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朱一声嘹亮的赞叹响起,似乎没看到地上的刘三吾似的。“众卿可有不服者?尽可上前与苏白相辩。”
目光扫视群臣,一个个脸色青白。没人吭声。
开玩笑呢,这还辩论个啥,当年百家争论也只是互相辩论学术高低,哪有这样的,直接言语攻击!丝毫不讲体面。
“呵呵,五年,苏白,咱等你这五年之言。”见没人搭话,老朱自然心里明白怎么回事,但就是无比爽快。
平日里这帮子腐儒,一个个满口仁义道德,想着约束帝王,早让他心中不难烦了。
苏白这次站出来怼的他们无人应声,甚是让人解气啊。
“粮食增产以饱百姓饥,布匹增产以御四季寒,天下陋室不再有,车马运输力翻五十倍。火器射程超两里。使我大明天下似大同!”老朱嘴里念叨着,心中甚是满意,未来光景仿佛已经呈现在他眼前。
这种话,除了科学院谁敢说?那帮子百官?算了吧。
“御史!记下!”老朱看向一旁记录朝堂会议的人,“科学院与翰林院相辩,立五年之诺,强国富民,儒家无人应声,故大胜!”
“来人,将刘三吾抬下去,叫太医院好好救治。”
一声令下,两家学术之争,起码在明面上算是有了结局。
朝堂许多儒家之人,虽说心中有火,但那五年之约,就像一座大山压在心头,没人敢扛着硬碰。
苏白拱手俯身,谢过朱元璋。
“儒家!传人伦大道,教化万民,使百姓……”刘三吾的声音断断续续响起,引得苏白也不禁侧目。
小黄门已经抬着他往外走了,也许是这么一折腾,让他有些回神。或许是心中太过不服,嘴里不断念叨着,儒家那些教义。
那眼睛,稍有了些清明,便死死地盯向苏白,眸光之中,哀怨、愤怒、惧怕、钦佩、迷茫,诸多情绪流转。
他学了一辈子儒学,身为儒家大儒,一心为国为民,最终竟然被一新学抨击,导致如此下场。不服啊!
但同样的,苏白那几句五年之约,宛如一座大山,压在他的心口,堵死了他反抗的可能。
可我儒家儒学,不至于如此不堪啊!文人风骨,也不是那等软弱!
统领百官,教化万民,安邦定国,这些可都是。
正思索时,刘三吾眼前隐约看到了一道影子,俯身在他耳边低声。
“刘大学士,儒家并非毫无可取。”
这是?苏白?
刘三吾眼睛模糊,尽力睁了睁眼,却还是看不清。
他这是什么意思。可怜我?
“但任何学术,都要认识到自身长短。知谦思危。”
对,确实如此,可这不是儒家就一直在贯彻的吗,孔孟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居安而思危······
刘三吾心中瞬间想到那些早已背的滚瓜烂熟的圣言。心中也有所迷惑。苏白说的不就是儒家一直在做的么?
“教化万民?呵呵呵,刘大人身子好了之后,换身百姓衣物,去那应天府外,人牙行,县乡之地,好好看看再说吧。”
“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就是教化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