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天下乱相
手残薪作者2025-08-22 11:383,188

  随着安南与五路联军的战事持续之下,本应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安南国内,却如同黑暗中骤然升起的一颗璀璨星辰,展现出一幅前所未有、震撼人心的团结壮丽画卷。

  大街小巷之间,民众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不分男女老幼,万众一心,全力以赴地为战事奔走操劳,齐心协力共御外敌。

  铁匠铺内,炉火熊熊燃烧,工匠们昼夜不停地锻造兵器,火星四溅间映照出他们坚毅的面庞,那专注而炽热的眼神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对家园的守护信念与不屈意志;田间地头,农民们挥汗如雨,加紧耕作,将一筐筐满载希望与力量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军营,他们深知,这是前线将士奋勇杀敌的动力源泉,更是赢得胜利的关键保障。

  这种为了共同目标而众志成城、携手奋战的场面,宛如一双无形而有力的大手,紧紧地将这个新兴势力凝聚在一起,使其愈发坚不可摧,犹如钢铁长城一般牢不可破。

  与之形成鲜明且极具讽刺意味的是,那些坐拥广袤疆域、兵力数倍于安南的五道诸侯联军,表面看似气势汹汹、兵强马壮,实则内部早已暗流涌动、裂痕频现,犹如一座外表金碧辉煌、内里根基松动的高楼大厦,随时可能轰然倒塌。

  而最终压垮这支联军的最后一根稻草,竟是天下公认实力最强的梁、晋、岐三国的突然背刺。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将联军原本精心部署的战略打得支离破碎,彻底瓦解了其作战体系。

  安南的迅速崛起,无疑是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令各方诸侯深感威胁,惶恐不安,如芒刺在背。

  正是这份深深的恐惧与忌惮,促使五道诸侯不得不暂时搁置彼此之间积怨已久的恩怨情仇,勉强拼凑起一支联军,气势汹汹地直扑安南而来。

  即便是与安南并无直接接壤的梁、晋、岐三国,也敏锐察觉到这个新兴势力所潜藏的巨大潜力与未来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

  起初,三国之间心照不宣,默许甚至暗中支持联军行动,试图借他人之手遏制安南的扩张势头。

  然而,随着战局陷入僵持,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悄然流逝,三国国内也开始出现分歧与质疑之声。

  尤以梁国为甚。

  其君主朱温及其麾下将领,皆以贪婪残暴、嗜杀成性而闻名于世。

  他们目光短浅,如井底之蛙,只看得见眼前蝇头小利,却忽视了长远战略大局。

  在安南与不良人的巧妙布局与精心诱导之下,这些贪图利益的将领纷纷向朱温进言,谄媚之词如蜜糖般甜腻:

  “主公,如今吴国主力远征在外,河南道与淮南道防务空虚,犹如敞开大门的宝库,正是吞并吴国的千载良机!”

  朱温本就生性多疑、优柔寡断,面对如此诱惑,更是举棋不定,在联盟承诺与现实利益之间反复权衡。

  而他最宠爱的妃子们,在收受了安南进献的珍稀香水与华美丝绸之后,都被迷得神魂颠倒,日日在朱温枕边吹着温柔的“耳边风”,软语劝说。

  终于,在利益诱惑的推动下,朱温毅然撕毁盟约,悍然出兵攻伐吴国。

  可怜那防御空虚的吴国,面对如狼似虎的梁军,几乎毫无还手之力,犹如待宰羔羊般束手无策,很快便全境沦陷。

  梁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吴王满门惨遭屠戮,整个国家顿时陷入血海之中,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这一变故,犹如点燃了早已埋藏多年的火药桶,瞬间引爆了一场席卷中原的连锁反应。

  岐国见状,当机立断,以雷霆之势出兵吞并凉州六谷部,旋即大军南下,势如破竹,接连攻克蜀国数座城池。

  所过之地,守军望风披靡,百姓惶恐逃散,蜀国上下陷入一片混乱与恐慌之中。

  晋国亦不甘落后,兵分两路展开攻势。

  晋王义子李嗣源亲率通文馆及五万精锐,如一把寒光凛冽的利刃直插燕国腹地,燕军节节败退,顷刻之间便告覆灭。

  而晋王世子李存勖更展露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与非凡的统帅气魄,亲率十五万大军如猛虎下山般横扫党项全境,并顺势挥师北上,一举夺取梁国北部大半疆土,将晋国的边境线迅速推进至岐国新占的凉州地区。

  这一系列突如其来的战局变化,迫使岐国不得不暂停伐蜀计划,紧急调兵遣将,加强边境防线,以防晋国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愤怒至极的梁国岂能善罢甘休?朱温盛怒之下再度发兵复仇,妄图夺回失地、一雪前耻。

