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到这里吧。”
眼见诸葛亮就要面见江东之主孙权,舌战群儒这段剧情也进入到了尾声,总导演范正豪及时叫停,“很精彩!”
梁剑云静静地看了贾真几秒钟,“痛快!”
说着,他主动拿起小桌上的酒壶,给自己斟了一杯酒,“大都督真是名不虚传。”
贾真也随之给自己满上,端起后主动与梁剑云碰杯,“诸葛先生谬赞了。”
二人相视而笑,同饮杯中酒。
“小师弟厉害!”
“大都督真是神了!”
“贾真、剑云两个,真个是一时瑜亮!”
“大都督,我敬你一杯,我们江东的脸面全靠你撑着了。”
“公瑾啊,我有个问题想问一下。”
饰演长史张昭的那位资历最老的师兄,突然乐呵呵地问贾真道:“你为什么会想到去背别人的台词?”
这个问题一出,周围顿时安静下来。
大家都想听听这位小师弟会怎么说。
贾真没加思索,脱口道:“背台词能增加我对江东群贤的了解。”
说话间,他环视众人一圈,“江东子弟多才俊,这段戏涉及到的角色,个个都是名家大儒,曾经在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多背点台词,日后周瑜跟这些角色相处的时候,心中就多了一份了解,也更容易准确地把握人物当时的心理。”
听到他这样说,张昭笑着冲着周围人点点头,“来,咱们都来敬大都督一杯,看小师弟的酒量怎么样。”
“哈哈,张长史是有心让大都督再出一次风头啊。”
话虽是如此说,但方才这段情节涉及到的几位演员同时感受到了来自贾真的重视,各自心下一喜。
尤其是薛综、陆绩几人,在《三国》剧组中总共没有几句台词,基本上一直是主演们的背景板。
这类角色在其他剧组里,几乎可以被称作是群演了。
但贾真刚刚那么说,无疑是把他们所出演的角色提高了一个档次。
几人听到这番话,看向贾真的目光顿时又柔和了不少,感觉这小伙子越看越是顺眼。
而贾真这时候站在那里,感受到了来自周围人的善意目光,也是毫不做作,但凡有师兄举杯敬酒,无不是酒到杯干。
“酒品见人品。”
“周大都督,真是海量!”
……
听着周围人对贾真的溢美之词。
范导不由得陷入深思。
相比于贾真的演技,他其实更欣赏贾真对待工作的态度。
年轻人就是要有这种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的精神,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
再加上形象佳,心性好。
这样的人几可预见,日后必成大器!
原本他让贾真来演周瑜,是因为在新三国开始选角之前,上面就有人提前跟他打过招呼。
这才有了贾真在酒店明明还未试戏,就定角周瑜的故事。
在《三国》剧本中,赵云的戏份虽零散,但无疑要比周瑜重得多。
而且众所周知。
主流价值观里,白马孤胆英雄赵子龙也要比“既生瑜何生亮”的周郎更显“正义”。
因为在原作演义中,作者对周瑜的塑造就是妒贤嫉能、心胸狭窄,并且才智不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不论在什么方面都要比诸葛亮差点儿。
提起周瑜,大众往往第一时间就能想到“诸葛亮三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些典故。
千万不要小看一部巨制大作对一个演员星路的影响力。
事实上,一些现象级影视作品中,艺人因出演丑角或者反派角色被网络暴力的事件经常发生。
因为角色的深入,一些观众还沉浸在人物角色中,入戏太深,以致于无法将现实中的艺人形象从角色中分离,所以会将负面的情绪发泄到出演的艺人身上。
这对一个演员的星路来说,完全就是有弊无利。
那么问题来了!
这个前程远大的年轻人,究竟是得罪了谁?
对方才会想方设法,给他挖坑下绊子。
但这么努力,这么优秀的演员,又岂是常规手段就能摁住的?
如果这个年轻人抗住了这波,然后一飞冲天……
这让范正豪不禁有些犹豫。
或许,自己需要未雨绸缪地做一些补救。
此时若是行个善缘,或许未来就不会过于被动了。
想到这里,范正豪默默拿出手机来,编辑了一条信息。
“通知:10点半开剧务会。”
别的不说,原定的拍摄计划还是可以修改一下的。
江东组这边,各方面的配置都可以提一提嘛。
即便不能跟蜀汉、曹魏比,至少也要跟董卓、袁绍组的配置差不多才像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