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战起(淦,太久没更新,好多设计都忘了!哭)
手残薪作者2025-08-25 16:123,216

  大唐,得益于太宗皇帝的极力推崇,其麾下骑兵大多身披黑甲,威风凛凛。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高离骑兵那一袭洁白如雪的铠甲,犹如冬日初雪,耀眼夺目。

  自高空俯瞰而下,这两支骑兵队伍,一黑一白,犹如两条蛟龙在苍茫大地上翻腾,气势如虹,迅猛无比地朝着对方疾驰而去。

  高离骑兵,隶属于高离王庭军,堪称高离最为精锐的部队。

  在辽东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他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多年来从未遇到能够与之匹敌的对手,故而养成了一股骄悍之气。

  此刻,他们望向大唐骑兵,眼中没有丝毫畏惧,反而充满了汹汹战意,仿佛要将对方吞噬一般。

  反观唐军骑兵,神情异常冷峻,仿佛已历经千百次战火的洗礼,变得异常沉稳。

  他们冷漠地向前冲锋,每一个动作都简洁而精准,没有丝毫多余。

  当两军相距两百步时,唐军骑兵无需任何人下令,便默契地纷纷取下弩弓,稳稳地瞄准了高离骑兵。

  这一幕,让高离骑兵不禁有些吃惊。

  他们自然也配备了弩弓,但为了便于骑兵在马上操作,对弩弓进行了改良,使其更易于上弦。

  然而,这样的改良却牺牲了射程,高离军的弩弓射程仅有七十步。即便如此,这已然是辽东地区射程最远的骑弩了。

  可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大唐骑兵的骑弩射程竟然远超他们,仿佛是天降神兵,令人难以置信。

  高离王庭骑兵不愧是精锐之师,尽管心中惊诧万分,但并未因此惊慌失措。

  他们迅速做出反应,即刻分散开来,同时骑兵们纷纷伏下身子,几乎紧紧贴在马背上,尽可能地减少身体暴露面积。

  令人惊叹的是,他们在如此姿势下,居然还能保持高速移动,速度丝毫不减。

  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他们是一等一的精锐之师。

  而唐军这边,在双方接近一百五步后,瞬间将弩箭射向对方。

  随后,他们立即调转马头,朝着两边飞驰而去,全然不顾是否射中对手。

  自大唐实现火器工业化制造以来,所有军队皆开始换装火器,骑兵自然也不例外。

  大唐骑兵所使用的弓箭皆为特制,弩箭更是极为阴损的开花箭。

  这种箭在接触到对手的瞬间,箭头便会轰然爆开,喷射出无数锋利的小钢珠,对敌人造成大面积杀伤。

  高离骑兵从未见识过这般奇特的武器,顿时纷纷中招。

  仅仅瞬息之间,一千骑兵便非死即伤,再也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唐军骑兵在成功清除这股敌人后,迅速冲到江边浮桥。

  他们纷纷抛出火油与炸弹,随后转身撤离。

  紧接着,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浮桥被炸得四分五裂,熊熊大火瞬间燃烧起来。

  火油顺着江面流淌,不仅没有熄灭,反而烧得更加猛烈。

  整条江都仿佛化作了一条燃烧的火河,火光冲天,场面极其壮观。

  随着那座浮桥轰然被毁,大唐与高离之间的战火,如同被一阵突如其来的风暂时吹灭,双方再次不约而同地暂停了战事,仿佛有一种无形的默契,各自鸣金收兵。

  高离大军井然有序地在江对岸迅速修筑起营寨,而大唐这边,士兵们忙碌地收殓死伤的战士,妥善安置。

  此时的场景,恰似又回到了冬季来临之前,双方依旧隔江对峙,默默相望。

  铁石武随着队伍回到城关之后,邓岳亲自为他举行了一场小小的赏赐仪式,以表彰他在此次战事中的出色表现。

  赏赐完毕,铁石武便退出去休息了,他很清楚,休战只是暂时的,用不了多久双方的大战一定会暴发的,到时候他就没机会休息了。

  正如铁石武所预见的那般,次日拂晓时分,高离军便急不可耐地展开了他们的攻势。

  他们先是操纵着投石车,将一块块巨石如暴雨般倾泻至江中,以此构筑起稳固的基石。

  紧接着,士兵们动作迅捷地铺设木板,一座简易却实用的桥梁便在江面上赫然呈现。

  尽管这座桥梁尚无法支撑投石车的重量,但对于高离军的士兵们来说,却已足够跨越这道天堑。

  转瞬间,无数高离士卒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踏上了这座木桥,朝着江对岸早已严阵以待的大唐军队猛扑而去。

