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国与安南的边境线上,那肩负镇守重任的晋国大将,无疑是晋王的心腹亲信。
虽非晋王十三义子之列,但凭借自身沉稳练达的行事风格以及对晋王的耿耿忠心,深受晋王的倚重。
此人性格谨慎到了极致,向来不贪图战功而贸然前进,对那种孤注一掷的冒险之举更是嗤之以鼻。
与之相反,他极为擅长在精心谋划,稳扎稳打地推进,以如同蚕食桑叶般的策略,悄然间使敌方的势力逐步瓦解。
哪怕晋国的军力远远超过安南,他也始终坚守按兵不动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战线。
这种看似缓慢却有着滴水穿石般效果的战术,让安南方面纵使胸中藏有千般计谋,也只能无奈地被迫迎敌,一步步向后退让,彻底陷入他精心设计的节奏与布局当中。
然而,就在今日,局势突变,风云涌动,天地仿佛都为之失色。
这一日,晨曦初露,晋国的将士们如往常一样进行巡防。
突然间,所有人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不约而同地缓缓仰起头,目光瞬间凝固,直直地望向浩瀚苍穹。
只见天空之上,竟赫然出现了数个庞然大物,犹如从神话传说之中呼啸而出的奇异巨兽,令在场众人无不瞠目结舌,灵魂都仿佛被吓得离体飘散。
仔细看去,那是一头头仿若山岳般巨大的生物,身形极似深海巨鲸,却诡异地悬浮在九天之上。
其全身覆盖着闪烁着金属光泽的鳞甲,在清晨阳光的映照下,泛出冷冽而幽森的光芒。
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这些“天鲸”的腹部,居然悬挂着一艘艘造型奇异的飞舟,远远望去,恰似一座座缥缈在空中的楼阁,随着微风轻轻摇曳。
它们悄无声息地从安南方向飞速驶来,速度之快,宛如流星划过天际,眨眼之间便已高悬于晋国防线的上空。
刹那间,原本寂静的氛围被彻底打破。
那些飞舟之上,开始源源不断地投下一个个铁皮打造的圆桶,它们如密集的雨点般朝着下方坠落。
晋国的士兵们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地仰头看着这些从天而降的怪异物体,满心皆是困惑。
甚至有一些胆大的士兵,下意识地伸手想要触摸,好奇地打量着这从未见过的“铁罐”。
直到此刻,那位向来沉稳冷静的晋国大将才如梦方醒,双眼瞬间赤红如血,声嘶力竭地大声咆哮道:“快!反击!把它们统统打下来!所有人远离那些铁桶!”
然而,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就在下一个瞬间——轰!轰!轰!
一连串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接连响起,那些落地的铁桶瞬间破碎,浓稠的液体向着四周飞溅而出,紧接着便被瞬间引燃,爆发出熊熊燃烧的滔天烈焰。
凶猛的火舌犹如张牙舞爪的狂龙,疯狂地席卷着大地,眨眼间便将营帐、兵器、战马以及士兵全部吞噬。
整条晋国防线在转瞬之间就化作了一片火海,烈焰冲向天际,滚滚黑烟弥漫开来,士兵们的哀嚎声此起彼伏,整个场景宛如阴森恐怖的人间炼狱。
而那些完成突袭的飞艇,早已如同幽灵一般悄然调转方向,趁着风势冲破云层,缓缓朝着晋国的腹地——那座雄伟壮丽的国都推进,只留下身后一片满目疮痍的焦土和无尽的绝望。
天空之上,巨鲸般的飞艇渐行渐远,它们就仿佛是来自未来的无情审判者,默默地宣告着旧时代战争法则已然终结。
太原城中,巍峨的晋王府巍然矗立,其规模宏阔,几可媲美帝王宫阙。
正值正午,阳光炽烈,晋王李克用独坐于王府后花园之中,沐浴在金色的暖阳下。
西北之地气候本就干热,夏日正午更是酷暑难当,热浪蒸腾,然而李克用却似浑然不觉。
他静坐于轮椅之上,身影孤高清峻,仿佛与这喧嚣尘世隔了一层薄雾。
这位曾叱咤风云、纵横沙场数十载的晋王,一生历经无数刀光剑影,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然而岁月与战火在他身上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旧伤积疾缠身,尤以双腿最为沉重,近年已无法行走,只得倚仗轮椅行动。
此刻,他缓缓掀开覆在腿上的厚实毛毯,任阳光洒落在那双曾踏遍千军万马的双腿上,暖意渗入肌肤,却唤不回昔日的矫健。
他凝视着自己的双腿,眼神渐渐迷离,仿佛穿越了烽火连天的往昔:铁蹄奔腾,战鼓震天,旌旗猎猎,少年意气风发,策马驰骋于黄沙莽原……那些峥嵘岁月,如今只余下记忆中的回响。
他的目光变得柔和,眉宇间浮现出一丝久违的温情,仿佛在与旧日的自己低语。
晋王素来独处时厌恶旁人打扰,侍从宫婢皆知其性,远远退避,不敢近前。
偌大的后花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假山叠翠,曲径通幽,湖水如镜,碧波荡漾,湖心小岛绿树成荫,宛如世外桃源。
然而如此壮丽景致,此刻却只映照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孤坐的身影。
风吹过湖面,拂动他银白的发丝,也吹动了那一袭深色王袍的衣角。
李克用目光悠悠地遥望着晋王府内那座巍峨矗立的宫殿。
这宫殿,乃是依照大唐政治中枢太极宫的模样,精心规划、全力营建而成的宏伟建筑。
在清晨第一缕晨曦的温柔映照下,宫殿的琉璃瓦犹如灵动的宝石,流转着五彩斑斓的光泽,散发着金碧辉煌的气质,远远望去,恰似天宫自云端降临人间。
这般逾越礼制的府邸规制,若是置于盛唐的太平治世,无疑会成为众矢之的,必然会遭受朝臣们严厉的弹劾,更会引得天下人的纷纷非议。
然而,时移世易,当下正值乱世,局势如滔滔江水般汹涌难测,各方豪强并起,群雄割据一方,传统的纲常伦理已然崩解,古老的礼乐制度也沦丧殆尽。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又有谁敢对这位手中紧握十万雄兵、威名威震北疆的晋王,轻易地妄加评议呢?
