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陆上丝绸之路那清晰可辨的历史轨迹,海上丝绸之路的记载则显得较为模糊与神秘,尽管史书中记载着武帝曾派遣使节远航出海,但关于这些使节的具体身份与事迹,却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无从知晓。
然而,这丝毫未能掩盖海上丝绸之路所展现出的非凡伟大与卓越贡献。
1913年,法国东方学家沙畹首次向世人揭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
这条古老的航线,萌生于商周时期,于春秋战国之际得以初步发展,至秦汉时期逐渐成形,历经唐宋的繁荣,直至明清时期又发生了新的转变。
它作为中国目前已知最为悠久的海上航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有确凿的历史资料表明,海上丝绸之路的雏形在秦汉时期便已初现端倪,而关于中外海上交流的最早记载,则可见于《汉书·地理志》之中。
彼时,中国已与南方的诸多海国建立了联系,且根据出土的遗迹与实物显示,中外之间的海上交流时间或许还要早于汉代。
海上丝绸之路滥觞于先秦,于汉朝时期正式确立,隋唐时期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宋元时期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直至明朝才逐渐走向衰落,几乎贯穿了整个华夏大一统的历史进程。
尽管我们无从知晓其开辟者的姓名,但可以确定的是,海上丝绸之路起源于我国的南部海域。
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派遣远洋船队驶向印度洋,成功开辟了南方海至印度洋的航线,这一壮举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正式诞生。
此后,以这条航线为桥梁的贸易活动日益频繁,直至明代郑和下西洋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海上丝绸之路通常被划分为东西两条主要航线。东向航线,亦称“东海丝路”,自中国东北部沿海出发,穿越渤海或黄海、东海,抵达朝鲜半岛,再横渡朝鲜海峡,最终到达日本;而西向航线,则被誉为“南方海丝路”,从中国东南沿海启航,经由南海、印度洋,远达西亚乃至非洲。
自汉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极大地推动了沿线诸如广州、泉州、宁波等港口城市的繁荣与发展。
在官方的积极主导与民间的广泛参与下,中外之间的产品、技术、文化等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不断交流与融合,共同塑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给世界带来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正因如此,当马林提及重启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时,季伯立刻心领神会,他深知这一想法的深远意义与巨大潜力。
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个绝妙的主意,仅仅是想象着重启海上丝绸之路所能带来的种种收益与机遇,就让季伯的心中充满了激动与期待。
季伯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好奇,马林究竟预备如何重启那辉煌的海上丝绸之路呢?毕竟,这绝非一项可以轻易达成的任务。
昔日的丝绸之路,乃是依靠着帝国的雄厚实力与强大支撑方能铸就,而今的安南,尽管其实力已不容轻视,但与昔日的帝国相比,仍旧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与距离。
季伯认真地注视着马林,示意他详尽地阐述计划细节。
马林自然没有丝毫的推诿之意,当即滔滔不绝地展开了他的宏伟构想。
他提出,应当由安南来牵头,征召退伍海军士兵与安南商业部携手合作,共同组建一支规模庞大的海上商队。
这支商队将沿着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穿梭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上,与沿途各国开展繁荣的商贸活动,共谋发展。
季伯以一种复杂的眼神审视着马林,那眼神中既有了然也有审视。
马林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微妙,说到最后,他的声音不由自主地小了下来,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他坦诚地承认,这个计划之中确实夹杂着他的私心。
一旦计划成功,海军和商业部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而作为海军参军和商部部长的他,手中的权势与地位也将随之水涨船高,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马林也深知,尽管这个计划之中包含着他的私心,但倘若能够得以实现,那么整个安南都将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
这份利益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繁荣,更是国家地位与影响力的显著提升。
季伯面色古怪的忍不住打趣了一句:
“你这胃口,可真是大得惊人呐!”
马林闻言,略带羞涩地搓着手,然而,季伯接下来的话语却如同晴天霹雳,让马林瞬间如遭雷击。
“征召退伍老兵组成船队,这个主意倒是可行,但这支船队绝不能由商务部来管理,你们甚至不得对此事插手分毫。”
马林心有不甘,追问道:
“这是为何啊?”
