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如果这些城府、智慧这个东西可以用数字来量化的话,以前因为绮罗真君的性格,他们可能只会觉得绮罗真君本身的城府应该在1~2之间,可是现在印象的颠覆,他们会突然觉得绮罗真君的城府至少在50以上。
平白一下提高了至少25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要更高,可实际上对于他们这种层次、这种境界、这种修为的人来说,这一点都不夸张。
他么甚至会怀疑绮罗真君在此时突然暴露的目的是什么?
是已经准备好了,还是真的因为意外。
当然,这个意外当之无愧的就是王天泽了。
只是因为先入为主的观点,他们会觉得这个意外的可能性,仅占了0.01%,甚至更低。
空气沉寂了五六息的功夫,无论是笠阳真君,还是绮罗真君,似乎都没有交流的欲望。
尤其是笠阳真君,虽然视线会时不时的落到,那几道被崩塌的院墙上,脸上有些期许,可又有些顾忌。以他的实力和底蕴来说,自然是感应不到暗处的化阳真君以及典籍长老的。
在这一点上,化阳真君倒是没有猜错,毕竟因为统一战线对付绮罗真君,那么笠阳真君的一些秘密,甚至个别的底牌早就已经被他们,摸了个一清二白。
所以某些时候,如在利益抉择的时,他们看似十分力挺笠阳真君,主要是因为他们都觉得笠阳真君的一切尽在掌控,已经无法对他们构成威胁了。
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当做一个有工具使用一番。
那么作为使用者,对于一个有自己智慧和意识的工具,也有必要保持一定的友谊和好感。不然,所有的计划与图谋,也都是妄谈。
当然,发现不了,不代表笠阳真君不会心怀顾忌。
尤其灵脑就在那边,笠阳真君现在是真心的不想和绮罗真君闹翻。
如果之前他还对绮罗真君有所怀疑的话,那么现在怀疑虽然有,但更多的却是疑虑。因为他很有自知之明,自己绝对打不过绮罗真君,尤其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两人也不可能开全力。
啊,不对,准确的说是他不可能开全力。
毕竟,虽然时间过去了一个月,可是心魔劫带给他的损伤却一直没有恢复,尤其神魂上还带着缕缕痕迹。虽然按他的估计,在5年之内定然会恢复完全,甚至渡劫,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可是如果对手是绮罗真君,这却让他不得不小心,小心再小心。
由此几经思量之后,他决定离开。
不能够给绮罗真君对他动手的理由。虽然基于此时此景之下,绮罗真君对他动手的可能性很低,可是在他的概念中,在绮罗真君就是一个疯婆子。
谁知道会不会对他突然动手。毕竟之前他还出言不逊、狠狠剥了对方的面子来着。只是那个时候只是因为心中的不爽,又有人撑腰。
对化阳真君和典籍长老这两个人,虽然他心里也是不爽,但却不能够表现出来。
虽然有时候因为利益的关系可以争上一番,随时和另一方站在同一个阵营,可前提是这个利益不会牵扯到根基,大家都会理解,也觉得情有可原。
但如果再涉及到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比如是这灵脑,比如说那突然出现的尸鬼,这就容不得笠阳真君,多加顾虑了。
再加上绮罗真君之前那么肆无忌惮的搜索神龙谷内,动静颇大。而王天泽又一直没有出现,这也让他不得不多想。
而且他特别顾忌的一点便是,如果这绮罗真君真的是在作戏,到底是做给谁看呢?真的只是他吗?
连她弟子这精心打理的神农谷,都能够肆无忌惮的摧毁,对于他这个毫无关系的人,应该更可以肆意打击的吧!
