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一篇)
洪能:“所以,你们晚课没做完,就跑出来了?”
俩小沙弥对望了一眼,连忙跪下:“是,弟子知错!”
慧基:“嗯,知错就好。你们俩,喜欢这小师弟?”
智明:“喜欢!”
智清:“我们喜欢!嘿嘿嘿嘿。”
慧基:“好吧,以后你们有事做了。”
两人又对望一下,嘿嘿地笑。
慧基:“先去做晚课吧,听候安排。”
两人合十:“是。”两小沙弥退出。
4-34 瓦棺寺 (外,夜)
瓦棺寺,俩小沙弥欢快地走着。
智明:“我特别喜欢小宝宝。”
智清:“我也是,嘿嘿。”
智明:“看着小慧深吃饱了,乖乖的不哭不闹,我这心里头,好高兴的。”
智清:“我也是。以后,慧深就是咱俩的小弟弟了。”
智明:“小师弟。”
智清:“对,小师弟。”
4-35 寺主室 (内,夜)
慧基和洪能,两人望着卧榻上的小慧深,慧基把慧深缓缓抱起,用粗老的手慢慢地、轻轻地抚摸了一下婴儿的嫩脸……
此时的小慧深不哭不闹,他慢慢睁开了双眼。
司马义画外音:“小慧深睁开眼,望着这陌生的脸,望着这陌生的世界……”
洪能:“寺主,按佛门规定,需满七周岁方可受初坛沙弥戒,这娃娃虽然已经由法显圣僧剃度,可毕竟是刚出生的嫩娃娃呀!这,这如何是好?”
慧基:“阿弥陀佛!非常之时非常人,自当按非常之规办理。慧深已由法显圣僧剃度,自然就是我佛门小弟子。但可在他七周岁时,为他补受初坛沙弥戒,到二十岁,再按规定受具足戒。”
洪能:“阿弥陀佛!”
慧基:“眼下,先找几个温和心细的弟子负责照看慧深,刚才那俩小弟子也算在内。”
洪能:“是。”
慧基:“从三岁起,教他读书写字,除了佛事功课,更需要教他读诸子百家,释、儒、道兼学。并派专门弟子教他练学十八般武艺,各种功夫。……”
(变画外音,重复后面几句,渐强,并作音响效果处理):
4-36 画外音配镜头画面
慧基(画外音)“……从三岁起,教他读书写字,除了佛事功课,更需要教他读诸子百家,释、儒、道兼学。并派专门弟子教他练学十八般武艺,各种功夫。……阿弥陀佛,此任重也!(回响):阿弥陀佛,此任重也!……”
镜头画面:
镜头摇出室外,摇摄瓦棺寺全景,乃至更大更远的夜空……
(画面切回寺主室内):
4-37 寺主室 (内,夜)
慧基手抱着慧深,虔诚地垂目自语:“……阿弥陀佛,此任重也!”
洪能:“我佛慈悲,保祐慧深平安长大!……”
慧基把慧深紧紧贴在胸口,缓缓地深吸了口气,慢慢呼出……,木鱼声,诵经声……,香雾缭绕……
(画面上出现大字幕:第一部 乱世精英)
4-38 永华庵 庵主云房 (内,夜)
永华庵的庵主云房内,静安手托着一个包袱,跪在尼太面前……
静安:“师太,寒冬将临,请师太再派人把这包婴儿的冬衣送往瓦棺寺。”
尼太(内心独白):“善哉善哉,小慧深有你这样一位表姨母,也真是他的福气啊!”