昔日,每当李克用举目凝望那高耸入云、气势恢宏的殿宇之时,心中总会油然涌起万丈豪情,仿佛整个天下已然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可如今,那熟悉的金色殿顶在阳光的照耀下依旧璀璨夺目,熠熠生辉,然而他的心中却悄然泛起一丝难以言说的倦意与怅然。
他虽是在乱世中崛起的铁血枭雄,行事杀伐决断,威名震慑四方,但他并非是无情无感的铁石心肠之人。身为一家之主,要为子女的前途谋划;作为一国之君,需为国家的命运忧心。
他亦会为子女们的未来辗转反侧,整夜忧思难安。
而在众多子女之中,最令他心头如压巨石般沉重的,便是他那位义子——通文馆十三太保之首,世人尊称“大圣主”的李嗣源。
李嗣源自幼便被李克用收养,遥想当年,那时的李克用还尚未获封晋王,也未曾据有晋地这片广袤的疆土,正处在风雨飘摇的艰难境地,于困境中挣扎求存。
那时的他,对年幼的李嗣源倾注了最为真挚的父爱与无限的厚望,对待李嗣源就如同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一般,用心地悉心栽培,一心将李嗣源当作未来基业的继承人来精心打磨。
他亲自传授李嗣源兵法韬略,教导他权谋之术,对李嗣源的情谊深厚义重,几乎与对待亲生骨肉毫无差别。
然而,命运的轨迹在此处悄然发生了转折,这一切皆始于李存勖的呱呱坠地。
李存勖并非李克用的长子,却在他诸多子嗣之中显得最为卓绝出众。
李存勖天资聪慧过人,胆略远超常人,不但文才斐然,武艺更是精湛,在少年时期便已锋芒毕露,展现出非凡的才能。
相比之下,其他子嗣或是庸庸碌碌,毫无建树,或是难堪大任,即便委以重任,也难以稳坐江山,更无法驾驭李嗣源这般拥有雄才大略的枭雄人物。
也正因如此,李克用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始终未曾动摇让李嗣源继位的念头。
可是,李存勖的强势崛起,却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彻底打破了原本的平衡。
他的才华耀眼得让人无法忽视,即便在李克用未曾刻意扶持助力的情况下,李存勖仅凭借自身的能力,便已然在军中建立起与李嗣源分庭抗礼的崇高威望。
而在残酷的战场上,他更是屡屡出奇制胜,谋略迭出,立下赫赫战功,其军事才能稳稳地压制李嗣源一头。
面对如此出类拔萃、光芒四射的亲生骨肉,李克用心中难免泛起人之常情的私情——毕竟血浓于水,世间又有谁不希望将自己毕生拼搏打下的基业,传给自己的亲生子嗣,以延续家族血脉的正统呢?
可这个念头一旦在心中萌生,便如同利刃一般割着李克用的心。
李嗣源并非外人,而是他亲手抚养长大成人、对其寄予了殷切厚望的义子,是他半生戎马生涯中最为信赖的得力臂膀。
若是仅仅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心,便贸然做出废长立幼的决定,这不仅违背了为人处世的道义准则,更极有可能引发国内的内乱纷争,从而动摇整个晋国的根基。
李克用心里十分清楚,李嗣源绝非那种甘居人下、毫无野心的平庸之辈,一旦他心生怨怼不满,那么所引发的后果必定不堪设想。
思及此处,这位在乱世中叱咤风云、威名远扬的晋王,不禁长叹一声,那声音低沉而沉重,仿佛承载着江山社稷与亲情伦理的千钧重担。
温暖的阳光依旧如往常一样,轻柔地洒落在那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上,可他的眼神却渐渐变得黯淡无光,仿佛透过这光芒,已然预见了未来,自己亲生儿子与义子互相残杀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