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间”蜀绣大赛的比赛现场,和当初“千蜀绣艺”大赛的比赛现场没有什么区别,同样的景禾楼,只是换了宣传背景资料。
经纬因为有之前参赛的经历,此刻坐在绣架前,并不像当初参赛时那么紧张,但也并不轻松。
这次大赛,唯有冠军有三十万奖金,在座的刺绣人各个虎视眈眈。
经纬发现,坐在这场比赛上的刺绣人,有很多都是陌生面孔,年纪多在三十五岁以上,成熟,一个抬眸一个目光都透着智慧。经纬猜,他们应该是各个绣坊的翘楚。
还真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啊,上次的“千蜀绣艺”大赛那么隆重,还有盛天绣艺集团这样的大集团做后盾,都没引来他们参加,这次把冠军奖励换为现金30万,他们立即就冒出来了。
主持比赛的是一位穿着旧式长衫的老人,他从一扇屏风后走了出来,屏风骏马奔腾,与老人风骨相得益彰。
“今日,方寸间蜀绣大赛如期举行,感谢各位按时参加。今日,报名参加此次刺绣比赛的选手来自23个不同绣坊的四百二十六名刺绣人,本次大赛,我们将综合你们之前提供的完整蜀绣作品,以及今日的比赛情况,综合评分,评选出一名冠军选手,奖金三十万元。”
经纬能明显感觉到,老人说到奖励金额时,有人到西了一口寒气,更能看到刺绣人们摩拳擦掌的样子。尤其是那些面容陌生的成熟刺绣人,各个眼里迸发出志在必得的精光。
后来,主持人又说了些什么经纬并没有听进去,只见他抬起手臂,轻撩起长袖,低头看了一眼手表。
“现在,我宣布,‘方寸间’蜀绣大赛现在开始。”
虽说经纬对于主持人的话并没有听得太仔细,但来之前就已对比赛流程和章程十分熟悉,所有参赛的刺绣人需要按照主办方给出的绣品样式,刺绣出绣图。
一开始经纬有过好奇,按道理来说,想要最大限度地考察刺绣人的刺绣功底,不设条条框框地让刺绣人自由发挥才难。因为特别考验刺绣人构图的能力,以及审美倾向。
命题考验就像上学的时候做的命题作文一样,只要严格按照要求来做就不会出什么差错。
现在,看到绣架旁边的样图,经纬总算明白组委会的高明之处了。
样图上的图案为群山中深藏一寺庙,蓝净的天空上有远鸟飞来,似有若无,笔墨非常轻。
乍一看,这幅图很简单,毕竟只有三大板块:一是天空,虽有变色,但只要破锦过关,要做到颜色自然渐变并不难。二是寺庙,绣建筑只需做到形态符合就行,不用像刺绣人物那样复杂。三是群山,也是需要色彩渐变处理。
对于一个成熟的刺绣人来说,要做到还原样图模样,并处理色彩渐变是不难做到的。
不少年轻的刺绣人在看到这幅样图后都露出了自信的神情。
经纬不敢掉以轻心,细细地观察这幅绣图。
藏在深山的寺庙,里面隐约有人。
做刺绣,最好处理的地方是实实在在明确出现在图上的,最难处理的就是“若有若无”、“隐约可见”、“缥缈”等……
何为隐约,有影无形,难以捕捉。
要将其绣出来很麻烦,要将其绣出味道,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扎实的功底根本不敢想,要绣出味道和神韵更是难上加难。
在经纬还在惊叹样图深藏乾坤时,已有不少人已经在破锦刺绣了。尤其是那些看上去就不好惹的刺绣人,冷静地坐在休假前,浑身透着不可亲近的孤傲和冷漠,丝线在它们手里似乎变得格外的柔韧,轻轻一撕就能均匀地破锦。
经纬不敢贸然开始,她得拙中求稳!怎么个拙中求稳法?当然是靠慢工出细活了。
对她来说,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做错,到时候错失冠军的话,不是白折腾了吗?还白白辜负苏唐的一番心意。
经纬把样图拿了起来,凑近一看,又发现了乾坤!
那天空中的鸟,原本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只需要绣出轮廓就够了,谁知道细看之下,发现那影虽模糊,却苍劲有力,两翅张开,虚影如风……
评委组太折磨人了!
那么小的一只雄鹰,怎么绣?再厉害的刺绣人,也不可能在三五个格子里就绣出一只雄鹰啊!
明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
这个念头刚从经纬的脑袋里一闪而过,就有一个声音在她脑海里响了起来:“你完不成,不代表别人完不成啊!”
也是啊——
经纬顿时感觉天空打下一道惊雷,落在她的头顶,让她从内到外都焦糊一片。
难道还没开始比赛就要承认自己是一员败将了吗?