“军政必须分离,这道理你都不懂吗?”
出声的并非季伯,而是周亮。
若说商业是周亮的短板所在,那么一旦涉及政务,那便是他驾轻就熟的专长领域了。
在唐朝,乃至历朝历代,朝中的文臣武将总是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正因如此,许多原本简单明了的事情,才会变得纷繁复杂,难以理清。
所以,季伯从一开始便极力主张军政分开,职权明晰,互不干涉。
经过周亮这么一点拨,马林顿时如梦初醒。近些年来,他始终游离于政治核心之外,以至于竟然将这件至关重要的事情抛诸脑后。
此刻,他才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计划是多么的大胆和冒失。
原本,他身居海军与商务部两大部门的重要职位,便下意识地将这两个部门视为了一个整体,故而萌生了由商务部来领导海军退伍老兵的念头。
然而,事实上,这两个部门分别隶属于截然不同的文武体系。
他自己之所以能够同时兼任这两个部门的职位,完全是得益于季伯的深厚信任以及他自身出众的能力。
可是,倘若真的将这两个部门强行捆绑在一起,从而催生出一个新的部门,让海军与商务部达成利益联盟,这无疑是对既有规则的严重破坏。
届时,无论他的初衷有多么美好,都必将使自己陷入千夫所指的境地。
一想到这种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马林就不禁吓得冷汗涔涔,他急忙想要开口解释,然而却被季伯制止了。
季伯递给他一块手帕,语重心长地说道:
“先把汗擦擦吧,如此慌张成何体统?你这小子什么性子我还不清楚吗?做起事来总是顾头不顾尾,见了利益就不要命。如今知道害怕了,当初做事之前怎么就不知道找周亮他们几个商量商量呢?”
马林接过手帕,一边擦拭着汗水,一边连连点头称是。
周亮和季伯看着马林那副模样,都忍不住觉得有些好笑。
毕竟,马林、周亮等人都是在季伯的悉心教导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对马林的性格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马林这个人精于算计,内心较为冷漠,对人性有着极为透彻的洞察,但他的性格缺陷也同样明显,那就是容易钻牛角尖。
一旦他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某件事情当中,便会不自觉地忽略掉其他方面的因素。
也正因如此,季伯才会特意安排他去负责商务部,专门打理安南地区的商业事务。
甚至让他一人身兼多职,同时掌管着文、武两大体系中的诸多要职,这完全得益于季伯对他的无比信任。
即便马林身处远离安南政治中心的偏远之地,手中掌握着如同珍贵无比的会下金蛋的金鹅一般的重要部门,并且统领着安南最为精锐、身经百战的老兵,季伯也从未对他有过半点的怀疑与猜忌。
因为季伯深知马林的为人,他绝非那种热衷于权谋诡计的政治家,更没有丝毫惊世骇俗的野心,他的性格秉性决定了他绝不会做出任何篡权夺位之举。
然而,也多亏了马林今日所提出的这一构想,才使得季伯联想到了那些退伍的老兵们。
在他的麾下,不仅有数量众多的海军退伍士兵,更有大批陆军退伍军人。
虽说季伯已经为这些人安排了较为轻松的工作,好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但说实话,对于这些从枪林箭雨、尸山血海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勇士而言,他们除了杀敌制胜的本领之外,别无所长。
倘若让他们整日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地混日子,那么其中必然会有不少人心中生出不满与怨怼。
而现如今,有这样一个让他们重新拾起刀剑、重披战袍的契机,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季伯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觉得组织退伍海军组成商队这一主意颇为不错,甚至已经开始思索能否将他麾下所有不愿过安稳日子的退伍老兵们重新集结起来,去做一些他们擅长且热爱的事情,这岂不是一件极好的美事!
季伯对着马林和周亮言道:
“你二人先彼此协助,将各自的计划加以完善,而后再来与我商议,去吧。”
马林与周亮向季伯施了一礼,便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