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小说>历史>大唐:悟性逆天,你才八岁就成了帝师?>目录
第二百五十九章 李公子高深莫测啊!眼见李彦要走,辨才和尚一步冲过去,拉住李彦的小手。
这场面,倒是让刘金刚都愣住了。
“这老和尚平时,看着身体不太好,这会儿倒是健步如飞了!”
辨才拉住李彦,认真说道:“李公子,不知您往日,是否还有其他佳作?”
“不如一并拿出来,让老衲鉴赏一番!”
刘金刚听到这里,顿时明白过来。
暗中冲着辨才,伸出大拇指。
心中感叹起来。
“不然不愧是主持方丈啊,这永欣寺偌大的名头,倒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这位李公子随手送我一首诗,便大气磅礴,那平日里的佳作,自然也不会少。”
“只是估计他很少拿出来,所以世人也不知道。”
“或者他家里那边,文风不盛,便是拿出来,也没人看出门道。”
“辨才主持若是现在开口,让李公子把往日的佳作拿出来,必然引起轰动。”
“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欣赏。”
“连着他这永欣寺,也会名声大振。”
刘金刚一阵点头。
他虽然知道,辨才和尚现在这行为,和出家人的四大皆空,完全沾不上边。
但他此时也想看看,这位“李公子”还有什么好诗词。
于是也走了过来,先是冲着李彦行了一礼。
“多谢李公子送我这首诗。”
然后才站直身体,同样一脸认真。
“我也十分好奇,想要见识一下,李公子以前的作品。”
李彦听到这里,嘴角咧开,心中无语:
“好家伙,薅羊毛,薅到本状元头上了是吧?”
“我凭着一首【凉州词】,把葡萄酒给带火了,现在京中的李氏酒楼,都还日进斗金。”
“你们还想从我这儿多要几首,不是平白为你们扬名?”
“到时候,你这永欣寺的香火钱,是能分给本状元吗?”
“送你们一首好诗就不错了!”
李彦一翻白眼,挣脱辨才和尚的手,把两只手往身后一背。
“差不多得了。”
“本公子往日从不写诗,你们再问也是没有!”
李彦说完,转身就走,留下两人,在房内大眼瞪小眼。
过了好一阵。
辨才和尚突然一拍脑门,快速回身。
三步并做两步,回到桌前,一把拿起李彦刚写好的诗,转头就往外跑。
刘金刚一愣,然后也反应过来。
“主持方丈,你这么做可就有点儿不好了呀。”
“这可是李公子送给我的诗,你拿着它走了,算个什么事情?”
刘金刚虽然是文人,从没练过武,但毕竟年轻。
而且刚才为了挽留李彦,已经走到门口。
借着地形优势,直接拦住大门,不让辨才和尚跑出去。
辨才见状,尬笑一下,然后开口。
“刘公子,您这话可就说错了,这首诗虽然是送给您的,可没说这副墨宝,也是送给您的。”
“你看这笔墨纸砚,不都是本寺所出?”
“您先在这里稍等,贫僧把李公子的墨宝收好,回头另外抄写一份送给你。”
刘金刚听到这话,都快气笑了。
辨才和尚的书法,虽然也十分不错,放在钱塘城,也算有名有姓。
但哪里能比得上李彦的水平?
他转手抄的那份,可不能跟“李公子”的真迹,相提并论。
何况这首诗既然是李彦所写,又送给自己,这副字自然也是送给自己的。
刘金刚伸手,在怀里摸出一串铜钱,扔给辨才和尚。
“行了,这些钱就当是赔你的笔墨纸砚,赶紧把李公子的墨宝给我。”
辨才见状,哭丧着脸,像个小孩儿一样。
开始哭惨。
“刘公子,您也知道,老衲平生最爱书法,今日一见到李公子作品,心中喜爱,实在不舍得放手。”
“您就别强要了。”
刘金刚翻了个白眼。
见过不要脸的,但辨才今天这不脸的程度,也算让他长了见识。
刘金刚先是沉吟,做出思考的样子,让辨才放松警惕。
然后突然出手:
“拿来吧你。”
他夺过那副字画,转头就往外跑。
只留下辨才和尚,在屋子里,无语凝噎。
“那是贫僧的啊!”
过了一阵,他才收拾心情。
叫来寺中小沙弥,快速冲到庙门口,拦下就要离开的刘金刚。
刘金刚见状,一手护住那副字,一边警惕回头,看向寺庙里面。
“你们这是要干嘛?”
“不会当场抢劫吧!”
僵持一阵,辨才和尚才赶到门口。
听到这话,猛地摇头。
“刘公子,你当我们永欣寺是黑庙吗?”
眼见辨才和尚出来,再加上此时到了中午。
庙中香客越来越多。
他们看见门口有热闹可看,都聚集过来。
刘金刚松了口气,知道辨才和尚,还干不出当众明抢的事情来。
他开口问道:“那主持方丈,你派人拦下我,又是为了什么?”
辨才再次看了一眼,刘金刚手中,李彦的墨宝。
眼中一阵不舍。
然后才开口道:“五日后,本寺要举办一场文会,正是用李公子那副【千字文】,作为文会的引子。”
“到时候还请刘公子,带着您手中的墨宝,再次登门。”
刘金刚听到这里,轻轻点头,“我到时候,一定早早到场。”
不过他心里已经下定决心。
“哼,到时候我多带几个家丁上门,免得这老和尚手脚不干净,把我这幅字,给偷梁换柱了!”
眼见刘金刚走远,辨才和尚叹了口气。
这时,周围那些香客凑了过来。
有一个与辨才关系不错的人,主动开口:“主持,您说几日后有个文会,我怎么不知道?”
辨才收拾心情,微笑开口:“这也是刚定下的事情,本想在未来几天,慢慢通知各位。”
辨才说到这里,突然心中一惊。
“刚才李公子给刘金刚那首诗,不会也是另有深意吧?”
“五日时间,毕竟太短,未必能把文会的事情,传遍四周。”
“加上这书法水平高低,总得亲眼一见,才能知道。”
“许多只是听到消息的文人墨客,或许只会一笑置之,并不会真的登门。”
“但是有了那首诗,情况可就不同了。”
“这诗句内容,可以口耳相传。若是文人都知道,我这寺中的【千字文】,正是那写了这首诗的神童所做,肯定十分好奇,亲自过来。”
老和尚想到这里,突然倒吸一口气。
回头看向寺中。
口中默念:“这李公子,高深莫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