,杨思远却别出心裁,将二十万新兵置于前沿,这些新兵,衣衫褴褛,面容上写满了疲惫与绝望,仿佛是被命运抛弃的棋子,被推向前方,成为那冷酷战场上的牺牲品。
这些新兵,老幼皆有,他们手中的“武器”,不过是削尖的木棍,有的甚至是两手空空,与身后那些装备精良的精锐部队形成了鲜明对比。
显然,他们不过是杨思远为了消耗季伯一方弹药而精心布置的“炮灰”,连最基本的铠甲与武器都不曾赐予,只因他们的命运,早已被定格在那无尽的黑暗中。
他们的眼神空洞,面色苍白,仿佛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的结局,却又无力反抗,只能默默地聚集在一起,等待着那送死的军令。
这份无奈与绝望,如同寒风中的烛火,摇摇欲坠,却又顽强地燃烧着。
而在这些“炮灰”之后,才是杨思远的真正精锐——十二万重装步兵。
他们身着各式各样的甲胄,从隋朝开皇时代的古朴样式到隋唐以来的各种创新设计,应有尽有,虽然以布甲为主,但在这乱世之中,能够让如此庞大的军队统一着装,已足以彰显杨思远的非凡实力与深厚底蕴。
再看两翼,万余骑兵如同钢铁洪流,静静地伫立于战场边缘,有几队骑兵或策马奔腾,或纵横穿梭,不断传递着来自指挥中枢的命令与指令,确保整个军阵的协调与高效运转。
这些骑兵,不仅是杨思远手中的利剑,更是他掌控全局、决胜千里的关键所在。
东方,一轮大日喷薄而出,尽情挥洒着它的光与热。
此时此刻,杨思远所率的雄师,犹如一股势不可挡的汹涌洪流,伴随着战鼓的阵阵轰鸣,澎湃起无尽的昂扬战意。
那二十万“炮灰”,在经验丰富的老兵鞭策之下,步伐虽略显迟缓,却异常坚定,毅然踏上了这条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征程。
杨思远,这位饱经战火淬炼的老将,对兵法之道了如指掌。
他巧妙地将东方初升的太阳视作天然的助力,让那刺眼的光芒化作自己无形的坚盾,致使季伯一方的将士们不得不眯起双眼,视线受到阻碍,此乃他精心谋划的重要一环。
他深切知晓,在战场上,天时地利常常能够左右胜负的走向,而他,正在巧妙地借助这一切因素。
面对杨思远的步步进逼,季伯一方并未消极以待。
他们迅速做出反应,先是射出一轮精准的测距箭,为后续的战斗进行着细致周全的准备。
紧接着,士兵们纷纷以丝巾蒙住面庞,以此抵御阳光的侵扰,充分展现出了高度的纪律性和出色的应变能力。
他们耐心等待时机,宛如蛰伏的猎豹,只等猎物落入陷阱的瞬间。
随着杨思远的大军穿过测距箭的覆盖区域,一场扣人心弦的激烈对决即将拉开帷幕。
在那漆黑的炮口之下,处于最前线的“炮灰”们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沉重压迫感。
他们当中,有饱经世事沧桑的老人,在死亡的威胁面前,眼中流露出无奈与绝望的神色,泪光闪烁;也有初次踏上战场的少年,稚嫩的面庞上挂满了恐惧与悲伤的泪水。
数万人的哭泣之声汇聚成一曲悲壮的乐章,在天地之间悠悠回荡。
然而,在这绝望与恐惧的氛围之中,同样交织着不屈的抗争。
有人妄图挣脱命运的束缚,逃离这永无止境的杀戮,可他们的努力却犹如螳臂当车,转瞬间便被后方精锐兵士的冷箭无情终结。
余下的士卒,只得在无尽的逼迫之下,继续着这场看不到希望的前行之路。
他们的身影在晨曦中被拉长,显得格外孤寂与悲壮。
在季伯的大军之中,季伯立于高台之上,眼神冷漠地凝视着眼前的场景。
战争,向来都不是伟大且光荣的,它如同一台无情的绞肉机,充斥着血腥,疯狂地吞噬着血肉。
在这战场上,不存在仁慈,亦没有道德可言,有的只是最为简单的你死我活。
季伯绝不会心慈手软,只要对方进入射程范围,他便会果断下令开炮。
因为他必须取得胜利,这不仅是为了他自己,更是为了他身后的所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