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夫人眼底闪过一丝不明显的鄙夷,她就知道这个叔父会来找自己的茬儿。
柳夫人一拱腰:“让叔父担心,是侄女的错。只是叔父,我走得这么赶,也是有原因的。这不,陈州那头急着找我,我总不能不去吧。你也知道,我这儿人手不足,我们全家上下都在忙,也赶不过来。叔父也是做生意的,应该懂侄女才是。”
萧二爷脸色一黑,他这人向来只懂吃喝玩乐,现在的家业也是由家里夫人娘家撑着。
萧二爷娶了个有家底的夫人,听说这夫人还有亲戚在京城做官。
官位有多大,柳夫人不知,但官大一级,足以压死人。何况还是盛京的官呢。萧二爷也是仗着自家妻子有点脸面,一直瞧不上萧家的人。
但是最近萧二爷遇到点难事,萧老爷年事已高,打算把家业传给晚辈。萧老爷只有一儿一女,女儿已经嫁了出去,现在已无人会叫她萧小姐,大伙都称她一声柳夫人。女子嫁了出去,就相当于泼出去的水,不再属于自家。
即使柳夫人还是和在自家呆着的时候一样,一样经营着书斋,一样做着雕版的活儿。但是,如今她所作的一切都是以柳府的名义,与萧家没有多大关系。萧家的家业若要传承下去,自然会落到萧老爷大儿子身上。可惜萧老爷大儿子英年早逝,早年外出经常落下病根,一次哮喘复发,要了他的命。现在萧老爷那儿只有两个孙子在膝下。
两个孙子不过十二三岁,都是爱玩爱闹的年龄。
萧老爷知道自家的家业要是传给两个孙子,迟早也会没了。而且大梁尚文,萧老爷早早就给两个孙子请来启蒙先生,希望两个孙子能考取功名。起码也得考个童生。有个功名在身,总比只是一介商人要来得好。这个时代商人有钱无权,若是碰上乱世,最遭殃的除了一般平民,就是他们了。
萧老爷为了大儿子留下来的两个孙子,也是愁白了头。可惜两个孙子也不知像了谁,和萧老爷的大儿子性格不太相像。萧老爷大儿子和柳夫人性子有些像,做事雷厉风行,说一不二。而这两个孙子性子很懒散,对任何事都是得过且过的。
萧二爷也知道自己兄长有两个不成器的孙子,便打起了主意,把家业从兄长手里夺过来。
当年,老爷子把家业传给萧老爷时,萧二爷心里也是极度不高兴的。只是他再嫉妒,也分毫动不了。毕竟他大哥把书斋打理得很有条理,他无从插手。而且这个兄长比他大了许多年,在外人看来,这个兄长也相当于他半个父亲。父母离世后,长兄为父,兄长的话对萧二爷来说就是圣旨。
原以为娶了个了不得的妻子,萧二爷便能从大哥手里挣脱,没想到却落入另一个陷阱。这个妻子也不是吃素的,萧二爷平日吊儿郎当,但回到家后便被治的死死的。由此,萧二爷得了个化名,妻奴。
萧二爷自然不喜这个称号,只是大权都掌握在他夫人手里,他能做什么?
眼看夫人一天比一天霸道,而这头的萧老爷似乎也有意隐退,不再打理产业。萧二爷便生了一计谋,希望能把产业从大哥手里夺回来。只是该用什么方法呢?
想来想去,只能让这两个小儿自动放弃了。但这谈何容易啊。
萧二爷便到了柳府,先试探试探柳夫人的口风。
柳夫人并不想招待这个麻烦又自私的亲戚,她特别想把这个二叔轰出去。只是找不到借口啊。
于是柳夫人只能说道:“叔父,你看我们才回来,到处都一片乱糟糟的,招呼不到,不如你先回去,改日我得空了,再上你那儿拜访。”
萧二爷自然不乐意:“阿妹阿,这话你都说了好几回了。只是每次你都只是说,并没有做阿。你不知道,我大哥特想你的,他啊年岁大了,行动大不如从前方便,你得空,真的要回来看看大哥。别说大哥,你看二叔比你年长不了几岁,这些年来爷老了不少。你要是真有心,就该多回来看看我们啊。不说别的,你就算不看我们这两个老骨头,你也得想想你的两个侄子啊。确实,你已经嫁了出去,娘家的事,你是不该官管了。可是我们家的情况,你也晓得。大侄子走得早,只有两个小子留在萧家。你看,你嫂子孤儿寡母,也是可怜啊。我大哥心软,看不得他们母子三人这般凄苦,一直帮着他们。但是,大哥年岁不小了,总有一天得走了,到时候,那两个侄子怎么办啊?我这个当叔父没本事,在家里说不上话,我内人一直瞧不起我,觉得我啥也不会。叔父也知道自己不是经商的料,这些年来,一直没敢插手。哎,我帮不上忙就算了,若是害得萧家的家业就此断送了,我真是个罪人啊。”
柳夫人虽然瞧不起这个叔父,这个萧二叔就是游手好闲的,要不是找了个好妻子,他现在哪能穿金带银,吃的都是山珍海味啊。
不过,她有一点是佩服这个二叔。这个二叔虽然不是经商的料,但却是个搬弄是非的好手,他那张嘴,就没谁能把他说赢。就如现在,柳夫人还真反驳不了他。虽说柳夫人已经嫁了出去,但她和她死去的兄长感情极好。从前她不便插手两个侄子的事,是因为她爹还有精力管教两个小儿。如今她爹已经是个年过六十的老人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老爷子已经六十多岁,离入土没几年了。而两个侄子只不过十一二岁,和她的小子是同龄人。她家的小子还成天给她不少麻烦,她也得让人盯着看。
她家的小子从小就被她教导,在她看护下长大,尚且有顾不上的时候,何况萧家大哥的两个侄子呢?这两个侄子从小就没了爹,只有娘。而柳夫人的嫂子也是的顶事的,从来都是唯唯诺诺,非常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