经纬突然羡慕起那些洋溢着自信表情的年轻刺绣人,他们也许并没有看穿这般玄机,但还是闷头往前冲。对他们来说,也许得奖和不等奖都无所谓,重在参与。另外,他们也未必都冲着冠军去,也许那些免费旅游对他们来说更具有吸引力。
经纬在心里犯嘀咕:既然已经知道自己无法完美地完成这幅绣图,还要开始吗?明知道是一场无用功,还要耗费心血吗?
其他刺绣人相继都在忙活了,有那动作熟练,破锦技艺高超的,已经绣出几针了。
唯有经纬,望着样图,久久下不了决心。
让经纬下不了决心的还有一事,就是不知道先绣哪一版块的东西最合适。
先绣寺庙吧,用色多,需要用到的绣线颜色也多,那些线不用的时候就需要被放到一边,稍不注意就容易导致线乱作一团。
先绣山和天吧,也麻烦,因为这两个板块最怕刺绣人紧张。因为这两个板块需要处理非常细微的色彩变化,对破锦要求极高,稍有紧张,破锦出的丝线就达不到要求。
比赛刚开始,普通人多少都会有点紧张,在破锦的时候容易拿捏不好。毕竟那细长的丝线,要被破出比头发丝还细的线,重一分力不行,轻一分力也不行。
再看那些成熟刺绣人,他们都选择了先刺绣寺庙。他们这么做也是明智之举,一是因为他们处理稳重不冒失,动作沉稳不浮躁,绣线再多,在他们的打理下都能服服帖帖。
距离经纬不远处一位年轻人选择先绣蓝天。
说实话,先绣蓝天比先绣群山难度更大。群山可以从色彩浓重的地方绣,对破锦要求没那么高,不容易出错。天空碧蓝如洗,颜色只有淡淡的一层,能破出符合要求的丝线很难,要刺绣时不出差错,在颜色渐变时能做到过渡自然更是难上加难。
果然——
年轻人手里的绣线断了!
也是预料中的事,但那小伙子却很吃惊,一幅不甘心的样子。他把断掉的锦线挑出来,又重新穿针。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这一次他动作缓慢了很多,细心了很多。
经纬无奈地摇摇头,以她的经验来看,这小伙子与奖项无缘了。
但是——他还是绣得那么有热情,并没有因为刚才的刺绣出了问题就放弃。
经纬的心兀的一动,当初她拿起针线愿意学习刺绣,并不是为了得奖,也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仅仅是因为喜欢。
喜欢,方是初心。
有初心在,就算没有奖项,就算没有竞争,也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绣出一幅完整的作品。
去尝试,去做,而不是看到困难、预料到结果就打退堂鼓。
经纬放下了样图,拿起了一根锦线开始破锦。
大概是那位愣头青一般的年轻人给了她启发,所以在破锦时,她毫无比赛的紧张感,只是像平常一样去做好每一个细节。
经纬的选择是先绣群山。
这不是个莽撞的决定。
先绣蓝天的话,阻碍重重,必定失败。
先绣寺庙的话也并非保险,在复杂的破锦、刺绣后,双手难免酸软疲惫,再绣轻盈之处,反倒比紧张时更容易手抖出错。
打定主意后,经纬下针也很沉稳。
说来奇怪,经纬发现当她放下比赛包袱,仅仅为了初心去做一件绣品,心境轻松,双手也非常稳。
经纬参加比赛时,待在家里的弟弟经乙悄悄溜到了经纬的绣坊,他蹑手蹑脚地从柜子里取出一个长条木盒。
木盒里躺着那幅《洛神赋图》。
木盒打开的刹那,《洛神赋图》释放出淡淡的微光。
经乙惊叹道:“啧啧啧啧,我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就是神奇,光芒闪闪的,就跟从仙界掉落的东西一样。平时老姐在,没机会好好看看这东西,现在老姐不在,我总算有机会了。”
谁知,经乙的手才刚触碰到绣图,还没来得及把绣图从木盒里拿出来,他的身体就僵硬不动了。
绣图中,经乙张牙舞爪地挣扎着,直到眼前的混沌退开,露出一方天地,他才停下了动作。
“难道——这就是我姐说的绣图中的世界?”
“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林雨柔,从老姐的话里听来,林雨柔肯定是个貌美如花的女人。都说民国时期的女子美得勾魂摄魄,今天要是能亲眼看看就太好了。”
经乙正自言自语,眼前浓雾中慢慢走出一个人来,一身翩然素衣,体态轻盈柔美,尚未看清模样就已知是个绝世的美人了。
经乙对林雨柔美貌的好奇仅仅是好奇,就像好奇一份稀世珍宝,并未有腌臜的欲望之念。
他的目光落在女子的脸上,想看清她到底是何模样。浓雾中,一张红唇微微浅笑,如凝脂的下巴小巧得像一块精心雕琢的玉。待眉眼也从浓雾中显露出来,经乙已被惊得连呼吸都忘了。
女子站在经乙的跟前,望着他,问:“你可知道贸然闯进来是何下场?”