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跟随市场走,最终损失有市场一起承担。或者收归朝廷。
可老朱想到之前自己还专门下达旨意,强制一贯宝钞一贯钱。本以为是奸商作祟,未曾想,最大的奸商竟是自己……
一条旨意下达,天下不从者少有。最终那些损失,朝廷丝毫不沾染。全部由百姓们承担了。
如今是这般,将来呢。
将来后世之君,会考虑到这层吗?
会不会缺钱了就印钞,不管市场,不管百姓?
很大可能,极大地可能!
老朱心中有些悲凉。看了眼苏白,摆摆手示意刘公公和侍卫退出去。
等二人走了,老朱仰面靠在椅子上,那有些干巴的嘴唇,张了两次,却没发出声音。
“唉……”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老朱做好了心理准备,有些无力地看着苏白。
“小子……跟咱说说,宝钞百年后是什么样。”
以前以为苏白最大的作用,是了解一下当前政策的未来发展。
可至今为止,老朱也没有问过。
洪武十四年,大明已经十四年了,很多制度,即使是他,知道有问题,也不是那么容易动的。
浙东集团,朝堂勋贵,藩王守边疆……
但他也没想到,宝钞竟然这么大的漏洞!
真如苏白那番点评。
既然开了信用货币的头,就必须走出传统的金融经济模式。不加以管控,必然造成动荡。
若非觉得有道理,他也不会让苏白搞些朝廷经商的东西。什么纺织集团,百货公司……
“陛下…”苏白看着老朱有些苍老的模样,苦笑着摇了摇头。
“百年?以史料记载,六年后,您颁发了禁铜钱令,强制天下百姓用宝钞交易,朝廷多次征战,财政赤字,又加印宝钞。结果在洪武三十年那会儿,一贯宝钞实际价值只有一百文。”
“之后又过二十多年,对蒙古、鞑靼出征。再次加印。宝钞价格再次大缩水,一贯宝钞价值只有十二文。”
“最后,纵使夏原吉极力挽救,将宝钞与食盐挂钩,也无济于事。只能劝谏,开放禁银令。”
“百年后,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税收白银,彻底脱离了宝钞。”
“这就是不加管制的后果,后世对宝钞评判,一是信用货币大面积推行的先河,二是明政府压榨百姓的利器。”
“即使在六百年后。纸钞全世界推行,但也是金本位制,随时都能兑换到金子来保障货币的信用价值。还得加上银行管控……”
苏白说着说着,叹了口气,没再说下去。
大明挺不错的,但也挺烂的。
土豪官商挺不错,百姓真的难过。这些政策也只是现在推行时间不长,还没有显现出来最恶后果罢了。
看着老朱喉头涌动,苏白心中也是思绪万千。
既然来了,就改变它吧。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而恰好的,自己就是来改变生产力的。
那一系列问题,逐步改变,让大明江山稳固些,让大明环境良好些。
不然,就只能依靠不断在外部掠夺了。
可即使掠夺,分配机制太烂,又能如何?最终穷极一生,留下个半死不活的殖民版大明,早早晚晚地再次进入朝代更迭的浪潮中。
百姓依旧要苦。
必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