尼太露出微笑:“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说罢,尼太微微转脸示意,静安一点头,起身将包袱放在一旁的案上,叩谢退去。
望着出门去的静安的背影,尼太轻轻叹了口气。
尼太:“菩萨保佑,但愿小慧深和小金玲这两个孩子,都能平安长大!阿弥陀佛!……”
4-39 瓦棺寺 (内,日)
香雾缭绕……,木鱼声中(迭化画面):
小慧深在给慧基长老叩头,受教诲……(字幕:慧深3岁)……
智清、智明等僧人在教慧深读书、认字……(字幕:慧深4岁)……
一张写着“慧深” 两个字的纸,放到案桌上,小慧深的小手指着这两个字,读出:“慧深” ,小脸露出可爱的笑容。
又一张写了毛笔字的纸放到案桌上……(转景):
4-40 永华庵 (内,日)
一只小手指着纸上的字……
谢金玲:“謝——安——” (字幕:谢金玲4岁)
永华庵内,静安也在教谢金玲读书、认字。身着佛门缁衣,但头发盘塞在尼帽中的小金玲,正认真地念着。
案桌上有好几张写着毛笔字的纸,静安又拿起一页。
静安:“金玲,这两个字呢?该怎么念?”
谢金玲:“謝——玄!”
静安:“嗯,那,金玲可知道谢玄是谁呀?”
谢金玲:“是金玲的太公!嘿嘿嘿嘿……” 她可爱地笑了,静安也露出了笑容。
静安:“那么,金玲能找出自己的名字来吗?”
小金玲从摊开的字纸中找出了一页:“师傅你看,谢、金、玲!” 说着又露出了天真可爱的笑容。
望着可爱的金玲,静安的目光中充满了慈祥、和蔼,笑容在她脸上荡漾开来。
4-41 瓦棺寺练功场 (外,晨)
在瓦棺寺殿后的空场上,许多僧人在练功……
空场的一角,小慧深也在练功。这时的慧深,已经经过燃顶,小光头上清楚地排着六个新香痕印。他正摆着一个童子拜观音的架式……(字幕:慧深7岁)
一套散打……,又更换着刀、枪、剑、棒等兵器(也可采用迭化)……,师叔、师兄们在一旁指导、鼓励……
4-42 练功场旁大树下 (外,晨)
离练功场不远处,一棵大树下,站着慧基寺主和洪能。
洪能:“阿弥陀佛,慧深长进很快。”
慧基赞许地点头。
洪能:“智明、智清等,也很尽心尽责。”
慧基:“善哉,善哉。”
洪能:“佛祖保佑,慧深不仅练功肯吃苦,读书也很用功,而且,还很有悟性。”
慧基:“阿弥陀佛。”
4-43 瓦棺寺练功场 (外,晨)
慧深对着一快大石头,正在练劈掌。旁边几个僧人正在一边数数,一边为他鼓劲
智清等:“……九十六,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百!好!”
大家一齐鼓掌、喝彩叫好……
慧深搓着自己的小手,憨憨地笑着……
智明师兄过来帮他擦了擦汗,拍拍他的小光头:“累了吧,慧深?” (字幕:智明)
慧深:“不累!”
智明:“练得不错,明天再往上加。”
慧深:“好!”
智明:“行了,今天就练到这儿吧,昨天智清师兄教你背的书会背了吗?”
慧深:“会背了,我还会默写了呢!”
智清:“真的?”
慧深:“真的,出家人不打诳语!” 说着行一单手礼。
智清:“好!那我可要考考你。嗯……”(转景):
4-44 僧房 (内,日)
智清:“你听好了:合抱之木……,你把下面几句背给我们听听。”
慧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僧房中,小慧深两手背后,很像回事地,微微摇晃着脑袋背诵起来,背得十分认真,智清和智明站在一旁,认真听着。
智清:“好,背得好!现在你告诉我们,这段文章是什么意思?”
慧深:“这意思是说,合抱粗的大树,是由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最底下的土石开始累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呢,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行走的。”
小慧深一边说着,一边还稚气而夸张地比划着手势。
智明:“好!呵呵呵呵,说得不错。你记住,这一段呢,是老子《道德经》中的。”
慧深:“是,慧深记住了,这是老子《道德经》中的。” 智明微笑了一下又接着往下说。
智明:“下面,再考考前些天教你的诗经中的……,哦不,还是背那一段吧,就是春秋范宣子《晋语》中的那段:‘人不可以不学……’你背背看。”
慧深:“人不可以不学。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木有枝叶,犹庇荫人,而况君子之学乎!”
智明:“嗯,背得好!现在你说说,这段文章是什么意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