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我不饿,你吃吧。”
祝冰急忙摇头。
心中却有些酸涩。
若是自己的父亲不死,会不会也如同这位莫大爷一般。
自带饭菜,到街上支个摊位,进行理发呢?
同时心中还有些疑问。
莫大爷都已经八十多岁的人了,竟然还这么努力。
那他的子孙后代呢?
难道就没人前来孝敬一二吗?
趁着莫大爷热饭的时候,祝冰把这个问题给抛了出来。
“子女都有自己的家室,我这个糟老头子总不能一直去打搅他们吧。”
“都不容易啊。”
“何况,我现在还能自理,就更不能麻烦他们了。”
祝冰一阵无语。
八十多岁的人了,还能自理。
听着就心疼。
若是电影以莫大爷为原形,甚至让他本色出演的话。
那会不会就把他的生活质量给提升上去了呢?
这完全切合古平的梦想。
就是要带着家乡人致富。
而且真要以这个为原形,是不是得找一些群众来配合。
那古平的左邻右舍就派上了用场。
以后电影火了,古平的家乡甚至能成为旅游景点。
岂不是直接就能帮古平把梦想彻底实现?
想法很美好。
但就是不知道这个立意会不会被裴总认可。
祝冰一阵纠结。
莫大爷吃完饭,就开始收拾摊位。
然后骑着三轮车要走。
“莫大爷,我能坐在这上面吗?”
祝冰急了,指着三轮车问道。
可转念一想,不对劲。
自己年纪轻轻的,竟然让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大爷骑三轮车载着自己。
明显不合适。
她又急忙改口说:“大爷,要不我骑车载着你,你来给我指明路线?”
“你没工作要忙吗?”
莫大爷愣了一下,反问道。
“我在寻找灵感,而且我发现,跟在你身边,已经快要触摸到了。”
祝冰撒了个慌。
其实她就是想要见识一下莫大爷的生活。
然后才能绘声绘色的讲给古平听,争取把这个立意给敲定下来。
“那成。”
莫大爷也没有推迟。
就这样,祝冰骑着三轮车,载着莫大爷去给客户剃头。
下午就一个客户。
之所以会上门服务,还是因为对方瘫痪在床。
莫大爷给他理发的时候,对方竟然躺在床上睡着了,还打起了鼾声。
“人老了,就这样,什么时候睡去都不知道。”
莫大爷感叹一声。
继续理发。
等理完,又把头发茬给清理干净。
然后从旁边抽屉里面拿走五块钱,离开。
祝冰瞟了一眼那个抽屉。
里面有零零散散的放着好几百块,但莫大爷只拿了五块。
这让祝冰不由得多看了对方两眼。
要知道,八十多岁还去镇上摆摊挣钱的老头。
生活肯定困难。
但即使如此,莫大爷也不多取一分,甚至上门服务,都不多收取任何费用。
这种品质真的让祝冰触动。
她决定,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她都要说服古平和裴乾坤,用莫大爷为原形来拍摄这部电影。
干完这个活,莫大爷下午就没什么事了,便回了家。
他的家很简陋。
只有两家国家救助的扶贫房。
外屋摆着一张供桌,破旧不堪,甚至一条腿还用石台支起来。
里屋放着一张床,床头上是一台老旧的电视机。
莫大爷把理发器具放置好,就陆陆续续来了一群老大爷,老奶奶。
他们有站着的,有坐着的。
莫大爷没有理会,拿出一个盆扣在地上,盆底垫上报纸。
然后拿出一副扑克牌,开始打升级。
用莫大爷的话说,打牌是脑力活动,不至于老年痴呆。
可他分明拿着一手好牌,还有四个王,愣是被别人掀底过关。
晚饭祝冰是在莫大爷家吃的,临走的时候给他一百块钱,莫大爷愣是不要。
回到酒店,祝冰看到大家都还没有回来,便打开电脑,记录这一天的经历。
剃头师傅。
这是祝冰的标题。
但怎么切入呢?
祝冰就想了。
这是写一个剃头匠的生活。
那就从剃头入手。
开局,就是一个人拿着剃头刀,在背刀布上来回磨。
磨的锃明发亮。
然后刮头,剃胡须。
跟着会弹出电影标题——剃头师傅。
接下来就开始正式的故事。
讲述莫大爷的一生。
从什么时候开始讲。
当然是早晨起床。
五点。
这是莫大爷的生活习惯。
每天早晨五点闹钟响起,莫大爷准时起床。
点着煤火,准备早餐午餐。
跟着把理发的器具装在三轮车上,赶往集市支摊。
这里要点名收费情况,能突显莫大爷的高尚品质。
当然,这只是祝冰的最初设想。
毕竟一部电影若想取的成功,单单拍摄一个人的生活有些难度。
必须加入故事。
而故事能从几个方面入手。
比如莫大爷的子女儿孙等等。
他们为什么不管莫大爷,让他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靠自己的手艺来养活自己呢?
再比如莫大爷的客户。
有瘫痪在床的,有的甚至濒临死亡。
这些客户都是有故事的人,或者说,他们跟莫大爷之间有着某种不需要用言语沟通的秘密。
用电影特效给剪辑出来,绝对能吸引眼球。
不住不觉,祝冰已经忙碌了一个多小时。
然后古平他们才陆陆续续的回来。
从众人的面部表情就能看出来,这一天又没有什么收获。
然后古平就看到祝冰在对着电脑写东西。
心思一动,急忙靠近观看。
然后他就被迷住了!
这,好像是电影的主题啊。
古平兴奋道:“祝冰姐,你找到灵感了?”
“是什么?说出来让我们大家讨论讨论呗?”
“开会吧。”
祝冰也没有推脱。
毕竟古平才是经理,只要说服了经理,她才能把这个主题持续下去。
把大家召集在一起,祝冰就把今天的所见所闻给讲了出来。
古平陷入了沉默。
拍个剃头匠能火?
这没故事啊!
而且只是一个剃头匠单纯的生活,并无法提现整个乡村的风土人情。
也不符合裴总的用意。
乡村题材,怎么能缺少了乡村故事呢?
其他人也大都觉得如此,不太认可祝冰的观点。
可一时间大家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只能勉强承认,要不就这么拍。
古平摇摇头说:“不成,裴总投资了四百万,可不是让我们随便立个主题,而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确定能成为经典,能赚到钱,才行。”
“这样,我们联系一下亮哥,他对裴总的意思了解比较清楚,咱们听听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