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一篇):
静安:“你是娘的心头肉,慧深也一样,娘把慧深,看得和你一样要紧呢!”
金玲:“是,知道了。”
静安:“唉,好端端的太子司马远,却变成了小和尚慧深!”
谢金玲:“太子司马远?慧深的俗名叫司马远么?”
静安:“对,慧深俗名司马远。” 突然,她又一脸严肃,“哦,金玲,关于太子之事,也不可对人漏出一字,切记,切记!”
谢金玲懂事地点点头:“娘,你放心,女儿记住了。”
静安:“哦还有,在有人的时候一定不能叫我‘母亲、娘’,千万记住!出了这屋子就不能喊,啊。”
金玲:“那……那我在这屋子里叫你娘,叫你母亲,在外面仍叫你师傅。”
静安:“唔,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她把脸贴紧女儿,并轻轻地拍着女儿,似乎要把压藏在心底十多年的母爱尽情地抒发个够。
6-4 永华庵 (外,日)
树上吊着箭靶,谢金玲眼中闪着仇恨的光……
弯弓慢慢拉出了一个满月……,耳边响起了娘的声音:
静安(画外音):“……记住,千万不能报仇心切,不能意气用事!兵书有云:‘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谢金玲自语道:“是!兵书有云:‘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她闭起了双眼,平息了一下呼吸,再睁开眼时,脸上神情平静,但目光深邃……
(画面上出现大字幕:第一部 乱世精英)
一支箭离了弦……,又一支箭离了弦……
一尼姑走过来:“金玲,你师傅叫你到客堂去。”
金玲:“哎,知道了。”
6-5 永华庵客堂 (内,日)
金玲进来:“师傅!”
静安:“金玲,过来,见过明伯伯、明伯母,还有僧绍哥哥。”
金玲:“见过明伯伯,见过明伯母,见过僧绍哥哥。” 金玲合十,一一行礼。
明略:“哎,好,好!” (字幕:明略)
明夫人:“哟!多俊俏的姑娘!呵呵,也在习武呢,到底是谢玄谢大将军之后啊!呵呵呵呵……” (字幕:明夫人)
金玲有点不好意思:“师傅……” 她低下了头。
明夫人:“在我们面前,你尽管叫“娘”、叫“母亲”好了。”
谢金玲玲有点吃惊地抬起头,她看了看明略夫妇,又回头看看看静安,静安点点头。
金玲:“娘……” 她扑靠在母亲身边。
明略:“金玲啊,你们谢家和我们明家,从你太公那辈起就是世交了,这些年世道混乱,来往也少多了。两月前我到永嘉去看望康乐公谢灵运,就是你的堂伯父,这才知道你们的境况,所以今天特来看望你们。”
谢金玲:“多谢明伯伯、明伯母。”
静安:“你明伯伯满腹才华,但他却甘愿辞官为民了。”
谢金玲:“为什么?为什么要辞官?”
明略:“唉……,不说也罢。”
静安:“其实,堂兄谢灵运也是*仕途不顺,这些年,几起几落,如今,又被贬为永嘉太守了。”
明略:“是啊,我去永嘉时,康乐公跟我说,他也打算辞官了,等回到会稽始宁,将好友相邀,致情于山水,取乐于自然。”
静安点头。
明略:“你是他唯一的妹妹,所以,康乐公也让我劝少夫人考虑还俗……”
没等他说完,静安赶紧合十施礼……
明略:“哦,哦,呵呵呵呵……”明略止住了话题。
明僧绍:“金玲妹妹,我们家也准备搬往会稽呢,我父亲答应说,去会稽之前先带我到摄山、茅山等地游玩,你跟我们一起去吧,我们一起玩。” (字幕:明僧绍)
金玲渴求的目光望着静安……
明夫人:“这孩子,大概还没出过门吧?我说灵芝,就让孩子跟我们一同去吧,你尽管放心,我们会好生照顾她的。”
静安怜爱地望了谢金玲一眼:“你要想去,我跟师太说一声,你到外面去见识见识也好,只是要多加小心!”
谢金玲:“是,多谢母亲!”
静安又对明夫人:“可怜这孩子,还真没见过外面的天地呢,只是,要让你们费心了。”
明略:“说哪里话,又不是外人。”
明夫人:“对啊,又不是外人。”
明僧绍高兴地朝金玲一笑:“嘿嘿……”金玲也抿嘴一笑。
6-6 瓦棺寺露台 (外,夜)
一张古琴上,一双手的手指娴熟地飞颤于琴弦之上……,琴旁香炉中的香雾飘飘袅袅……
溶溶夜色中,焚香抚琴的何承天沉浸于琴韵之中,坐在一旁的慧深听得如痴如醉……
何承天抚完古曲《流水》……
慧深:“哦,这便是俞伯牙的《流水》,真好听。” (字幕:慧深11岁)
何承天:“是啊,有知音钟子期的欣赏,俞伯牙抚罢《高山》,又抚《流水》。”
慧深:“老师,刚才老师说,钟子期听了俞伯牙的《高山》就叹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那么他听了这首《流水》,又会说什么呢?”
何承天:“呵呵,钟子期听完《流水》之后,他赞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慧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果然是洋洋兮若江河!这琴曲太妙了,难怪钟子期如此感叹。”
何承天:“是啊,琴仙伯牙善抚琴,知音子期善聆听。那伯牙所抚之曲,子期都能听懂,这就叫:高山流水遇知音”
慧深:“哦,高山流水遇知音……,老师,我觉得老师的琴技就妙不可言!”
何承天:“呵呵呵呵……”
慧深:“老师,这琴曲好像有灵性似的,听乐曲,有时候好像……好像在听人说心里话。”
何承天:“嗯!说得好,说得对!呵呵呵呵,你说得对极了!”
慧深:“老师夸奖!”
何承天:“慧深啊,古人云:‘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这琴、棋、书、画,琴在首,可见得乐曲之魅力了。”
慧深:“是。去忧莫若乐,去忧莫若乐……”
司马义画外音:“少年慧深,突然觉得一种莫名的忧郁袭来,他两眼茫然。”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