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隆庆年开始,直到清朝康熙年间,都没有真正意义上推广开,以至于一百多年后,依靠自身免疫力扛过来的康熙,在胤礽得了天花时,广集天下名医,才知道世间还有种人痘之法。
即使皇家就此大力推广,但直到二十世纪初,清末宣统时期,也还是没有真正推广民间。
而且,更优解的西方牛痘技术传入华夏时,是嘉庆年间,但皇室都没记载种植方法,更谈不上推广。后来甚至同治皇帝十九岁死于天花。
且清府地方上虽然设立过牛痘局,推广天下时,也受到民间和保守派的极大反弹。
浙江有个叫程憩亭的作者撰文。
他所在县邑,自戊午年(1858年)为保全婴孩起见,设立牛痘局,每年春天请医施种,每年有四五百小孩获益。他的两个女儿,因种了牛痘,至今健康无虞。
不料壬申年(1872年)春,“有种鼻苗(人痘)之医生,因生意日微,造言朦禀,称牛痘种后复出,地方上无人信从,请即撤局云云。
于是局即撤去。”到了1875年冬,天花盛行,“鼻苗所种者十夭三四”。因无牛痘局,程的儿子也不幸感染天花死去。
最难受的不光是保守派反抗,而是民智不开,迷信神学。
《申报》有两段话足以说明情况。
其一,是1874年发布的《论牛痘》中,“中国人种痘时的表现和患天花一致,一边设坛祀神一边延医服药,慎饮食同时谨起居,戒风寒、恶污,不能看黄。色。图画,晚上更不能有性。生活,如此达半月之久,才算一个疗程结束”
其二,是1936年,《农村卫生工作困难原因与补救方法》中提及,“农民深信迷信,一切灾难皆是听天由命。要种牛痘,供起天花娘娘来设坛,患了病拜在神前来求愈。”
都快到二十世纪中叶了,民间依旧是哪个样。
以至于后来推广牛痘时,甚至只能配合这些思想,“延医设坛种痘”已经成了固定词语。
简单说,就是一边拜神,一边种痘,官方认证那种。
拜什么天花娘娘,痘疹娘娘。避讳五行犯冲,隔房、冲喜,还有初一十五不能种,禁穿孝服的人入室,喝点没屁用的清热药配合“发痘”……
正是因为这些史料,苏白才不自己搞天花疫苗推广。无他,这种活极其耗费精力的活,就适合周王这种身居高位还有兴趣的人。
或许可以依靠强权推广,但这就得看老朱的意思了。调集卫所的人一围,强行勒令该县每人种植发放证明,有证明者可通行,无证明则强捕强种。
至于如此还没种上的人,那就自生自灭吧。无能为力了。将来一场天花降临,优胜劣汰。民众自然知道好歹。
这种方式只能老朱来,后世之君都不行。前朝也不行。
毕竟这其中,贪污问题也只有老朱能杀得人皆从之。后世牛痘局可是干过用牛奶当牛痘给人种植的破事的。
科学院顶多帮着劝上几句老朱,好好推广。至于别的,就算了。科学院没那个精力陪那群人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