  然而此时的梁军士气低迷、军心涣散,早已不复昔日之勇;反观李存勖所率的晋军,则斗志昂扬、士气高涨。

  双方交锋,梁军如同撞上南墙的苍蝇,被迎头痛击,损失惨重。

  最终,梁国无奈之下只得放弃收复失地的念头,灰头土脸地撤兵而去。

  至此,梁、晋、岐三国再度陷入对峙局面,彼此剑拔弩张,局势紧张,却又不敢轻易再启战端,唯恐引火烧身。

  而对于安南而言,这一切变故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成功化解了百万联军压境的危机,更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与战略优势。

  安南趁势发起反攻,犹如猛虎出山,凶猛异常,向早已军心涣散的五路诸侯联军发动猛烈进攻。

  五路诸侯联军此时早已失去往日威风,被安南打得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此役过后,安南不仅成功开疆拓土,版图进一步扩展;更缴获了难以计数的粮草、兵器与战马,战利品堆积如山、琳琅满目。

  这些丰厚的战果使安南的实力跃升至新的高度,成为各方诸侯不得不重新审视、严加戒备的强大势力,真正迈入了群雄争霸的核心舞台。

  而最为显著的证据便是朱温竟主动遣使前来,欲与季伯缔结牢固的盟约。

  朱温此人,野心如狼似虎,心思之缜密,令人叹为观止。他妄图效仿春秋时期秦齐之盟的壮举(公元前288年十月,秦昭襄王于宜阳自封西帝,并遣魏冉出使齐国,游说齐湣王称帝,尊其为东帝,双方相互承认帝位,结成同盟。),以一种表面看似公正无私的方式,来重新划分天下的势力版图。

  他提议以浩渺壮阔的长江为天然界限,明确区分双方的势力范围:江南那片繁华富庶、如诗如画的土地,将尽数归于季伯的统辖之下;而江北那片广袤无垠的区域,则归属梁国所有。

  就连那偏远而宁静的安南之地,也被纳入了这一宏大的规划之中,与梁国隔江而治,彼此郑重承诺,永不侵犯。这一盟约,从表面上看,似乎合情合理,无懈可击,然而实则暗含着朱温那难以掩饰的野心与深不可测的算计。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提议,季伯并未贸然拒绝,更未流露出丝毫的心动之色。

  这并非是因为他已被朱温所描绘的那幅宏伟蓝图所打动,而是因为他深知眼下的局势错综复杂,微妙至极。刚刚经历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战事,他确实需要一段宝贵的时间来稳固和消化那些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

  那些新占领的土地之上,人心尚未归附,各项事务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

  此时若贸然做出决定,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功亏一篑。

  然而,意图与季伯结盟的,绝非朱温一人。

  在这波谲云诡、变幻莫测的局势之下,不久之后,岐王李茂贞的使者也悄然抵达,宛如夜色中的一抹暗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季伯的营帐之中。

  这位使者行事极为低调隐秘,所提出的条件更是直截了当、毫不含糊——他希望岐国能与安南联手,共同瓜分那势力庞大的楚国。

  楚国,乃是南方的一大霸主,土地肥沃广袤,人口稠密众多,若能成功将其瓜分,无疑将极大地增强自身的实力与底蕴。

  对于岐王的这一提议,季伯同样未予明确的答复,但心中却不由自主地泛起了一丝冷笑。

  岐王的如意算盘打得实在太过精明。

  如今北方已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梁、晋、岐三国之中,梁国凭借着强大的兵力与辽阔的领土,实力最为雄厚;而岐国则因种种原因,实力最为薄弱。

  加之地理上的劣势,岐国不仅要时刻提防晋国与梁国的双重威胁,还需警惕来自关外日益崛起的漠北游牧势力的侵扰。

  在如此内外交困、腹背受敌的局面下,岐王竟提出与安南共分楚国,这实则是借刀杀人之计。

  其真正意图,是将安南卷入北方的纷争漩涡之中,从而为自己减轻压力,让安南成为抵挡晋、梁两国进攻的一股重要力量。

  对于岐王的这番算计,季伯虽不以为意,却也并未急于表态。

  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生死存亡、兴衰荣辱。

  他此刻真正等待的,是晋王李克用的使者何时能够到来,以及对方又将带来怎样令人意想不到的提议。

  李克用,那可是北方一股不容小觑的强大势力,其一举一动,都可能对整个局势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季伯宛如一位沉稳老练的棋手,在这错综复杂的棋局之中,耐心地等待着下一枚棋子的落定,以便能够审时度势,做出最为精准而果断的应对。

继续阅读:第272章:约定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从同福客栈开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