  每个人心中都明白,高离军能否成功渡过江面,将直接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天平。

  一旦高离军顺利过江,并修建起足以让投石车通行的桥梁,那么大唐军队恐怕就只能陷入被动的境地了。

  因此,双方都没有丝毫的迟疑,直接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厮杀。

  高离军兵强马壮,将领如云,麾下皆是身经百战、骁勇善战的勇士,其战斗力绝非普通军队所能比拟。

  即便是仅仅见识过几次唐军使用火器的威力,他们便迅速找到了应对之策。

  每当唐军的手雷呼啸而来,总会有高离军士兵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扑向那致命的手雷。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士兵们被炸得粉身碎骨,但原本足以造成大面积杀伤的手雷,其威力也因此被大大削弱。

  而面对唐军的开花箭,当弩箭带着呼啸之声射来时,瞬间就有高离军士兵举起厚重的铁木大盾,如同坚不可摧的壁垒一般挡在众人身、‘前。

  开花箭爆炸后射出的钢珠,虽然对人体有着惊人的杀伤力,但在一寸厚的铁木大盾面前却显得无能为力。

  如此一来,唐军凭借火器所占据的优势便大打折扣。而高离军则凭借着人数上的压倒性优势,与唐军展开了激烈的消耗战。

  然而,唐军的士兵们同样绝非等闲之辈。他们军备整齐,武器精良,每一位士卒都是精挑细选的精锐之士。

  当唐军敏锐地意识到火器攻击对高离军并未产生预期中的毁灭性效果后,他们毫不犹豫地转而采用了更为传统的武器。

  抵达辽东的唐军,无一不是大唐经过千锤百炼的精锐之士。

  即便未动用火器,他们那股勇猛无畏的气势也丝毫不逊色于任何对手。

  在冷兵器的交锋中,唐军与高离敌军展开了激烈的鏖战,双方你来我往,战况异常胶着。

  而且,每一位唐军战士都经历过严苛的军事训练,他们几乎本能地与周围的战友紧密配合,结成坚不可摧的战阵,协同一致地攻击对手。

  没过多久,高离军便开始显得力不从心。

  在战场上,唐军巧妙地将高离军分隔开来,使他们形成了一小股一小股的孤立态势,彼此之间无法及时相互支援,只能被唐军重重包围,如同落入陷阱的困兽,逐渐被蚕食殆尽。

  后方的高离军军官很快便察觉到了这一极为不利的战局,他深知若再继续打下去,派出的士兵必将全军覆没。

  于是,他果断地做出了决定,阻止了再让士兵从浮桥冲过去,迅速鸣金收兵,大声地命令士兵们立即撤退。

  随着高离军后撤,刹那间,所有的唐军士兵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他们齐声欢呼起来。

  那振奋人心的欢呼声,在辽阔的江面上久久回荡,彰显着唐军的赫赫军威与磅礴气势。

  高离军撤回至江对岸之后,邓岳紧蹙的眉头终于缓缓舒展,脸上绽放出一抹难得的笑容。

  然而,当他那深沉的目光掠过那些英勇战死的唐军将士,那笑容却如同被寒风冻结,瞬间凝固在了嘴角。

  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形势之危急,令人措手不及。邓岳不暇思索,当机立断,将麾下最为精锐的唐军本部投入了激烈的战斗。

  这只唐军果真是名不虚传的精锐之师,即便是在仓促应战、火器尽失的不利局面下,面对着数倍于己的高离精锐敌军,他们依然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斗力,成功地将敌人击退。

  然而,这一场惨烈的恶战,也让唐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无数英勇的将士壮烈捐躯。

  这些英勇牺牲的唐军将士,无一不是真正的精锐之士。

  他们武艺超群,精通火器的运用,而且并非只知舞枪弄棒的武夫,还具备着识文断字的能力,每一个人都经过了系统而专业的军事训练,是军中当之无愧的精英。

  若非李星河身份特殊,才能拉来这些精英到辽东,要不然这些精英一旦走出军官训练营,便会成为各路军中将领争相抢夺的宝贵人才。

  来到辽东之后,李星河对他们同样珍视备至,除了将一部分精英分派给邓岳之外,对于其他的军官,他就像使用万金油一般灵活调配,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安排,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的重要官员。

  邓岳更是将这些军官视为掌上明珠,平日里总是将他们安排在军队中担任要职,如旅帅、旗牌官等,负责训练新兵、指导军队。

  他几乎从不舍得让他们上前线冒险,哪怕是说一句重话都于心不忍。

  若非此次情况万分危急,邓岳无论如何也不愿让这些宝贵的军官置身于前线的枪林弹雨之中。

  此刻,邓岳凝视着眼前这些英勇战死的唐军军官,只觉心如刀绞,一阵强烈的悲痛袭来,几乎令他晕厥过去。

  邓岳紧咬着牙关,声音仿佛是从牙缝中硬生生挤出来一般,严肃且低沉地对手下吩咐道:

  “去安排人,务必妥善收殓这些勇士的尸体,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轻慢。传我命令,让铁石武即刻带人前往,接替他们的防线,让将士能够撤下稍作休息。”

继续阅读:第231章:炮灰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从同福客栈开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