但没想到,就在他如此孤女重重的时候,绮罗真君冷冷的哼了一声,竟然率先离开了神农谷,化作一道红光直奔天际,看那方向应该是回了绿屏山。
笠阳真君愣了一下,将自己的思绪从刚才乱七八糟的脑洞中扯了回来。脸上的疑惑之色渐渐浓郁,但很快他整个人身子又猛然一颤。
咕咚一下,咽了喝口水,二话不说的逃出了神龙谷。
没错,就是逃,
因为他想到了一种可能,之前顾虑重重,思绪杂乱。正和他当时与王天泽私下相见,被对方身上气息所影响的状态。
刚才心中的念头,岂不正是受到了王天泽的影响?
虽然对方没有出现。
但如果他一直待在那里,对于他的行为本身一定是不利的,尤其在神魂上是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之下。
当然了,讲道理的说,以他的实力和底蕴,就算真的被王天泽的气息影响了。以对方的那点不入流实力,他也可以瞬间躲开。
甚至说就算是真的被对方偷袭,捅了心脏,割了脖子。
彼此的实力差距在这,他可以轻松的将对方反杀,而且借助自己的底牌,可以轻松恢复。
但底牌这个东西虽然隐秘是它的特色,但珍贵而罕见也同样是他们的特性。所以在能够有把握脱离的时候,谁能够毫无顾忌的使用。
当然,更主要的是,他也不能杀了王天泽,太亏,政策上也不允许!
此外,在他看来他会遇到心魔劫,也完全是因为王天泽。那如果和王天泽待的时间太长,直接说被他的身上的气息影响的时间太长,他是不是还会引来别的劫数?
尽管各种典籍上都说,在元婴每一层次的境界之上,劫数是固定的,有了一次心魔劫,除非他突破到下一个境界,不然是不会再遇到心魔劫的。只需要安心等待或者主动牵引六欲破魂劫就可。
但典籍就是典籍,它穿越了不知多少岁月,里面不知有多少的错漏,甚至从一些秘境中开发出来的记录,都会互相牛唇不对马嘴。
对于一个好不容易活到现在,对于自己小命特别看重的家伙来讲,再小心也不为过。
甚至毫不客气的说,这心魔劫既然与每一个修士的情绪波动有关,那即使不引来心魔劫,那所谓的这元婴二层的破魂劫,会不会突兀出现?
尽管由于心魔劫的缘故,导致他度过这场结束的几率,提升了不少。甚至有人还说他现在突破进入元婴二层,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但凡事都有意外,凡事也都有万一。
事关自己的小命,再怎么小心谨慎,都是应该的。
所以在叹了口气之后,化阳真君不舍得看了一眼王天泽新建的院落。腾空而起,便打算离开。
只是刚飞出了十几丈高,身形一顿,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开口道:“灵脑已经找到了,唉,怎么刚才把事给忘了。还是先走一趟东阳府吧!”
看起来像是自言自语,但实际上时在向隐藏在暗处的化阳真君典籍长老通告这件事。虽然以他的能力,根本没有办法发现他们,他这么做只属于一种下意识的试探行为。
而且更多的还是从绮罗真君身上的奇怪之处,总结而来的。毕竟正如他之前所说的,为了自己的小命儿,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而且很多时候,使自己跌入险境乃至绝境的导火线,往往都是生活中一些十分不起眼的小事儿。
当然,以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来看。
经历了一场心魔劫之后,这化阳真君终究还是变得有些疑神疑鬼,过度谨慎了。
当然这只是一种谨慎,远远算不上胆小。毕竟他的实力,阅历,知识储备都摆在这里,道心坚固,就是再谨慎,也几乎和胆小二字扯不上关系。
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心都是多变的。现在是这样的,可再过上一段时间或者经历一些事物,这化阳真君又是否会变成另外的一种人格,成为另外的一种人呢?
