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北方惨像
SU格拉底2023-07-06 11:121,957

  啧啧啧!

  故宅荒芜炊烟少,路边野骨狗彘肥,千里沃田粮满地,生民面色若死尸。

  行至北方时,这里的城镇经过安戮妖乱,早就被打的千疮百孔,千里沃田满是粮食,村镇城池却多不见人烟,无边野地里,全是皑皑白骨。

  但凡见到一个活人,都是骨瘦如柴面如金纸,一幅营养不良的样子,反倒是路边的野狗,因为吃的尸体比较多,长得肥硕又健壮。

  他见百姓都往南边逃,拦下一瘸一拐的农夫,一番询问下才知道,如今的世道为何成了这样。

  战乱结束后,老百姓还高兴过好一阵子,把叛军打走了总能过好日子了吧,没想到,迎来更惨痛的剥削。

  大端采用的是租庸调税法,以编户齐民的籍册来收取定额税银,也就是说朝廷每年收取的税额是均摊在各地,这种税法在编民在籍时确实没问题,但是,一旦籍册不准,那就是另外一番光景。

  安戮妖乱后,百姓死伤逃亡无数,籍册早就没有更新过,朝廷疲软无力,也无力组织胥吏清查人口,为省事依旧按战乱前账籍定额征税,麻烦也随之产生。

  租庸调靠得是“耕者有其田”的政策,百姓少了,该地区的税赋总额却不变,短缺的税银地方官府不会自掏腰包补上,只会将短缺的部分继续平摊,让百姓继续多交钱,人口多的地区,百姓负担相对较轻松,而战乱发生的地区逃户增多,分摊到当地百姓头上的税负增加了数倍,这也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

  越是税负重,逃田者越多,而逃田户的增多,继续加大当地在籍百姓的负担,他们只能卖地求生,以此循环,终于使得北方良田千万,却无百姓一寸的惨剧。

  这个老汉也是同理,他本有五亩上田,以前只需要交出三成,剩余七成足以养活一家老小,甚至年底略有盈余。

  到了战乱后,几乎要交出一大半,剩余的部分根本不足以应付老小吃喝,他只好把五亩沃田作价下田,卖给附近的吕员外,听说他有门道,可以把沃田全部挂靠在官府,以此免税,这样他的地还是他的地,只是权属成了吕老爷的!

  此后,他的田地仍旧耕种,只是不再属于自己,所种出的粮食只能留下一部分,剩余的要交给吕老爷。

  这种法子也能过下去,只是随着时间一长,他要交的粮食越来越多,能留下的却越变越少,到最后甚至成了吕员外的家奴,稍有不努力就动辄打骂,他这条腿断了以后,就被彻底赶出去了。

  他想再买回这块地时,价格就已经不可高攀,只能带着儿女南下,去江南或许还有一线活路。

  黄玄道又向北走了百里,问了无数农户,却发现那老农的命运,在千万万农户身上轮番上演,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只有两个活法。

  要么成为佃户奴仆,一辈子给豪绅干活,换取仅够糊口的粮食,要么就南下城市,成为匠作部曲,江南的城池日益繁荣,需要无数人充当铆钉牛马,填补城池胃口!

  黄玄道想起那文牍中所言,千里沃田都是农户在耕种,只觉得万分讽刺,好一句文掩是非、犹抱琵琶,再多说都要露馅儿,如今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当地官府欺上瞒下的功夫,当真是出神入化。

  他愤怒不及,拿着御赐腰牌进入地方官府,想兴师问罪,胥吏一见他穿得平平无奇,连衙门都没让他进去,只叫他在外等候,刁钻跋扈的样子,与地痞流氓何异。

  他想起农夫的话,这些胥吏从来都不到村里来,一旦来了必定是来收税收钱,还要里长坊老杀鸡宰羊招待,平日要去办事,不管是要取公验、过所还是账籍更新、文书勘印,都要给上一吊钱,以做润笔钱。

  你要是不给,必定百般刁难,叫你来回费力,却从不肯办成事。

  等公廨主管来了后,一听说这个情况,立马摇头叹息,都不愿意多说一句。

  他也想清丈田地、更新籍册,可是其他县公能同意吗,本来逃户已经更多,要是他一清帐籍册,又把人给变少了,其他县区的税负又要摊重,事关银钱税负,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至于民情禀文,只能报喜不报忧,报忧的禀文根本就会被打回来,人家都是百姓和乐,唯独我的是民不聊生,圣人可不会派人调查,只会直接夺职。

  上行下效,一路从县里瞒到大明宫,万千县公彼此互相遮掩,谁又能说是一个人的错。

  听闻此处,黄玄道哑然无言,可怜战乱结束了,农户的命运非但没改变,反而变得更加悲惨。

  北方身处战乱,南方经济火热,那南方的百姓,应该会过得不错吧?黄玄道跟着逃难的队伍,自华中平原南下江南,涉过江河来到姑苏余杭!

  江南诸道,江浙、江淮等地经贸最为火热,听说从开元十年起,江南的百姓很少再耕种水田旱地,多会把田地折卖给当地豪绅,进入城市或是务工或是经商,又或是成为匠作部曲,利用劳力来为自己赚取银钱。

  这种对经贸的吹捧,也使得江南至岭南地区多富庶城市,金陵、杭城、姑苏、江都、明宁、江陵、广府、泸州、福州、安州、扈州,但凡是府州道所在,大都是经贸繁荣之地,并且靠着由点及面的经济联结,带动了江南岭南各地,形成繁荣经济带!

  由此形成的经贸利益,非北方战乱废土可比,他们吸引来的,除了南方农人外,还有北方失地的流民,北方活不下去只因为经贸不发达,不种地就只能饿死,失地流民到了南方后,可以进入各大城市的作坊店铺,以此谋生。

  看似活命下来,却也有着乌糟不堪的内里!

继续阅读:第三百一十四章:海寇风云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端不良卫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