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他们现在虽然离岸很远,仍旧算是在大端的领海区之内,想要彻底进入公海,就要继续往前行驶两百海里。
这种规矩,对于入港船只来说确实是个麻烦,光是递交公文,就要排很长的队伍,但是,若是论出港航行,却又都是优势所在!
大端的海岸线,从渤海湾延伸到南海岛和镇南藩大概有万里长,这还只是按直线距离来算,若是算上曲折的海岸线,那更是长不可测。
这海洋防务区是从岸线基点开始测量,也就是说,从陆地岸边的任何一点出发,往前行走二百海里,这都算是大端的领海,如果是在南海岛附近,二百海里的距离,直接能划到镇南藩。
听起来确实霸道,但是这就是大国的霸气,但凡是进入二百海里挑衅的外国船,一律都视同敌船。
反过来说,只要航船行驶在岸线两百海里以内,基本上相当于不会遭受任何海盗或者倭寇水匪的掠夺,他们不敢进入海洋防务区作乱。
这条规则也从某些程度上,保护了来大端贸易的商船,只要他们行驶在两百海里以内,基本上不会有任何危险,比之穿越其他国家的海峡、海湾还要安全,毕竟他们可没有决心,划那么宽的防务区。
总体来说,甘蔗没有两头甜,这些海船出海入海的,有了这条规则纵然是比较麻烦,可也总比被海盗打劫得赔本儿可强多了。
当然了,到了这里就要守海洋防卫区的规矩,只要是在两百海里以内,也算是大端境内,产生的一切行为,都要守法,若触犯律法,也要按照大端律法解决。
就比如在深海防务区里,是禁止倾倒垃圾杂物的,若让巡航船发现,轻则罚款千两重则刑拘数日,得不偿失;又比如在防务区里死了人,那就按照在陆地死人一样寻找凶手,一旦抓到就送回陆地的港埠衙门审问,定罪;再比如,船只发生了碰撞,彼此推诿责任,也需要经关口巡航船判定责任,再予以入港修缮。
总而言之,由于这里远离陆地,在这海船上又逃无可逃,大端格外注重公平安全,所有事情都是从严审理、从严判决、从严执行,在这样严厉的规则下,哪怕是个外国商人,船上但凡死了人,都要在公海抛干净,一旦被防务区发现,也要有一番扯皮。
这样确实严厉,却也保证了防务区里的大端百姓以及商船的安全,叫所有人进入这里时,不觉得危险,反倒如上了陆地般安全。
由此,大端的南方这才能形成无数繁荣港口城市!
眼下,巨船尚且在防务区,距离夜晚也还有一段时间,他们索性直接回到院落。
傍晚后,见巨船周围响起黄铜钟鸣,陇元镇他们出了庭院站上二楼,从他们的角度,可以直接看到远处的巡航关船了。
这些关船跟寻常的船完全不一样,配置是一艘大型楼船带着十艘小型楼船一字排开,中间用浮桥和浮木连接起来,若有航船要进入防务区,就要来到巨船旁边递交公验。
船上除了海师营官兵外,还有关于入关的各种吏员等,相当于在海上的巡海衙门,他们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唯有那艘大船需要在百里海域里巡航,发现情况,可以及时作出反应。
这样的巡航关船,大概每隔百里就有一组,从渤海湾直到南海岛,几乎全覆盖在所有岸线,任何一条船,只要靠近防务区,就绝对逃不出巡海关船。
眼下,俞船已经在大船边靠岸,船上的船仆拿起通关要用的东西,毕恭毕敬从接驳船登上关船,等他们审核完,这才准许放行。
“不对啊,明明我们是去镇南藩,完全可以直接在深海防务界通行,为何还要递交关文出公海?”
歌雾隐好奇起来。
“防务界规矩多,甚至比陆地上还严格,巨船想做什么不太方便,若你是旅客,你乘坐俞船难道是要在防务界体会更严的《端律》?我看不见得!”
陇元镇顿了顿,语气神秘起来:“我看,哪怕是最普通的下房,一天也要一贯钱,行走越久,给的钱就越多,像我们住的这样的房子,一天要十两银子,几乎可以说是天价,这样的价格,根本就不是穷人可以承受的。”
“真有穷人,多半是直接乘坐商船,跟个牲口一样躲进甲板舱,但凡能体面出海的,多半是非富即贵,最差也得是富民阶级,不可能是穷人,他们这些人花那么多钱,大概是要随着俞船找乐子。”
“俞船若是不出公海,这些人估计也不愿意登船。”
“能有什么乐子?”
歌雾隐像个处子,对这事儿一无所知。
陇元镇压低声音,继续在她旁边说道:“我找船仆打听了,你可知道俞大娘说的伎人是何人?”
“听说,那是高涛涛!”
歌雾隐听着这个名字,瞪大了眼睛:“你那个表演了《长恨歌》,被圣人命令封艺的教坊善才高涛涛!”
“你也知道她?”
歌雾隐微微一笑:“她的大名岂会有人不知,只是,从不敢在明面上提起而已。”
这位高涛涛的名声,几乎是与长恨歌绑定了,这曲长恨歌让她这辈子都无法再出现人前,却也保全了她这辈子的荣华富贵,算是百姓提起来口嫌体正直的这类伎乐,正经场合骂得越狠,背地里捧得越亲。
高涛涛的名声,自从安戮之乱后,就已经十分响亮!
那时,战乱初定,人心惶惶,旸贵妃的死,让百姓深为惋惜,同时,徐合子也因为心灰意冷,远离长安独居蜀地,盛世美人盛世歌仙一死一离,长安就此无音乐。
恰逢此刻,高涛涛以美艳面容、声动九陌开始崭露头角,直到名声被圣人得知,他这才诏人引入大内,想看看这高涛涛才华到底如何。
那日,高涛涛抱着琵琶入了大明宫,所唱的正是禁曲《长恨歌》。
这长恨歌虽是明面上褒赞明皇与旸贵妃的爱情,背地里却对明皇的深情极度贬损,再加上他为了活命赐死妃嫔,简直是把缺德事儿做到家了,明白人只要一听,就知道是有人借着诗文讽刺皇家无情,甚至,讽刺明皇昏庸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