这谁也说不准。
再说那化阳真君和典籍长老。
绮罗真君和笠阳真君的相继离开,并没有引起他们任何的异动,一直在隐匿着,不过绮罗真君不说,笠阳真君刚才故意为之的那番话,却让他们心中产生了一些涟漪。
就拿化阳真君来说,他突然觉得这笠阳真君或许没他想的那么简单,刚才这么做,是不是已经发现了隐匿在暗处的他。
那这么说来,这话是讲给他听的,毕竟任务是他亲自下达的,而且刚才他也说了都要先去一趟东阳府。
只是此前,他化阳真君明明已经表示过可能会去兽林、炼尸洞等地查看,理论上来说,为了更高的效率,最好的办法便是兵分两路,也就是说灵力映身去一处,而它的本体却另外一处。
虽然并不一定真的要这么做,毕竟他之前展现出来的只是为了迷惑绮罗真君和笠阳真君。可是如果换位思考,以笠阳真君的观点来看。
他化阳真君确实会这么做,所以对方在此时有堂而皇之的说会来寻他,无论怎么看,他都有很大几率,是被笠阳真君给发现了。
不得不说,这让他的心里感到惊疑的同时,也同样颇为不爽。不管怎么说,在明面上,他都是整个紫阳剑宗实力最强大的人。
怎么随便是谁都能够发现自己的踪迹?
虽然只是一具灵力映身,和本体比不得,可那也不应该啊。
单单是六欲破魂劫阶段,层层间的差距那么大,他已经是人魂境巅峰,与区区元婴二层的化阳真君之间的差距,宛如山海。
所以现在,觉得被对方发现了之后,心底自然有些失落。当然了这个失落,他并不会承认,而怯已经选择了用愤怒和不快去遮掩。
虽然有些自欺欺人,可对于他这种修为人来说,根本没什么关系。要不是顾及到自己的修心计划,他甚至都不会产生这样多余的念头。
看起来好像有些矛盾,前后毫无呼应,但要知道他为了使自己的休心计划完善彻底的落实。早已经开始了将自己代入到角色之中的工作。
不,准确的说他本身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只是他除了没有动手封禁自身的实力和修为境界。整个人的“心态”,却在渐渐的发生了转变。
这么说起来恐怕还会让人感到十分的不可思议,毕竟是元婴真君,道心理应无比坚固,不为外物所动。
这由内而外的角色的转变,所以怎么想都不应该、也不会发生在他们的身上。
可是事实是它确实在发生,速度虽然很慢,而且也注定不会彻底。可对于他来说,当心境修为足够高后,确实可以随时做到自我欺骗,且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现在“修心术”主要流行的方法。以及心境修为的一些要点。
以前已经提到过了这个先进修为,没有存在一个标准的评判标准。但这里特指的是“无法被外人所评定,只能自我进行界定”的意思。
而且到现在为止,主要分为了三个层次:心如止水、坚若磐石、不动如山。
比如心如止水,算得上是大家量定的最低修心境界。
达到的基本要求是,不会被外界、外物、外情、外事所影响,始终波澜不惊,心池如镜。
当然了,心池也是后人编造出来的。
它存不存在,且以合作形式,自然也是见仁见智。不过话说回来,心池之所以是以“池”为名,和显然它与液体有关。且这个液体五花八门、五颜六色、五彩斑斓什么的,应有尽有。毕竟要顾及到主观能动性。
但可惜从一开始,这所谓的见仁见智,还是被搭上了一层限制、枷锁。能用即可
那么继续。
只是这么一看,就让人感觉很是迷惑,这既然已经对外物波澜不惊了,它是心如止水,还是心如磐石,又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区别呢?
而心如磐石又比之心如止水强的嘛?水滴还石穿啊!
而且一个人冷漠无情,他就真的能达到了这其中的某个境界吗?
这显然是不可以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也是心境修为,不能被外人外物,所评判的主要原因。
甚至毫不客气的说,有人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心也就已经达到了止水之境乃至磐石之境,可在别人看来,他依旧心静境不稳,道心不坚。
这种例子也绝不罕见,尤其最常发生的地方,便是长辈对于后辈的一些训诫。
毕竟有时候会被天赋太过出众,他们实在没别的说的了,也通常拿道心、心境这个东西,来说说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